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潮·地理重庆】李公铠甲今何在

从重庆永川区朱沱镇沿长江上游行走七公里,就到了一个名叫周公沱的地方,此地江面宽阔,江水在此拐弯分成两股,两股江水间突起一块带状小岛,岛上绿草如被,野花盛开,水鸟出没,蜂蝶戏舞,当地人把这小岛叫做青草坝。

江水在此拐弯,不是梗阻于江中的青草坝,而是伸进江中的一大片石滩,石滩长数里、宽百丈,表面凹凸不平,如撑起大地的胸骨,日夜护卫着滔滔流淌的江水;又如一副铠甲,丢落于驰骋的疆场水边,历经刀戈剑击,显得千疮百孔。

近看石滩,遍布密密麻麻的冰臼,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大小不等,大的如斗,小的如杯。正如当地村民家中常用的巴窝,口小肚大底平,自然天成,古朴苍然。

据载,200多万年前,这里全是数百米厚的冰川,在融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样神奇的冰臼,属第四纪冰川遗迹,非常罕见。

关于这片石滩冰臼,当地流传着一个妇孺皆知的传说。这要从不远处伫立于江边四望山上的“李公庙”说起。

“李公庙”内供奉着唐时大将李存孝的塑像。据史书记载,唐朝时,著名军事将领李克用有十三个儿子,被称为“十三太保”,李存孝就是他其中的一个儿子。本地人常说:“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这里的“王”就是楚霸王项羽,这里的“李”就是李存孝。因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李存孝被唐庭封为“勇南王”。

据当地传说,李存孝本不是永川人,但他与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朝时,山西代州的安氏家族与永川黄瓜山的袁氏家族是世交。那年,安氏新媳妇怀上孩子后,家中突遭劫难,为了后人平安降世,安氏把媳妇送到永川黄瓜山来待产,等待家中平安后再返山西。

来年正月十二,当地山民看见一匹黑马从云缝里飞出,奔向黄瓜山安氏居住的房中,当夜,安氏生下一子,取名敬思。敬思从小机灵过人,稍大一点就从师学艺。

一日,安敬思正在山中放羊,一只猛虎扑向羊群,小小年纪的他毫无所惧,飞身向前,一招双峰贯耳,猛虎当即七窍流血毙命。

一位过路的威武汉子见此情状,趋马前问:“为何伤我家养的虎?”安敬思平静地回答:“家养的虎为何到野外伤我的羊?”

汉子见敬思如此年幼但却勇武机智,将来必有大用,顿生爱才之心,逐将其收为义子,改姓名为李存孝。这位汉子就是李克用,他来此本是招兵买马,但无意中找到了未来的一员擎国大将。

李存孝离开黄瓜山后,随义父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然而功高盖人,遭人嫉妒,被李克用的另一义子李存信所害,在太原被五马分尸,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李存孝的部下中有朱沱籍人,在李存孝死后,感其英勇,将他的一副铠甲偷出,想悄悄运回黄瓜山安葬。船行至长江朱沱周公沱时,被一石龙横亘江上,此刻江面突遇大风,船被掀翻,铠甲随之葬于江中,立即化为大片礁石,铠甲上的刀剑洞眼变成了一个个石臼。

从此,铠甲上的英灵之气保护着这方水土,六畜兴旺,无灾无难。

朱沱人敬仰李存孝将军,建起了“李公庙”,把每年的正月十二定为“勇南庙会”。这天,远近民众都要前来烧香凭吊,朱沱场镇和四望山上人潮如海,热闹非常。

《两江潮》是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副刊,创刊于上世纪70年代,是重庆报纸历史最悠久的副刊。

《两江潮》每周刊出一期,讲述重庆故事,紧跟时代热点、展现人文历史、贴近现实生活,面向社会广泛征稿。

体裁要求:

纪实性散文、随笔为主,同时刊登优秀的文艺评论、特写、报告文学,美术作品、摄影作品。

投稿邮箱:

kjwtzx@163.com

撰稿:唐家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编辑:兰世秋 赵迎昭(见习)

审核:袁尚武

同茂大道416号是《重庆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关注文化热点、挖掘巴渝文脉、汇集展演信息、弘扬城市精神,欢迎踊跃提供线索,转载请获取授权。

联系方式:kjwtzx@163.com

邮件标题请标明“同茂大道416号”

by.同茂君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