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登岸,文墨造峰——记蓝庭书画院院长曾涛

▲蓝庭书画院院长曾涛  

  我和曾涛是“微友”,我们同在某个书画群,平时他晒书法,我晒山水。其书法笔法流畅,自然洒脱,朴实大气,刚劲有力,既见传统功力,又富时代气息,深受群友好评。由于有了一定的实战功底和深刻的理论认知,他在书法创作中,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创作出了一系列寓意深刻、生动自然的书法作品。近作《万福无极》、《天道酬勤》、《群众利益无小事》等,整体布局合理,笔法浓重,自然而不乏味,质朴而不失情趣,既有宏观的气势,又含深厚的底蕴,很受观者喜爱。前不久,还代表书法院参加了泼墨中华情笔会,作品受到称赞!我亦时常点赞。他对我的涂鸦颇多嘉勉。后来,曾涛自己建了个“蓝庭书画院艺术交流群”,把我拉了进去,走得就更近了。再后来见面,一起喝茶聊天,对他的了解就多了起来。  

  曾涛是涟源人,36岁,个子不高,长得很结实,眼光有神,浓眉,方脸,说话声音宏亮,气势很足,有点武侠小说中南派“练家子”的味道。他务过农,做过工,也在灯红酒绿的河边走过。后来自己成立公司,搞建筑施工,当了老板,成了企业家,也有了人们所说的第一桶金。他是一个有责任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务农时因公正勤勉,被推选为村主任,带头筹资为村里修路,政绩可观,然而由于性格耿直,得罪了权贵,又不愿弯腰,最终止步于“九品”之外;做工时因聪明好学,刻苦钻研技术,很快被提拔为车间主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从村里到乡,从乡里到市,后来便一头奔向了长沙。

  

  曾涛说:他年纪不大,人生经历却颇丰富:踏过荆棘,历过坎坷,可惜自己不擅长写作,否则可以写一部好看的小说了!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生意上小试牛刀,但并没有掩盖他骨子里一直有的另一个梦,喜欢书法,热衷文化。他说,相对于文化和艺术,其它都是浮云!曾涛的书法情结始于儿时,七、八岁时就想写毛笔字,由于家里买不起笔墨,只好用扫把的尖尖沾水在水泥板上写,一写多年,扫把写烂一堆,也是无师自通。年过30以后,他更觉得学习书法艺术时不我待!   

  由于有了这种认识,曾涛于2017年创建了蓝庭书画院,亲任院长;同年他又拜在中国书协理事、湖南省书协副主席、草书名家陈羲明先生门下,勤习《十七贴》。羲明先生各体兼能,且不蹈窠臼,不落时俗,潜心晋宋,皈依二王,所作古雅朴穆,时有清气。《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风规自远。观曾涛临摹之作,但觉从容衍裕,气象超然,颇得王草神韵。曾涛认为: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而且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线条艺术,我们今天学习书法、进行书法创作,既要学习古人,也要尊重今人,这就是古今结合,是纵与横的相交,是心与物的相溶,是在最古典与最现代的撞击中寻觅自己的支撑点,寻找属于自己审美理想的一片蓝天。

  

  蓝庭书画院设在长沙井莲路397号维也纳酒店七楼,室内宽敞明亮,文房四宝齐备,一有空闲,就写上几笔。办公室两边挂的是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陈羲明亲笔书写的“诗书继世长,忠孝传家久”对联,满满的儒家风范;“蓝庭书画院”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则由书法名家崔国强题写。画院建筑面积二百多平米,满屋做工精良的实木家具,两张巨大的书案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法用品,桌上摆满王之的法帖。四周挂满了书画家们的作品,墨香四溢。茶过三巡,我要他现场给我写一幅墨宝,他谦虚了半天,才肯动笔。写的是岳飞的《满江红》。他站定,凝神,吸气,然后抓笔就是一个顿挫,接着就见饱毫沉沉地抖了,抖着,抖着,显是那墨桥在哽咽着,揪揪然欲言又止。这般地似是过了许久,最终,中锋终于给抬了起来,开始缓行,明是允了一缕愁墨开始那往昔大宋许多城郭的回忆,纵任轻毫摇转,一骑绝尘,直抵贺兰山下,最终给按压至了凝重处去。我在旁边一口长气吐出来,他也一口长气吐出来,像终是可以松心了。然而,正这般地欲全放了意,忽然,却见那笔猛就又动了起来,只见轻墨风动浓墨奔突,只见侧锋连绵露锋回绕,只见薄墨袤丛方笔缭绕,“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曲爱国绝唱,就这般地磅然落纸了。

  

  他是那种一天不练字就不舒服的人,即使回到家,有时饭还没吃,却把纸先铺上了,使自己融入了另外一个凝神静气的书法艺术世界。他不仅习书临帖,还研究书法理论,从墨法、笔法到章法,他总能用一种独特的思维来进行自己的艺术表达。  

  曾涛说:书法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作为创作主体的个人应该根据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念,选择或创造一种物质形式,通过相应的感官知觉去唤起审美主体特定心理感受,这种主体感情的抒发过程,就是表现。这种表现更强调自我感受和主观意念;精神生产的艺术,更强调艺术品生产者的精神状态,它又深刻反映时代精神,表现强烈的个性和精神体验。

  

  曾涛是一个善于总结和反思的人。他说:我学书数载,临池不辍,涉猎颇多,有三点心得。一为临帖,二为借鉴,三为感悟。一临帖,即从古帖中汲取“营养”,是学书的最佳捷径。尤其是现存的经典法帖,是前贤书家成功的结晶,是经过上千年历史印证的精品,是学书者的最佳蓝本。临帖,你不仅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而是站在“经典”的肩膀上,会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后劲更足。二借鉴,可以从姊妹艺术中去借鉴,如美术、音乐、建筑设计等。广泛的知识面、广博的见识,会是你眼界开阔,胸罗万象。三感悟,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创作是对生活感悟的升华。生活中的每一个现象、一个细节、一件小事,都会给你以启发,给你以感悟,激发你的创作灵感,使你顿悟书理于瞬间。  

  曾涛为人厚道朴实,讲求诚信,每每有应允,总是先把朋友交托的事认真做好,再考虑做自己的事。他说,无非就是多花一些时间,把自己应酬娱乐的时间缩减。去年春节回家,亲戚向他推荐务农的周国安老先生,说他书法好,但因邻居乡村,销路不好,家里比较穷,75岁高龄,还在务农。曾涛便动了恻隐之心,把他弄到自己的画院,让他每天写字画画,同时设法为他出书,找名家给他题签。曾涛说,他这样做,一是帮了周师傅,二是弘扬了文化,他认为周师傅书画功底都不错,缺少的是宣传。他怜惜那些活在底层的文化人,说他们是文化的根,应该好好保护。

     

  曾涛把古人的话牢记在心,当做严格的标准。书圣王羲之云:“一点所失,若美人失一目,一画所失,如壮士失一肱,不可不慎 ”。 曾涛说,自己把书法当作一生的“情人”,事业也好,爱好也罢,一生不可一日无书。临帖也好,创作也好,一笔一画都必须严格。曾涛认为书法是不可取巧的。走“短、平、快”的路子,只能是昙花一现,对于真正从艺的人没有多大的意义。打好基本功,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才是真理。因此习书很勤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每天要坚持习书数小时,如不是对书法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是做不到的。再就是他悟性好,喜欢分析思考问题,在习书过程中不断总结,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最喜欢他的行草,取法“二王”,充溢着魏晋风韵,平淡天成。线条粗看凌厉,但仔细端详,细节宛转柔情,枯笔有如百岁老藤,盘根错节。这没有长期的锤炼是不可得的。  

  前几天我去他的画室喝茶,适逢工地的工头来结账,他一边审核清单,一边交待下一步工作:工期要抓紧了,要尽力往前赶;一定要用合格的材料,决不能偷工减料;要对投资方负责,不能赚黑心钱;宁可少挣钱,绝不能忽悠!他痛恨“豆甫渣工程”,说那样做是会遭天谴的! 

  

  书法美是视觉的,但最终要洞透心灵的。曾涛用心为人,憨厚诚实,做人做事从不虚伪,不装腔作势。笔者在和他不长时间的交往中,就感觉他的待人接物,虚怀若谷,从不讲大话,不说空头话,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其人正如他的书法作品一般刚勇大气,宽容大度,很有内涵。和他相处应该是很自然随和的,彼此心不设防。他的书法更是让人们静下心来欣赏时耐读,耐品,有如美味佳肴般越嚼越有味道。      

  曾涛书法用笔意存笔先,心随律动。观他用笔稳健沉着,厚重凝炼,结体灵活多变。在他的书法作品里欣赏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静和思;其书作讲究厚重相宜,动静相合,有方严正大,神韵有力的大意象。有方家这样评点:“曾涛书法传统功力较深厚,精气神皆佳,尤其行草书大气磅礴,挥洒自如,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雄健的风骨。有一种深层次的神韵美”。

  

  当今世界,有这种眼光的年轻人不多;有这种情怀的青年企业家少之又少!曾涛说,接下来,他要用一生的时光跟书法谈一场有温度有情怀有格局有品味的恋爱!曾涛在商海里登上岸来,期待在书法上造就一座属于自己的山峰。  

  是的,曾涛还很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愿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韧——凭着他那种热情与执着,在书法的路上走的更远……   

  (作者 李晓文简介:作家、书画家、美术评论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散文600余篇;有多篇获奖和入选多个散文选本。《炊烟》入选《2007年全国优秀散文选》和《中学生喜爱的精短散文100篇》,并被多个省市选为中学生课外阅读教材。发表书画作品20余幅,发表美术评论50余篇,现居广州。)

  编辑:吴琪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