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信仰之路丨重庆解放时,这所学校师生自制五星红旗插上解放碑

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陶行知一生不遗余力地推广普及教育,并在上世纪30年代末创办育才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主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也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当年,育才学校究竟怎样“育才”?陶行知和育才学校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寻访育才学校的办学旧址,触摸那一段段久远但又分外鲜活的历史。

△陶行知  记者 万难 翻拍

学生们从老百姓中来,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

1939年六七月间的一天,重庆歌乐山保育院来了四位客人。他们面带笑容、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

“你们想不想念书?”

“想!”

“好,只要你们通过考核,就可以去学校!”

孩子们一阵欢呼,人群中10来岁的秦玉声拍红了手。经过一番考核,他和其他13名孩子一道通过考核。

1939年7月20日,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借北碚的北温泉小学举行了开学典礼,秦玉声和其余数十名难童成为首批学生。

“陶行知是一位坚定的教育救国论者,他认为要改造落后的中国,应先改革中国的教育。”合川陶行知纪念馆馆长王学文说。

陶行知一生先后创办了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香港中华业余学校、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学校,提出过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等,但贯穿其中的主线始终是生活教育理论。

△位于合川草街的陶行知纪念馆,市民们正在参观。 记者 万难拍摄

什么是生活教育?在陶行知看来,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即,注重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合一。

当时,育才学生上课,分为普修和特修两种。普修课侧重按文化程度分班学习,比如有的同学,语文到高中的班级去学习,数学则到初中班级去学习。学校既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也没有严格的升留级制度,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准。

特修课则采取分组学习的办法,将学生分在戏剧、音乐、文学、绘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舞蹈等组上课。

教师则名家荟萃。比如,音乐组组长是贺绿汀,戏剧组组长是章泯,舞蹈组的组长是戴爱莲,绘画组组长陈烟桥是鲁迅的学生,文学组组长是著名诗人艾青。著名画家丰子恺、华君武,著名音乐家任光等都曾在该校任教。

此外,郭沫若、茅盾、夏衍、翦伯赞等都曾来兼课或举办讲座。学校充满了民主与进步的活力,被称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小解放区”。

“名人办校,名师任教,但育才学校并没有办成一所‘贵族’学校。”合川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成术介绍,陶行知明确地指出,育才学校有“三个不是”:第一,不是培养小专家;第二,不是培养“人上人”;第三,不是丢掉普及教育而来干特殊的教育。

他要求学生“从老百姓中来,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所学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为老百姓造福利;贡献给整个国家民族,为整个国家民族谋幸福”。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真人”。

如今,北温泉小学已旧貌难寻,但在重庆北温泉景区内,一片苍翠的树林下,伫立着一块石碑——育才学校旧址纪念碑。

△重庆北温泉景区内伫立着一块石碑——育才学校旧址纪念碑。孙朝云供图

多年之后,白发苍苍的秦玉声来到这块纪念碑前深深三鞠躬,这位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国防部解放奖章,共和国缔造者奖章的老者声音哽咽地说:“人生应该多为社会做贡献,这是育才教他的道理。”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1939年8月初,开学不到一个月的育才学校搬迁到合川草街子乡古圣寺,学生大多是来自全国15个省的难童,最多时达到600多人。

11月6日,记者一行探访了这座始建于明朝的寺庙。它背倚凤凰山,紧靠嘉陵江畔。八字形石质山门高大巍峨,檐楣间三个朱红大字“凤凰山”刚劲洒脱。

寺庙内院落宽阔,牛王、大雄、观音三大殿保存完好。厢房、大殿里的陈设仿照当年摆放着高低不一的木凳、粗糙的木桌、古旧的钢琴。

阳光透过的木格门窗,投射到斑驳的木桌上,时光仿佛穿梭到八十年前的某个下午:学生们在排练话剧、学习舞蹈、用桑枝写生、学做木工、创作剧本和歌曲、侃谈时局。

△合川古圣寺育才学校旧址。 记者 万难 拍摄

观音殿里陈列的几块展板给人印象深刻,包括《育才二十三常能》《创造宣言》等。

“这是对‘生活教育’生动的诠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孙朝云介绍。

陶行知特别强调在参与“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学校时常组织学生们去参观西部科学院、玻璃厂、气象台,带学生去重庆中央造纸厂、渝鑫钢铁厂、四川水泥厂见习。

1941年日蚀发生那天,陶行知把自己的近视眼镜用桐油灯烟熏黑,做成“土墨镜”,叫上全校师生一起看日全蚀。

在《育才二十三常能》里,他要求育才学生不但要具备烧饭、种园等十六种初级常能,还应具备开车、打字、速记、接电、翻译、演讲、领导等七种高级常能。

在《创造宣言》里,陶行知发出热情呼喊:“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师生们主动性和创造力被调动和挖掘出来,他们依地势开辟了一个操场和一个篮球场;文学组开辟了普希金林;师生们还把学校周围的土地种上蔬菜,提供给学校食堂。

他们创排了四川方言剧《啷格办》、舞蹈《朱大嫂送鸡蛋》,在乡亲们中间演出,积极充当“小先生”,给附近农村“扫盲”。

一名叫泓秋的学生在《我们的育才学校》一文中回忆:文艺组负责经常举行艺术讨论会;绘画组开展览会;音乐组领导大家组织合唱团;自然组领导大家认识天象;社会组的责任更大,要时刻帮助大家认识时事和一般社会科学知识,用小黑板写新闻提要,画出地图帮助了解局势,出版周报等。

这个地处偏远的学校显得生机勃勃。正如历史学家翦伯赞说:“草街古圣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个地方。”

重庆解放时

育才师生自制的五星红旗插上解放碑

“育才学校的办学历程并不顺利,甚至时时举步维艰。在这个过程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给与了育才学校极大的支持和帮助。”《重庆陶研文史》原编辑罗春秀对这段历史做过研究。

1941年,陶行知在《育才二周年的前夜》里写道:“最近几个月,我们是过着别有滋味的日子,终日与米赛跑,老是跑在米的后面……这时所有的存款都已垫到伙食上去了。向本地借来的四十石谷子也吃完了,向银行借来的三万元也花光了……到我写文章的时候,二百张嘴天天所吃的已是每老斗一百一十元的米了,超出开办时五十倍……”

对此,国民党政府非但不给经费支持,还常常阻挠、刁难,甚至是直接封杀。周恩来得知情况后,与邓颖超等同志一起来到古圣寺看望全体师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在他们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代胜似一代”的题词。

1943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对育才学校施加政治压力和经济封锁,周恩来和董必武派专人送来了解放区军民开荒生产自给的一套照片和一件延安织制的灰色毛线衣,并在经费上给与了力所能及的支持。

这给陶行知和育才学校师生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也影响了他们的一生。据统计,在600多名育才师生中,有300多名师生从育才学校走上革命的道路。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第二天,解放碑(时名“抗战胜利记功碑”)的顶端飘扬起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这面国旗是育才师生用被面制作的山城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据育才学校校友回忆,重庆临近解放时,育才学校老师赵义熙和苏永静从同事梁承栋那里要来一幅宽大的红绸被面,按照当时《群众》杂志上红旗的比例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一说是梁承栋等人制作)。

解放军入城后,这面五星红旗被欢庆的队伍举着到城里游行,最后被插上了抗战胜利纪功碑。如今,这面五星红旗被收藏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育才学校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1月16日,原市政府副秘书长、育才学校校友贾培基向记者谈起了陶行知的故事。

1891年10月,陶行知出生于安徽一个清贫的家庭,中国政治的腐败、社会的危机、农村的穷困、文化的落后,以及自身求学的艰难,使得青年陶行知下定决心“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

然而,面对外患日深和国内的黑暗统治,陶行知意识到“好人政府”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陶行知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他以“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26国,途经香港时,他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赞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在欧洲访问时,陶行知曾三次拜谒马克思墓,并赋诗:“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在下,二四七四八,小坟葬伟大。”

在他出访期间,国内发生国民党政府逮捕救国会领袖的“七君子事件”,沈钧儒后来说:倘若陶行知留在国内,一定和我们在一起,“七君子之狱”就变成“八君子之狱”了。

李公朴、闻一多遭暗杀后,听说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对象,陶行知马上表示“我等着第三枪”。

“在多年的教育与实践、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他逐渐地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他深信只有马列主义是真理,只有共产党才是中国振兴的希望。”贾培基说。

因长期劳累过度,同时受李、闻事件的刺激,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在上海去世。周恩来赶到之时,陶行知的手尚有微温。在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文中,周恩来称,“……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假使陶先生临终能说话,我相信他必继韬奋之后请求入党。”在延安举行的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赠送“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挽词。

我们培养“真正完整的大写的人”

1951年,育才学校由红岩村搬迁到九龙坡谢家湾原邹容中学校址后,更名为育才中学。如今,育才中学已是重庆市重点中学。

学校名字变了,但陶行知先生的办学理念代代相传。“一直以来,我们秉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力图把学生们培养为一个‘真正完整的大写的人’。”11月13日,育才中学校长张和松说。

张和松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当下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核心素养”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在不断传承创新老校长的“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重庆育才中学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校积极开展以“生活为中心”的特色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教室生活课堂、校园生活课堂、社区生活课堂、家庭生活课堂等四个课堂,搭建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坚持推行“小先生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为他人服务以及形成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

学校现在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创造节,让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编排活动内容,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该校党委书记程静说,每年学校要在教职工中开展回顾校史学习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到古圣寺、红岩村重温育才办学历史,让大家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