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和产品供给从相对紧缺迈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博物馆从340多家增加到4700多家,相对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来说,文化虽然是一种软实力,但它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其文化的支撑作用就越大。经历改革开放40年砥砺奋进的中国,正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演绎着新时代改革故事。
12月22日,由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香港紫荆杂志、天下英才杂志、澳门莲花卫视、澳门濠江日报、中国人杂志、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娱乐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研究院、中国城市研究院提供战略支持的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卓越大奖”公布“中国文化产业领军人物”的200强名单,让我们一同走进文化名人的世界,感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化产业中最精彩的篇章。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博物馆走下神坛的40年,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到人人喜闻乐见的大课堂,博物馆在此期间完成了华丽转身。
1925年,故宫博物院就成立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博物馆在公众眼中是“阳春白雪”,是少数历史文化研究者的专属场所,这样的局面发生转变,和改革开放密不可分。本次入围的文化名人中,有故宫博物院的“掌门人”单霁翔,还有建川博物馆的创始人樊建川,在他们身上,践行的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宗旨,但传达给公众的,则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一个国家的文化灵魂,也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客厅”。
从国家文物局局长,到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单霁翔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经他管理后的故宫,成为国内外大众竞相追求的地点,这里不仅展示着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实物,也深入百姓生活,推了适应不同年龄人群的社会教育互动活动,让高高在上的博物馆,成为公众喜欢的大课堂。此外,故宫的文创产品也为其“添粉”无数,昔日代表历史和人文的物件被开发成了众多网红产品,更是让广大青少年们死心塌地的爱上了博物馆,唤起了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是文化改革方面,最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樊建川,一个痴迷于博物馆的名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从政府公务员辞职下海,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后,倾其所有,用自己的资产建起了建川博物馆,他无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人,也是这个浪潮中的弄潮儿,用自己的勇气、能力参与改革开放,从而有了颇具教育意义的建川博物馆。樊建川的理想是用文物来警醒大众,这是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但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中,最动听的故事。
传统文化的回归,是改革当中人们对于文化最本真的追求。在此次入选榜单中,还有众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他们的出现,代表着中华民族最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彰显着中国灿烂而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