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
重庆日报记者8月1日从市发改委获悉,
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建设宜居宜游美丽乡村,
把重庆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
《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
确定21个重点项目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采取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形式,部署了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任务,确定了21个重点项目,并针对重庆实际,加大了农村户厕改造和入户道路建设力度。
户厕改造方面,《方案》在《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简称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确定的37.5万户改造任务基础上,新增改厕任务79.5万户,到2020年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
九龙坡区西彭镇真武宫村,环卫工人在公厕前清扫垃圾。记者 郑宇 摄(资料图)
入户道路建设方面,《方案》提高了建设标准,由1米左右宽的人行便道提高到1-3米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实施的4.15万公里“四好农村路”,基本实现30户以上的村聚居点入户道路“院院通”“户户连”,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工作。”该负责人称,《方案》着眼长远、突出三年,确定的三年目标任务只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起步,为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期任务实现良好开局。
资金从何而来
如此大规模的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资金从何而来?
该负责人称,我市将着力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
万盛经开区金桥镇青山村代家沟社青山湖畔,一座青瓦灰墙红色装饰的公共厕所引人注目。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资料图)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资金纳入预算,同时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确保财政投入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相适应;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规范有序吸引金融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信贷支持,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
三是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完善农民参与引导机制,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管护。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运营。
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成后,如何管理运营?
“《方案》明确,要加强乡村规划编制管理,同时着力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激发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该负责人称。
万盛经开区关坝镇新建的农村公厕在阳光下显得明亮干净。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资料图)
首先是用规划管理,坚持把制定村规划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第一道工序。2019年,我市将全面完成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实行多规合一。在具体管控上,坚持乡村建设先规划后建设,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
其次是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和意愿,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付费与投工相结合的管护经费分担和保障制度。
同时,我市还将探索专业化市场化的管护机制,加快培育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市场主体,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投、建、管、运。
在项目审批方面,我市将进一步精简优化,支持村级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农村人居环境小型工程项目,引导当地农户参与项目建设及运营维护管理,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