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被河南一位早产宝宝刷屏。这个出生仅800g的宝宝,需转院北京治疗,一场跨省救援接力在网上传播开来。
大部分网友都对这场生命接力表达祝福和鼓励,但也有一些反对救治的声音,同样收获不少赞同之声。
6个月早产的宝宝,因为身体器官没发育完全,将来一定一辈子离不开人照顾吗?的确,因为身体发育不够成熟,和足月儿相比,早产儿面临更多的生长和发育挑战。
可是了解早产儿的人都知道,绝大部分早产宝宝经过良好的医治和养护,最后都会和足月儿无异。6个月的早产宝宝,以现在的医疗水平,是完全可以救治的。
但对早产儿,尤其极早早产儿的刻板印象,却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这种刻板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大众之中,在一些医院同样存在。一位妈妈早产症状住院,同病房一位孕妇25周+生下会哭的宝宝,但医生直接说“救不了”,家长因此放弃。
这件事让这位妈妈对早产产生了极大误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每年约1500万例早产儿出生。2015年,早产儿并发症导致约100万名早产儿死亡。但是通过现有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这100万中的75万条生命本可以存活下来!
中国每年有近200万早产儿出生,而且随着二胎开放和生育年龄增高,这个比例还在继续增长。
中国早产儿死亡率还没有官方数据,但早产儿被遗弃的新闻时常出现,所以,社会和家庭应该如何理性看待早产儿,还需要很多努力。
想要消除对早产儿的误解、让家庭和社会对早产儿有正确的认识,除了增强科普,还原真实的早产儿和早产儿家庭状态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今年7月,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宝宝出生第一年,愧疚、焦虑、压抑、低落等负面情绪在早产儿家庭中普遍存在、而且家庭矛盾也普遍增加。但国内对早产儿父母心理的关注和支持尚显空白,无论在医院还是在社区,鲜有社会力量投入早产儿家庭的心理支持中。
可以说,大多早产儿家庭在真实的生活里都是在一片孤岛上,单打独斗。
一场爱的接力由此开启。
我们通过在线进行《早产儿家庭心理问卷调查》,计划收集6000份左右早产儿家庭的真实经历,最终编辑成《中国早产儿家庭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我们希望通过蓝皮书,用数据向公众直接清晰展示早产儿和早产儿家庭状况;让社会更清楚认识到早产儿家庭的心理需求,并能感染社会有识之士和专业组织关注并参与到早产儿家庭的心理建设中。
我们同时还在征集早产儿养育故事以及早产儿成长公益摄影志愿者。
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真实细致的早产儿家庭成长故事,让正处于最难熬阶段的早产儿家庭们感受到希望和支持,也让社会更加了解早产儿和他们的家庭,了解这一个个小小生命的顽强,发现一个个看似无比焦躁家庭背后的不易和坚强。
我们希望通过早产儿成长公益摄影,可以让早产儿的生命故事更加直观,我们相信早产儿从生命初始就开始经历的种种,不仅仅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顽强,也会给许多正在低谷的人带来全新的能量和勇气。
感谢宝宝树、大J小D、丹妈读童书、Dr JM、drpei、妈咪OK、萌芽研究所BUD、欧茜医生、PCbaby太平洋亲子网、夏天的陈小舒、小土大橙子、一小时爸爸、知贝诊所和中国妇女出版社(根据拼音首字母排列,排名不分先后)的大力支持。
因为你们的大力协助,我们的问卷调查已经获得近30万点击率,问卷数量近5000份,且问卷数量还在不断上升中。
我们也期待更多人的参与,让这场接力走得更远。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有早产儿家庭,请扫描海报下方的二维码,填写问卷调查,为我们的行动助力。
祝愿未来有一天,孤岛不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自己的绿色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