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与北舞渡胡辣汤齐名,是传承百年享誉中原的美食,如今胡辣汤开遍全国各地而它在全国已仅剩不足百家可以查到。
根据民间传说它曾被乾隆皇帝这样评价:满汉全席三百味,民食羊杂可数第一。
秋冬之际一天能出三四百碗的民间美食,为什么会渐渐被河南人遗忘了?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被中原人遗忘了的中原民间美食--羊杂可。
对一座城市的印象,往往来自那里的一组美景、一段经历和一道舌尖上的记忆。特别是富有特色的美食和小吃,一经味蕾,便时常像男女间相恋一样,让人难以忘怀,牵肠挂肚。
就说河南美丽的小城漯河吧,沙澧河穿境而过汇于市区,交通四通八达,她是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有名头的特色美食和风味小吃比比皆是,还真不少。北舞渡的胡辣汤、班记砂锅、闫记羊杂可、大槐树浆面条、老樊猪头肉等等,哪一个都让人魂牵梦绕,余香绕舌,每一处美食都是满漓的回忆和难忘的记忆。这其中能与北舞渡胡辣汤这块金字招牌并驾齐驱的,“闫记(闫涛)羊杂可”当算一个。
(羊杂可传承人:闫涛。图片经本人同意)
胡辣汤属早餐,而羊杂可则早中晚供应,两者风味有别,时段不同,和谐共生,秋色平分。羊杂可的主要原料是羊杂,包括羊头肉、羊肝、羊肉、羊肺、羊血等,店家事先将生鲜羊杂拾掇干净,文火熬制三个多小时,高汤呈乳白色,如牛奶一样。
正宗的羊杂可讲究前一天下午熬制,羊杂浸泡一晚,第二天再配上秘制中草药配料旺火连烧,待到香浪翻腾,雾气氤氲,汁浓味鲜,各种羊杂碎便烩成了一味。
事先在瓷碗里铺上香菜、葱花,一排溜儿桌上备着,来客报饭,掌勺的一手拿碗,勺底儿在滚头上打个旋儿,掠去浮沫,一勺子搲下去,碗里便丝丝缕缕一派丰收景象了。然后勺子朝旁边小铁盆里刮点儿鲜羊油熟制的红油辣椒,碗中立时红晕浸染,花花绿绿,一道风味羊杂可便香飘食品名城了。
(羊杂可配火烧)
羊杂入口筋道,鲜而不膻,香而不腻,质醇味美,与火烧、油条、馒头都是绝配。12元一碗,成本及营养在那儿放着,比胡辣汤自然要贵些,羊杂一次舀够,高汤随便续。食客们多“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汤喝差不多了,碗凑过去,掌勺的必笑脸相迎,添料续汤,把“要饭的”好生打发。我有次喝羊杂可,续汤三次,正觉着不好意思,店主接过碗笑说,你主要是没见过喝一碗羊杂可续八次汤的,让我瞬间开了眼,这魄力和魅力也是无敌了。
羊肉中含有较高脂肪和蛋白质,具有明显的驱寒、健脾养胃、滋肾补虚等功效。特别是数九寒天,一碗羊杂可下肚,通体酣畅淋漓,暖心暖胃。喝过酒的人体验更深,一碗羊杂可一喝,酒便醒了大半。饮食不分男女,以为羊杂可属于男人专享的,绝对是大男子主义者,不信去门店瞅吧,看有几个美女喝起羊杂可来能守住矜持。跟吃了大蒜一样,喝过羊杂可老远就能闻见标志性味儿,只见帅哥微信一扫,纸巾嘴一抹,临了不忘再咂巴咂巴,充满回味和自豪感,不知道牙上还戴着“绿帽”,但那是身份和档次的象征啊,喝羊杂可要的就是这味儿。
关于羊杂可,在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微服南巡,行至鲁山,时至正午,饥肠辘辘。这时,不远处飘来一阵诱人香气,直刺味蕾。遂遣一太监前去打探,少顷,太监回报:“前有一小店,无它,唯有羊杂。”乾隆闻之曰“羊杂?亦可!亦可!”店老板奉上羊杂汤数碗,配以烧饼。众人品之,顿觉此汤不腥不膻,口感醇厚,回味悠长,与众不同。乾隆帝龙颜大悦,止不住赞道:“满汉全席三百味,民食羊杂可第一!”从此,鲁山羊杂可名声大振,流传至今。
(羊杂可的传说是由羊杂可传承人闫涛及好友多年调研民俗整理出来的)
现实中的羊杂可虽源于鲁山,但却在漯河被发扬光大,羊杂可做得更是地道。郾城区太行山路闫记羊杂可是传承三代的老店,更是羊杂可的标志性代表之一,冲着这名头,百十公里外的人来漯河,网上一搜一打听,车一准儿就开到了店前。前几天早上我也去凑了热闹,虽然已是上午9时,但店里的食客依然一拨一拨,这人起身,来人赶紧坐定。
锅面上香雾缭绕,一见翻滚的汤锅里食材及汤水减少,大舀勺便朝挨边的不锈钢大锅里探去,羊杂、高汤,被循环着续入。店主闫涛是这家羊杂可老店的第四代传人,手中的吃饭家什,一把大铁勺、大舀子,被其修炼得十分娴熟,轮番助阵,上下翻飞,像是画家手中的画笔,盛在客人面前的羊杂可便是闫涛师傅的倾心力作。
闫涛师傅做的羊杂可,特点是羊杂与高汤不分离,打破传统冲汤做法。除此之外,市面上还有两种不同的主流羊杂可做法:即熟羊杂切丝后放案板上备用,食用时抓羊杂一把放碗中,然后冲入高汤,叫冲汤羊杂可;另外一种是,将切好的熟羊杂回锅。
美食和旅游绝对是文化的一部分,可喜的是新时代里,文化和旅游实现了联姻,文化是诗,旅游是远方,而这正是我们一路苦苦追寻的。置身八千年文化的漯河,除了去字圣许慎故里,逛红色南街村,游沙澧风景区外,一碗浓郁飘香的特色美食“闫涛羊杂可”,你一定不能错过,而且要细细品读,才能一解其中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