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
经济广播特别报道
40年前,你我联络靠书信电报,现在手机及时通;
40年前交通出行,短途主要靠单车、摩托车,长途靠绿皮火车,现在,高铁、飞机。
40年的时间,餐桌上的调料菜品丰富了,衣柜里衣服款式材质多样了,购房更加看重物业服务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周一开始
改革开放40周年
重庆经济广播系列报道
两代人看变化
在两代人的观念中
感受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变化
......
“有空吗?我想和你结个婚”
记录婚姻最直观的形式莫过于一张张结婚照,那些照片承载了不同年代里人们刻骨铭心的爱情。
1
八十年代 - 父母爱情
黑白光影里,我最喜欢你
八十年代前期的结婚照大多是那种没有布景、没有光影效果的小12寸黑白照片,两人端坐在墙壁前,肩并肩、朝前看。
老叶和丈夫是在1981年结的婚。
那时只有在照相馆才可以照。我第一次照相就是拍结婚照,我又激动,又有一点小紧张,站在镜头前不知如何是好,在照相师傅的一次次解释和示范下,我们才照了这么一张相,这是我的第一张相片。
当爱变得清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融入了很多新元素,改革开放的春天也带来了结婚照的变化。
人们开始到影楼拍摄结婚照,影楼的布景比之前的更为精致美丽,新人们穿婚纱拍结婚照,这个时候开始有了彩色婚纱照。
当时,婚纱照对于新人来说是一件奢侈的纪念品,享受婚纱待遇的新人还是在少数。
那时摩登的新娘和新郎对于穿着和打扮已经有一定的要求——新娘穿洁白的婚纱,戴洁白的面纱,手拿塑料花,还要画简单的淡妆;新郎也要穿西服,打领带。
2
九十年代 – 一照倾心
不同于80年代单调、简单的照片,90年代的照片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
专业化影楼出现
新娘阿玉:
“我们结婚的时候大家都会选择到影楼拍照,能有更多的选择,背景也更丰富。这张照片是我最喜欢的一张,近景能留住时光。如今再看看,结婚时的心情一点一点浮现。”
背景丰富,色调鲜明
90年代的结婚照更加开放、大胆,新娘会画一些华丽的妆容,涂抹上艳丽的口红,佩戴亮丽璀璨的首饰,动作也不再像80年代一般,只是呆呆地坐着或者肩并肩地站着。
随着观念的开放,结婚照中新娘新郎也会做出一些亲昵的动作,让人感觉到甜蜜的气息。
3
新世纪的结婚照 - 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写作“新世纪”,读作“自我与流行”。21世纪的人们似乎走向了多元化:有人酷爱洁白的婚纱和鲜艳的捧花,也有人钟情大红的盖头和高叉的旗袍;有人千里迢迢到异国他乡录下山水你我,也有人在影楼里拍出巧笑倩兮。新世纪的人们,赋予了结婚照更多的含义。
有些90后,总想搞个大新闻
某大学在读博士小媛:
我就想要拍出复古胶片的感觉, 必须精致。现在的外景都太同质化了,海边、船上、大门前、飞裙摆,新娘一脸沉醉,老公一脸尬笑……与众相同多可怕,一辈子就一次的事情,必须要与众不同。
她最终在影楼拍下岁月静好的结婚照。
小媛的丈夫在检察院工作。所以,她的婚纱照里还有这样一张特殊的照片。
对于小媛来说,结婚照不必拘泥于白色中,也不必固守在婚纱里,能够表达爱意就行。
我们虽然潮,但是也“懒”
诗晨是一名全职妈妈,大学毕业就嫁给了现在的老公,成为了军嫂中的一员。谈到自己拍结婚照的经历,她就一个字:“累。”
很辛苦,一大早就要起来化妆。
这可能就是诗晨躺着拍婚纱照的原因吧。
每个少女的心里都有一个洁白的婚纱梦,诗晨也不例外。所以她选择了西式的婚纱照。白纱、捧花和爱人,加起来就是幸福的模样。
“拍外景,是一箭多雕的事”
在结婚照拍外景这件事上,好像男同志们的关注点都有点偏。
“拍外景”=“出去玩”
魏皮皮在讲到为什么要跑大老远去三亚拍外景时,他显然很高兴。
拍婚纱,顺便还能出去玩,这不挺好的嘛,实在。
看了海、坐了船、玩了沙,魏皮皮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对于他来说,拍结婚照少了点仪式感,多了些趣味性。也许在婚姻里,他最享受这份随性吧。
林语堂说:“结婚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举动。即便在最偏远的未开化处所,那里的男女,依然必需透过结婚的仪式,始能营其共同生活。”
时代在变,服饰在变,妆容在变,像素在变,但唯有爱意不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照片的形式和内容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永结同好的心意从未改变。结婚照的变迁,更是中国社会状况的演变。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有了消费的欲望。当时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另外,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
80年代,随着港台电视剧的大量进入内地,沐浴了改革开放春雨的内地民众也开始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收入的明显增加,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他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不再稀奇。在家庭建设上,开始向电气化迈进,追求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
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三大件也更新成了空调、录像机、电脑。
DIY
在妈妈那个年代,“装修”还是个新词汇,房子讲究的是实用,家具更要实用、耐用。
大家都看过电影《芳华》中刘峰自己做的沙发,小编家当时装修,家里的大部分物品也是父母、亲戚朋友自己动手制作的,虽然样式不新颖,但是很耐用,现在我家还有小时候爸爸给我做的小板凳~
大相框
那时候客厅家居的基本摆件就是:电视机、收音机、电视柜、暖水壶、几把椅子、一张桌子,客厅中间还有旧式相框裱起来的照片。每次抬头,都是一幅幅曾经的生活画面,十分温馨。
塑胶花
简单质朴的生活也可以很有情调,那时候的家居装饰简单到只需要一束塑胶花,塑胶花代表了多少妈妈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心世界,电影《夏洛特烦恼》里也有它的身影。
写字台
小时候,妈妈在这里记录了我的每次成长,爸爸在这里埋头工作,我也是在这里写完了每次的暑假作业。
如今,个性化装修让每个家都气质鲜明
如今,不仅大家的要求、想法各不相同,甚至人人都能做自己家里的设计师。追求个性与生活质感的90后更倾向于“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智能家居”更成为一种潮流。
时代在变迁,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也在变迁,对生活的态度和期待也在变迁,使得我们更加努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旧时有旧时的朴素与温暖,今日有今日的梦想与明天。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家吗?
你对哪件家具印象最深?
你喜欢什么样的装修风格?
欢迎给我们留言
改革开放40周年
经济广播特别报道
40年前,你我联络靠书信电报,现在手机及时通;
40年前交通出行,短途主要靠单车、摩托车,长途靠绿皮火车,现在,高铁、飞机。
40年的时间,餐桌上的调料菜品丰富了,衣柜里衣服款式材质多样了,购房更加看重物业服务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周一开始
改革开放40周年
重庆经济广播系列报道
两代人看变化
在两代人的观念中
感受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变化
......
来源:经济之声
重庆经济广播关心你飞的高不高 也关心你飞的累不累
重庆财富第一调频
内容提供:重庆经济广播重庆地区播出频率:FM101.5官方微博:@重庆经济广播经济活动垂询:023-63851523
微信号:cqebs1015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