编者按:近年来,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的淅川县,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治魂、从严治校、勤奋治学、严谨治教,全县教育呈现出持续突破的强劲发展态势。先后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高招成绩连续10年稳居南阳市各县前三名,2017年高招一本进线852人,增幅居全省第一;今年高考一本进线1245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增幅再居全市第一,连年被市政府授予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县并记功嘉奖。为了全面展示淅川县3年来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探索中国新时期基层教育的走向和模式,本网将集中推出4期系列报道。
“淅川县连续两年高招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去年南阳市高考状元花落淅川并不是偶然,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结果。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质感的衡量,更是教育系统向社会回报的具体展示。所以很多学校对于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都是极为重视,甚至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系统比较庞大,如果放任个性发展,不利于统一系统的考评,教师执教未有参照的尺子和模板。我个人认为,任何事物都一定的规律性,教育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应在充分实验总结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摸索一套相对完整、适合淅川实际的模式用于指导全县教学,将会使教学变得轻松而有效。可喜的是淅川找到了这个模式,就是‘五轮驱动’机制。实践证明,‘五轮驱动’机制适合淅川的教育实际,经过不断总结和完善,极大提高了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了学校办学品位,促使教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于教学质量的认识,教师出身的淅川县教体局局长李晓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为进一步提高淅川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淅川县结合教育实际情况,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以“课改带动、培训拉动、教研联动、常规推动、质监促动”为内容的“五轮驱动”机制,加快实现全县教学质量跨越发展。淅川县教育体育局下发了《关于健全五轮驱动机制实现教学质量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五轮驱动”机制实施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常抓不懈。
课改带动 引领教学质量提升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也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早在2008年,针对淅川县地域偏僻经济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较差、部分教师观念落后、课堂教学大多耗时低效的实际情况,淅川县结合新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探索出了“导学互动”教学新模式。
“导学互动”教学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基本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 它的基本特征是以课时作为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以课时为单位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课时达标作为教学的目标。“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四环十步”教学法。第一环是“自学导纲”,包括三个步骤:新课导入、出示导纲、学生自学;第二环是“合作互动”,包括三个步骤: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第三环是“导学归纳”,包括两个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第四环是“反馈训练”。它包括两个步骤:课堂训练、反馈指导。
(北京对口协作教师在渠首九重镇朝阳小学 摄影 全红伟)
“导学互动”课改模式几经修订,不断完善、科学和系统,获得广大教师的接受和认可。从2009年春期开始,全县中小学由点到面全面推进“导学互动”教学改革。实施八年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被省教育名片评委会评选为第三届“河南教育名片”。实践证明,淅川县的课改方向是正确的,全县广大中小学的校本教研发生了明显变化,全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优秀的导学互动教改教师脱颖而出,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得到培养。
淅川县第一小学副校长胡聚梅认为,“‘四环十步’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过程,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第一环节是课堂的起始环节,第二、第三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第四环节是课堂的终结环节。‘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确实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对新课标最好的诠释。‘四环十步’教学法不仅凸显了课堂环节的严密,而且也体现了课堂节奏的划分、课堂气氛的孕育和教学成果的呈献,较完善地反映出了课堂教学规律。教师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有了基本的遵循,特别是对于中青年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指导性。”
为了进一步推动“导学互动”模式深入开展,县教体局下发文件,要求全县高中、初中、小学所有教师所有学科所有课堂必须运用“导学互动”课改模式。学校教学计划要与课改思想一致,教师备课要与上课一致。凡发现不使用“导学互动”课改模式的教师,一律确定为不合格教师,县教体局将及时予以通报。要求全县教研部门要积极搭建课改平台,制定活动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做到“五个一”即每年必须举办一次校长课改论坛、一次校长课改技能大比武、一次课改走教活动、一次优质课竞赛活动、一次连片教研活动。将“五个一”形成常态,量化计分,纳入教学评估之中。
“今后,全县课改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在不断完善丰富课改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改推进情况加大督查力度,增加检查频次,采取定期检查、蹲点驻守、大型观摩、明察暗访等方法,促使学校课改行动不留空挡。”淅川县教体局局长李晓辉说。
培训拉动 助推教学质量提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的职业倦怠以及学科知识的陈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师德师风的养成。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通过培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先进教育思想,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使教师终身受益。同时,培养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做一名师德高尚、业务精通的新时期的教师。
(淅川二高与北京和平街一中开展对口协作活动 摄影 杨冰)
为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淅川县建立健全了全员培训机制。县教体局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一是师德师风培训。所有教师必须践行《中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县教体局每学期都要邀请专家作报告,集体培训一次;学校每周例会要用典型案例培训。二是教育教学业务培训。凡是业务部门安排的课标、教材和学科培训任务,各乡镇和学校必须不折不扣地保证人数,每次培训结束要印发《教师培训情况通报》。三是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各学校积极开展“师带徒”结对帮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四是做好师德师风考评工作。按照《淅川县教师师德师风考评办法》的要求,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晋升职称、提拔重用、评优评模、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五是保证培训经费足额使用。依据有关政策精神,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各学校必须足额使用,县教体局将每学年审计一次使用情况,对于未足额使用的,核减下一学年的公用经费。
全方位的学习培训,使全县拥有了一支高素质、责任感强烈的教师队伍。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高学历教师和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教研联动 共促教学质量提升
“教学研究是用教学理论去研究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探索教学规律的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发挥教研的先导作用,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教学发展至关重要。”淅川县教体局副局长柴吉林 说。
淅川县教体局要求各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要切实履行教研职能,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充分发挥带头教研作用,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因素,心无旁骛地带领教研团队,研究学情、研究教情、研究教材。全县中小学校迅速掀起教学研究的热潮,积极探索总结各种切合实际并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
(淅川盛湾镇天池小学阅读社团活动剪影 摄影 全红伟)
一是倡导主题教研。各学校教研组每周围绕一个急于解决和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研究,以这些问题来统领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解决问题渗透到教研活动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享、共同探讨的教研机制和模式。二是开展网络教研。加强网络教研建设,提高教研信息化和现代化能力,充分利用学科群、教学博客等手段,依托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开展教研交流活动和网络观课活动,适时推进网络晒课、观课和议课活动。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各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教学设计竞赛活动;开展“推门听课”、“跟踪听课”等各种形式的听课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安排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课题实验课等不同类型的公开课。四是提高教研实效。县教研室着力通过优质课竞赛等活动,推动全县中小学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各乡镇中心校根据本地实际,以乡镇直学校为龙头,一学年中小学各开展2次乡镇级集中大教研;乡镇直中小学、局直各学校一学期开展2次集中大教研,村级学校教师集中于村中心小学,开展一月1次的村级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目标更明确、主题更突出、实效更明显。
通过开展网络教研和各种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的不足,及时吸收采纳最新的咨询,为老师搭建成长平台,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常规推动 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最经常、最基本的管理,同时也是学校最重要、最见水平的管理,也是教育工作组织者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责任。在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关键是细节管理。淅川县教体局要求对教研教学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有规划、有具体要求、有督导和评价,做到抓铁有痕,落花留迹。为此,淅川县教体局主要从四个方面强化、细化教学管理。
(淅川县二高中邀请专家给师生做励志报告 摄影 杨冰)
一是落实规范化管理。组织教师学习领会县教体局关于教学、教师、学生三个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使教学常规真正成为抓好教学质量的基石。
二是细化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备课制度、考试命题及研究制度、教师教学业绩的激励性考核制度等,具体明确教师备课、上课、改作、辅导、测评和反思等主要环节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要求,抓实、抓细、抓紧和抓好教学管理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环节工作。每所学校都要将教学管理制度汇集成册,印发给每位教师遵循。
三是强化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一方面,真正落实领导成员包年级、包教研组制度,中层干部对教育教学工作跟踪服务,记录情况,领导班子会上交流看法,分析突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另一方面,学期初认真制订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教研组工作计划,坚持编印《教育教学工作周报》,有效地防止教学工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四是强化领导责任意识。坚持校长和班子成员带课、听课、评课。各中心校的校长要定期随机对学校班子成员的教案、作业、计划、总结等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签字。学校领导要对全校教师开展全履盖听课和教学业务指导,学校校长每学期听课评课不低于40节;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每人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县局教学检查时,要将学校班子成员的教学常规资料单独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
淅川县西簧乡中心学校校长余秀奇深有体会,他说:“淅川县教体局推出的一系列细节化教学管理集合大家智慧,博采众家之长,弥补了个人管理探索上的局限性,给我们基层教育者提供了极大方便,使我们在实际管理中杜绝了主观性和随意性。”
质监促动 加快教学质量提升
积极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是强化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坚持以考促教、表彰激励,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与教师考评挂钩,将教师考评与教师评优评先、职务聘任、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评的激励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淅川县一高中开展三大步励志教育 摄影 杨冰)
一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县教体局将继续加强对高三年级、九年级、六年级的质量监控,要从严肃考风考纪上着手,以考风促校风,坚持凡举行统一考试,都集中组织实施,单人单桌,统一评卷。对非毕业年级的质量检测,由县教研室每学期组织一次,将检测结果排名,并通报全县,实现教学质量监测的常态化和全覆盖。
二是坚持以考促教不动摇。县教研室负责全县初中以上学校期中、期末考试、非毕业班抽考、课外阅读竞知识考试;各乡镇中心校负责对本乡镇学校一年两次的抽测;局直各学校负责本校每学年四次抽考;各学校主要学科每月一考,并坚持从严监考、从严阅卷、集中分析、集中总结。每次考后都要进行必要的反思,提出明确的改进方向,促使教师改进教学,使教学工作达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三是建立教学质量表彰激励制度。各学校要建立相对完善、公平、公正的表彰激励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实行奖励。各学校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与教师考评挂钩,突出教学实绩在教师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重。
四是研究制定中小学校长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制度。对学校教学质量特别突出的校长,在提拔、评先评优上优先考虑,对教学质量连续滑坡或连续三年处于落后位次的校长进行诫勉谈话直至免职,逐步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
去年,该县评选出十大师德标兵,县财政拿出700多万元重奖教育教学有功的集体和个人,全县教育系统备受鼓舞,抓质量、抓建设、为教育工作强势崛起而奋斗成为全县教师的共识。
另外,该县还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不断充实“新鲜血液”。2014年以来,该县通过特岗、绿色通道、面向社会公开选招等渠道,累计补充中小学教师1100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817人,重点分配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有力缓解了全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老化等问题。
“教学教研是教育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教学手段如何多变,但是教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不会改变。我们今天的经验和模式可能是几代教育工作者探索和思考的结晶,正如文化需要传承一样,教学方法和模式也需要传承和延续,这叫做‘守恒’。淅川的教学教研实践证明,在传承中创新,在吐新中纳故,是淅川教学教研工作一直处于先进的法宝。我们将一直秉持这一理念,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教研机制,为淅川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引导和经验保障。”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淅川县教体局局长李晓辉思考周密。(作者 刘同伟 杨振辉 张国钦)
来源:中国网
原标题:淅川县教体局教育强县报道之三:教学质量篇 ——“五轮驱动”机制激发教学质量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