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都市频道调解栏目《大城小事》 情法相融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重庆都市频道调解服务类栏目《大城小事》关注社会生活中各类矛盾纷争,通过发挥人民调解员的积极作用,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从而帮助诉求者解决大事小情。整体看来,节目在引导正确价值观、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01

调解家庭矛盾

引导正确价值观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看似不起眼的家庭矛盾,小则影响家庭和睦,大则影响社会和谐。《大城小事》将调解家庭矛盾作为调解重心,其占比达到选题总量三成以上,内容涵盖夫妻情感纠纷、父子矛盾冲突、手足兄弟矛盾等。如,9月12日的《房子被哥哥霸占 妹妹不满讨说法》就一桩非常典型的家庭房产纠纷进行调解。事件中,因父亲将房产卖给妹妹,哥哥心生怨妒,不但长期赖在妹妹家中,还要求妹妹向他支付5万财产分割和3万父亲的丧葬费。哥哥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妹妹照顾父亲,而且伤害了兄妹、父子的感情。对于这起矛盾,调解员周阿姨迅速找准矛盾核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哥哥的不合理要求和不孝行为进行说服教育,最终哥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意搬离妹妹家。

在当下部分城市的改扩建工作中,社会上为了多得拆迁款而将婚姻当作儿戏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例如,在《妻子长期家暴 丈夫忍无可忍》一期节目中,诉求人丁大哥因妻子频繁家暴而求助于节目。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发现两人结婚的目的竟是为了分丁大哥继父的拆迁款。由于房款两空,夫妻二人矛盾爆发。节目中,调解员对两人“以利交者 利尽则散”的结婚动机进行了批评,同时指出婚姻是严肃的,不是掘金的筹码,感情面前更要真诚,创造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努力去打拼,不要去走不义的捷径。

此外,9月11日的《丈夫脾气差 妻子想“分家”》、9月13日的《婆子妈想拆散小两口 儿媳妇心里很痛苦》、9月15日的《母子形同陌路 背后有何原因》,围绕夫妻矛盾、婆媳纠纷和母子隔阂等问题进行调解,剖析阐述母子、夫妻、婆媳间的相处之道,并从如何换位思考、相互体谅、真诚相处等角度进行正面引导,为树立正确价值观,起到教育示范作用。

02

维护群众正当权益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从近期节目内容上看,普及法律常识,协助群众维权也是节目的另一类重要选题。在这类案件中,节目不仅对商家的不法行为进行曝光,还就道歉、理赔、整改等后续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如,8月14日播出的《瓷砖出现大面积空鼓 叶女士要求装修公司整改》节目中,诉求人叶女士在新装修房子居住不到一年,便发现地面和瓷砖多处出现了问题,希望装修公司能对此给个说法。经过调解员多次调解,商家最终答应赔偿叶女士重新装修期间的住宿费用,并承诺在20天左右完成修复施工。

又如,8月10日的《钻石惊现裂痕 商家为何不愿退货》中,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商家的告知义务作为调解的法律依据,在成功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

9月13日的《新空调故障频发 陈大姐不满讨说法》《工地上班三个月 工资为何迟迟拿不到》,9月16日的《宽带业务已办停 移动公司为何仍持续扣费》等案例的矛盾和纠纷,往往是由于消费者对于涉及到的相关流程缺乏基本了解而导致的。节目通过梳理、提示,普及相关常识,避免消费者今后遇到此类情况时再度遭受损失。

此外,对于几经调解仍未能得到圆满解决的案件,节目也主动前往相关执法部门了解政策法规,为事件的后续处理提供了渠道和专业建议。对于节目中成功调解的案件,节目还会把案件和调解协议上传至重庆司法局云数据库进行备案,通过媒体监督与司法备案双管齐下,维护调解结果的严肃性和合法性,让民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03

案例丰富广泛

节奏把控张弛有度

不同于一般调解节目每期只专注展现一个案例,《大城小事》通过精心编排、剪辑,在每期节目中合理编排、集中呈现4到5个调解案例,内容从家庭婚姻到邻里纠纷,再到消费维权及劳动仲裁等,包罗万象,使观众在一期节目中可以获得更多信息。经了解,每期节目中,每段5-15分钟的案例都是从长达7-8个小时的调解素材中甄选剪辑出的,再通过主持人串词、演播室互动以及事件点评等串联起来。这样的编排既避免了因情节冗长拖沓模糊主题,又突出了清晰交代矛盾原因、重点呈现调解方法、理清事情原委、明辨是非对错的节目特点。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重庆广播电视总台微信公众号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