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40年风云激荡的历史,在我的老家——三峡库区那些风雨斑驳的老墙上书写着。
我说的是老家村子里墙上的老标语。这些标语,和山野上蓬勃生长的植物一样,透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1978年,我9岁了,那年12月,一个关于国家命运布局的盛会,在北京召开。
等这个会议的精神传到我老家村子里时,村长从公社开会回来,手里挥舞着一个文件,在山梁上扯开嗓子高喊:“李永德,快点上坡来,接受任务!”
村长喊的这个人,是我一个本家二叔。我二叔略通一些文墨,在村子里算是一个文化人,他在山梁上走路,也是公鸡一样高昂着头的,有时遇到同别人争执,他总是以一句“你没有文化”来作收尾后,一个人悻悻而去。我二叔是一个骨子里清高的人,这样的人注定不能生活在热闹人群中。
每逢遇到接受村里写标语的任务,就是我二叔最得意的时刻。我见他提着石灰桶(后来改进成涂料),挥动一把大刷子在石头上、墙壁上展现他的一手好手艺。写标语时,二叔半蹲在地,仿佛在暗暗运气,把体内气流恰当地运送到字体上,然后,一气呵成。
我二叔说过一句话,他说,在北京召开的会议精神,翻过万水千山“跑”到我们村子里来,还得靠他在墙上写标语。
1979年那个春天,我二叔在村里山山岭岭的路口、院里土墙、电线桩、一个渠堰天桥上书写着醒目的标语。春风在村子里兴奋地吹来吹去,二叔写的那些标语家喻户晓,处处涌动着一股股热浪。来看看二叔那年刷写的标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全体群众行动起来,大干一场”……二叔刷写下的这些标语,我那村子里的父老乡亲,有的弄不懂真正意思,二叔也一知半解地给他们讲解着。二叔当年刷写下的这些标语,已成为一个国家改革开放初年的集体记忆。
1981年,国家的土地改革,如春雷一般炸响了我那个小山村。二叔在村子里刷写的标语是这样的:“打多少收多少,由你自己说了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的基本国策。村里老墙上,到处都是我二叔刷写的标语:“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提倡一胎、控制二胎、杜绝三胎!”……
2015年10月,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二叔那年已经76岁了。满头白发的二叔,欣然受命,提着涂料桶,在村里的房前屋后、新硬化的公路旁刷写下标语:“一个太少、两个正好。”“春风吹大地、播种播两粒。”后面一条是我二叔原创,他自己觉得很满意。
我记忆中,40年来,我二叔刷写的标语实在是太多了,可以出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了。
1988年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坚决反对土葬,实行火葬!1996年安全宣传:遇到电线着了火,千万不要用水泼!1998年:全村人民行动起来,多栽果树!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农业税,不交了,党的政策真是好!2002年:保护青山绿水,实施退耕还林!2008年:北京就要开奥运会啦!2018年: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前不久,我回到老家村里去,看见79岁的二叔还在村子里刷写标语,他的手已经有些发抖了,颤抖着写下这样的标语:不忘初心跟党走,共同建设新农村!
在我的村子里,城里卖房的、卖电器的、卖车的、推销保险的,还有村里电商平台的宣传,各种喷绘广告已经占据了交通要道、村里兴修的办公楼、葳蕤树木的果园旁,但我二叔刷写标语的身影,还在村子里的大地上缓缓移动着,成为传统乡村里的一道风景线,成为我望得见乡愁的一部分。
40年的家国记忆,也在我二叔写下的那些乡村标语里,得到了浓缩和绵延。
《两江潮》是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副刊,创刊于上世纪70年代,是重庆报纸历史最悠久的副刊。
《两江潮》每周刊出一期,讲述重庆故事,紧跟时代热点、展现人文历史、贴近现实生活,面向社会广泛征稿。
体裁要求:
纪实性散文、随笔为主,同时刊登优秀的文艺评论、特写、报告文学,美术作品、摄影作品。
投稿邮箱:
kjwtzx@163.com
撰稿:李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编辑:兰世秋 赵迎昭(见习)
审核:吴国红
同茂大道416号是《重庆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关注文化热点、挖掘巴渝文脉、汇集展演信息、弘扬城市精神,欢迎踊跃提供线索,转载请获取授权。
联系方式:kjwtzx@163.com
邮件标题请标明“同茂大道416号”
by.同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