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万年历 | 中秋佳节,惟愿月更圆,人团圆!

中秋节来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中秋传说

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

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谢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

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玄宗漫游月宫”。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习俗

吃月饼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到了明代,月饼才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按照传统习俗,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大团圆”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

赏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生活,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湖广一带习惯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习俗。

赏花灯

中秋赏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彩灯高竖起来之意。

种种趣味盎然的中秋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了解更多中秋习俗文化,赶紧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并下载“51万年历”吧!或者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下载吧!51万年历,传承人文,乐享生活,你的随身好管家。

51万年历·中秋节寄语

中秋,月圆,人团圆。我们对于八月十五,总是有着莫名的亲近和好感。这是一年中月最圆的日子,也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有人说,万水千山走遍,所见的月亮,始终都没有故乡的月亮皎洁明朗。故乡的月,如一幅水墨丹青,年月渐深却历久弥新。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山一程,水一程,只有故乡的一切,在那一轮圆月中,淡淡的永不会被黑夜抹去。就像父亲的严肃,母亲的慈祥,在每一个异乡的日子里,温柔呵护着内心最柔软的脆弱。

月圆当空,漂泊天涯的脚步,便有了归宿,想念游子的期盼,便有了征途。无论走多远,总有人等你回来,无论夜多深,总有人在为你思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无论何时,都会有那一条路,名字叫“回家”。无论何地,都会有那几个人,名字叫“家人”。

希望中秋佳节,大家都能和家人一起好好吃顿饭,说说闲话,唠唠家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1万年历祝愿大家:花好月圆,人团圆!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