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文化 正定是世人公认的赵云故里

故里,旧时的门巷故居,指故乡,老家。白居易《小阁闲坐》诗:“二疏返故里,四老归旧山。”故里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人出生只有一次,所以故里只有一处。

传说是指人民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如赵云的传说。关于赵云的传说流传很广,湖北当阳有赵云长坂坡大战“一日三换战袍”和赵云“戒指”的传说。四川大邑亦有赵云沐浴,发现自己虽经百战,但身无大疤“大笑而死”的传说。正定更有赵云幼时习武、保护乡民等诸多传说。

故里传说,只能发生在故里。要认定“故里传说”必须首先认定“故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认定“故里”,就认定“故里传说”,是不负责任的。令人遗憾和不解的是,“临城赵云故里传说”在未经认定“赵云故里”的情况下,其“传说”竟然被认定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消息一经媒体披露,立即掀起轩然大波,社会一片哗然。省内外各大媒体,湖北当阳、四川大邑这些赵子龙扬名、寿终之地的人们,中华赵族恳亲协会,世界赵族第三届恳亲大会,不少研究三国文化的专家学者,纷纷质疑:妇孺皆知的赵云故里在正定,怎么忽然成了临城?

正定县政府即刻以强有力的史料依据致函省主管部门提出异议。得到的《复函》,申明了三条理由: 

首先是说“临城县‘赵云故里传说’……,并非认定其为名人故里”。意思是在“澄清概念”:“赵云故里传说”入选名录和认定赵云故里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但却引用了“关于历史名人故里之争屡现,如曹雪芹、徐福、赵匡胤的故里之争”。很显然,把正定、临城之争,划入了赵云故里之争,而并非传说之争。事实上,临城就是在争故里。《牛城晚报》列举的三个焦点:2005年发现的1898年刻制的“赵云故里碑”;临城古属“常山”;“临城赵云传说”,“碑”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常山”是客观存在的地域,“传说”强调的是哪里人。哪一项都不是非遗要保护的“民俗习惯和文学形式”,统统是争故里,“传说”只是一个由头。现在,当人们一进入邢台地界,手机马上收到一条群发短信:“赵云故里欢迎您!”临城地界也竖起了“赵云故里”指示牌,完全不仅仅是所谓“传说”。

其次他们认为“这些名人故里的认定,是史学界、文物界通过科学考证研究解决的问题”。可史学界、文物界还未通过科学考证,就未断即判、迫不及待地批了“传说”。正如省会知名学者梁勇由此发出的感慨:“对于历史名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应该严肃的考据,严谨的论证。不能靠牵强附会玩闹。希望能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以警示。”

“名人传说项目在国家级非遗名录评审中共存并容,互不影响。”《复函》还不厌其烦地列举了6个地区的“梁祝传说”和次第入选的3处“孟姜女传说”。显然把神话传说跟历史名人故里混为一谈、相提并论。有了上述6地、3处的入选依据,于是得出结论:“评审公布临城赵云故里传说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不表示对贵县赵云故里的否定,也不是对临城赵云故里的肯定”。看来不偏不倚、貌似公正,然而事实上却是肯定了两个赵云故里。

正定是世人公认的赵云故里,想否定就能否定?要否定正定是赵云故里,必需首先否定《三国志》,因为《三国志》赫然写着:“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三国志》是和《史记》、《汉书》一样的史书,是最可信的史料,不是“传说”。《三国志》作者陈寿(233-297年),蜀汉时曾任东观秘书郎等职。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公元280年,晋灭东吴,陈寿当年48岁,开始撰写《三国志》。此时赵云刚刚过世51年。正值壮年的陈寿能说不清同时代的赵云故里吗?

由《三国志》演义而成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三国演义》第七回,赵子龙救下公孙瓒后,自我介绍:“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少年将军赵子龙莫非糊涂到报错家门?目前还没有人敢否定《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所以,正定是赵云故里不可撼动! 

世界赵氏宗亲“一向皆认正定为子龙故里”,当阳、大邑等地也断然否定临城,就连临城人自己也底气不足。这个如“人民网”所说“‘临城赵云故里传说’被指只为发展旅游产业”的虚假景观,每年要花多少经费维持?又能吸引多少游人?到那时,由于“也不是对临城赵云故里的肯定”而爱莫能助,单凭保护虚无缥缈的“传说”能有何用?

如果名人故里在历史上记述不清或出现不同版本,后人之争在所难免。如果为了“打造名人”发展一方经济,假“传说”之名,行“故里”之争,那就是历史的悲剧、文化的悲哀。历史名人故里能随便“传说”吗?职能部门应该澄清是非,明辨真伪,保护历史真实,维护文化尊严。正定是赵云故里,岂能与什么地方的“传说”“共存并容”!

日前,石家庄正以超常速度,斥资两亿多元建造了雄伟壮观的正定子龙大桥,使本就无处不子龙的子龙故里又添一景。一座五星级豪华“赵子龙大酒店”即将在正定大地拔地而起!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