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根基 同步兴林富民 ——大足“三聚焦”实现国土绿化7.4万亩

金秋时节天送爽,漫山遍野绿着衫——这是10月大足最生动的写照。在这样的情景下,“兴林富民”成为了这里最鲜活的注脚。

近年来,大足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不断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始终坚持绿化造林与兴林富民同步、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正不断形成着可持续、良性循环的绿化建设格局。

今年截至目前,大足已完成国土绿化面积7.4万亩,其中特色经济林改造3.3万亩,栽植花椒、雷竹等经济林3.9万亩,共计带动老百姓就业11.7万人次,实现老百姓增收900余万元。实现发展与保护并重,兴林与富民结合,大足是如何做到的?

聚焦覆绿“关键点”

让撂荒地重新长出新绿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到处是大片的撂荒地,一到秋天就杂草丛生几乎不见绿意。”在龙水镇车辅村今年45岁的村民唐胜福满是感慨。

春种一块地,秋收一袋粮。过去的传统农耕让车辅村村民看不到致富希望。前些年,青壮年村民纷纷往外奔,全村不少耕地撂荒成为了常态。绿意消散也让村民们再也不见家乡美。

“怎么让荒地重新焕发活力,让绿意再次盎然。”在大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单纯的土地覆绿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唯有让生态与产业同步才是关键。为此,在2016年底,大足区林业局结合当地土质,以及该区温度较高、湿热、日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气候特点,从浙江引进了雷竹产业。

通过两年的建设,如今在车辅村大大小小的50多个山包上,细细的雷竹早已成林,有序地直挺着,迎着微风轻轻摇曳,2000多亩雷竹沐浴着和风细雨,更显青翠、葱郁。而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大足不少地方。

近年来,该区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多模式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撂荒治理与国土绿化相结合,正实现了“撂荒地”变为“金土地”的华丽转身,让撂荒地长出新“绿”,重焕勃然生机。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区已发展近7000亩雷竹,覆盖宝兴镇、万古镇、雍溪镇等地,下一步还将在全区发展起总计10万亩优质笋竹产业。

聚焦植绿“突破点”

将昔日荒山变桃林

要让应绿尽绿,撂荒土地转变并不是终点。该区还进一步将植绿重点放在了大山造林这一“老大难”上。

走进中敖镇格子岩和老鹰寺,入眼可见的大山垂直高度达近200米,山石岩壁之间杂草丛生,可以看到的树木不但矮小,甚至无法成林。土层薄弱,不过半米厚,用水困难,全靠肩扛人挑——这里一度是大足植树造林最困难的地区。

“过去也采取过大规模造林手段,但因为自然条件限制、投入成本高、管护困难各方面原因,成活率低一直较低,无法达到理想绿化效果。”为此,在2017年夏天,该区创新引进企业业主组织实施国土绿化。通过一年来企业业主建设,目前该地已发展起近300亩渝佛桃经果林。效益驱使业主精心管护,目前树木存活率高达98%。预计两年后将正式成林挂果。

“引进企业组织实施退耕还林,确保有人造、退得下、稳得住、效益好。”在大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依托企业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不愁投资,更有积极性,将彻底解决以前大山造林“造、管、护”统筹难、推进乏力、还林不管林、还林难成林等难题。

目前,该区通过企业连接,已在全区实现大山造林(改造)9万余亩,新增2万余亩。

聚焦兴绿“增收点”

用花椒产业趟出致富路

如何实现致富与国土绿化的共赢?

“发展经济林,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据大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林业产业发展上,大足区有着明确的思路,在充分发挥国家政策优势和本地资源优势,该区全面推进与生态环境同步的生态富民产业发展,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已形成了“基地 企业 合作社 农户”稳固利益连接机制,既让土地增绿,又让百姓增收。

走进宝顶镇慈航村狮子坡,远眺望去山山绿色蔓延。覆盖着慈航村、铁马村、车家村总计2000亩的土地上,花椒经济林正把这里扮绿扮靓,生态富民的潜能也在释放。

特别是铁马村,这个市级贫困村的改变更加巨大。过去只靠屋前屋后种点庄稼吃用,打打零工过活的105户,342位村民平均每年收入仅在3300元以下,日子十分艰难。而如今通过发展花椒产业,不但撂荒的土地每年每亩能获得上百元的租用费用,还能到产业基地里务工每天收获50—60元的收入。

“平均下来,每户每年就能实现增收上万元。”据大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而通过企业种苗提供、技术帮扶、保价收购,村民自己发展花椒产业,除去成本后,每亩每年的收益甚至能达到1.6万元。

而这仅是大足让林业发展与致富共进的一个缩影。据大足区副区长钱虎介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稳步实施退耕还林,完成营造林38万亩”是区委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未来三年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目前,大足已启动秋冬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预计到12月底,全区将完成国土绿化10.1万亩,义务植树15万株。共计带动老百姓就业15万人次,实现了老百姓增收达1200余万元。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