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行暨“非遗传承网”上线在北京启动
万种非遗国粹将陆续赴各国传播巡展
即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行暨“非遗传承网”上线在北京正式启动。
启动后,将有万种非遗国粹陆续赴世界各国传播巡展。出席启动仪式的领导嘉宾有国家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高运甲,中国科技新闻学会顾问、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徐九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资源委员会原办公室主任、巡视员尚莒城,中央电视台原办公室副主任刘明朝,新华网总裁助理、事业发展中心总监姚予疆,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民族民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红亮,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扶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副主任高山、李海峰,世界名人俱乐部副主席、阳光教育学院副院长彭南林,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哈佛之恋》作者王正军,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马卫等共同出席。会议现场展出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的作品。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积淀,蕴含着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样走过了五千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名录有39个项目,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公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087项。截止2010年11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有近87万项,进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项。
自2007年起,原文化部先后公布了四个批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计1986人。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1082人。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068人。截至2018年4月,前四批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去世人数已超过400位,抢救性保护已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已经证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我国文化自信得到进一步彰显。坚定文化自信是构建新型共商共建共享国际关系的思想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习近平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成功运用。不论是包容大气的大国仪态,互惠互利的平等心态,还是自信自如的开放姿态,从根本上说,都是文化自信在国际关系建设中的生动体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是文化自信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行活动,将打开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的新空间,让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这一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担当,将更好的推动优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至世界各地,提升中外文化交流层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同时,这一活动将进一步使非遗传承人,对中华文化价值传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使之增加世界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
好看重庆,用最美的眼光,去看渝山渝水,好看并看好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