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街巷,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地势刚险,重屋累居”是《华阳国志》对重庆城市地形的评价,这种“刚险”的地势,这种“累居”的建筑格局,决定了重庆大街小巷的主要特色。在这一地形不仅造就了重庆独特的城市景观,同时,也塑造了重庆人“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有先民之流”,“其人性质直,虽徒他所,风俗不变”的独特城市性格。
重庆地名学者、民俗专家李正权,对重庆的街巷进行了解读。
山城街巷多
在所有传统街巷的布局中,重庆街巷的布局可以说是最为奇特的,依山而建的城市格局让重庆的街巷与平原城市的街巷形成了完全迥异的格局。平原城市中的街道笔直,往往长达几公里,甚至是几十公里,但重庆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依山而建的城市格局让重庆的街巷大多短小、狭窄、曲折,长的不过一公里,短的仅仅只有几十米。
在李正权的记忆中,他幼时居住的临江门九倒拐,不过五六十米,仅十几个门牌号,后来搬家到朝天门白鹤亭,也不过百来米,二十几个门牌号。未建魁星楼前,临江门城外那几弯几大片街街巷巷,就有好几十条。由于重庆历来街道短小,因此在给一些无名街道命名时,往往便采用当时住户的姓氏为地名,诸如雷家坡、张家湾、李家沱等数不胜数。
由于街巷太多,并且还有一些重复,为了缩小定位范围,早期便在街巷之前冠以一个大地名,讲地名时,经常讲小什字,但其实从来就没有过“小什字街”或“小什字巷”的存在,按照今天的说法,与小什字类似的较场口、七星岗等,其实是街区的概念,是对一大片街巷的统称。
在重庆老城里,最长的路大概也就只有一两公里长,如解放东路、解放西路、新华路之类,不过,这却是因为合并了众多街道而成的。抗战时期,日军轰炸下的重庆,成片的街道被毁于一旦。于是在修复时,人们索性便将街道拓宽,而且把过去不太相关的街道连接到一起,合并起来,重新命名。
今天的中华路,虽然也不过到一公里路长,却是由旧时的杨柳街、三教堂街、桂花街、油库街4条繁华大街组成的。在老城内,几乎所有叫路的街道,诸如民族路、民权路等,都是抗战前后合并了若干条街巷而成。一些以街命名的道路,例如信义街、金汤街之类,也是合并了诸多街巷后,或者重新命名,或者选用其中一条老街名称得来的。例如总长只有350米的厚慈街,竟然是浩池街、金马寺街、双桅子街、泰乾街等4条街道合并而成。
小巷风景多
从来没有一个城市街巷的风景可以像重庆这样丰富。重庆小巷变化多端,有曲线之美,且风格各异,有的是曲径通幽,有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几乎难以找到雷同的两条小巷。
重庆小巷的最大特色就是依山而建,或顺山势而起伏,或如云梯向上攀,或随房屋弯来拐去,几乎找不到一条笔直平坦的小巷。
在沿河两岸,云梯小巷是这里的主体。在这样的小巷中,动辄几十上百步陡峭的石梯,高二十多厘米,宽却只有十多厘米,而坡度最大可达五六十度,当年就有许多重庆人挑着一两百斤的货物在这样的石梯上健步如飞。李正权小时候也曾在这样的云梯上背砖挣钱,而他印象中,最险的云梯小巷在洪崖洞一带,最陡峭的地方几乎是垂直而上,解放前许多居住于这一带的妇女靠给人洗衣谋生,背上几十上百斤衣物,从石梯而过,一失足,便是跌落悬崖。
在云梯小巷两侧,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大多为吊脚楼,“吊脚”隐藏于房屋之后,房门朝着小巷,门外常用条石垒一个平台,可供背、扛货物的人歇肩。
在江边或悬崖处建房时,留下来通行的小巷往往异常狭窄,进入小巷,窄的地方,仅能一人通过。由于不少小巷仅供几家人进出,虽显得狭窄但也并无大碍,反而给人以封闭、神秘、温馨的感觉。还有一些小巷,一侧靠城墙或山崖的树林,这样的景观在其它城市颇为罕见。原临江门城外,这样的小巷曾经相当多。李正权小时候和同学去走街串巷,在小巷最窄处,其中有一人就因为书包较宽过不去,只能把书包顶在头上通过。
在城墙或山崖边,或江边,因坡陡,靠城墙或悬崖一侧不可能再建房屋,因而形成半边巷。这种小巷建在城墙边,顺着城墙蜿蜒,而城墙下就是悬崖。站在城墙上,长江或嘉陵江尽收眼底,风景极佳。江边靠江一面建成的小巷,以吊脚楼为主。洪水来时,一般难淹进小巷,却可淹没那“吊脚”,使小巷成为“水上人家”。
小巷民居多
重庆街巷中,既有与胡同相似的街巷,也有与里弄相似的街巷,但是,无论是北方的胡同里还是江南的里弄里,都难找到与重庆街巷相似的存在。
重庆的民居建筑大致有两大特点,一是建筑风格多样,二是建筑规模相对较小。不过在李正权的观察中,重庆街巷两侧的房屋风格可谓是所有城市中最为丰富的。从吊脚楼、捆绑房这些重庆传统民居到石库门、“小洋楼”以及教堂、使馆、兵营、银行之类的西方建筑,在重庆都可以看到。
小巷是重庆人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由于房屋普遍较小,很多人习惯将饭端到街巷中来吃,吃饭时,张家长李家短,物价涨洪水退以及国际国内城里乡下的各种信息都可以交流。端上一碗饭,从巷子这头走到那头,小巷生活就这样展开。有时候,一句话不对,两个女人吵架,倚门而骂,由于生活空间太小,交集无处不在,或许就在当天晚上,两人又重新家长里短聊将开来,恢复为相爱相亲的友邻。
江边那些小巷最怕就是涨水,洪水来临之际,人们将床、桌、椅之类木制品拴在江边大石上,让其在水上漂浮,人却撤到石坎上,等待退水。此后是满巷子的人齐动员。一起冲洗那巷中的街道。江边的吊脚楼每年都会被冲垮很多,洪水一到,江面上到处都漂浮着上游被从垮后漂散水中的木材,房屋一旦被冲垮,便是去捡水柴。
李正权曾经在朝天门的一条小巷中居住过,“那是一条麻石板小路,顺城墙蜿蜒。城墙上的黄桷树,把绿荫洒在小巷里。小巷靠江一侧是吊脚楼,是烂棚房,虽然简陋,却透出一股温馨的意味。小巷深处,还有一口凉水井,冬天散着热气,夏季透出清凉。中午时分,当阳光透过那浓密的黄桷树叶洒在井中时,金光粼粼,闪闪烁烁,俨然一副都市桃源的感觉。(图/游宇)
来源:今日重庆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