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涂鸦艺术街位于九龙坡区黄桷坪,起于黄桷坪铁路医院,止于501艺术库,全长1.25公里,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涂鸦艺术作品群。
在“文创园”这个概念尚未兴起之时,黄桷坪就已经成了当代艺术的朝圣之地。一大批艺术家,在这里肆意发挥着自己的艺术才能,当大多数老厂房都还沉默在城市某一隅时,这里的 “501”“101”等诸多废置仓库就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文创园”了。
文艺青年的朝圣之地
前往黄桷坪的公交车在颇有些年代感的街道上摇晃着前行,当汽车前方开始出现大量涂鸦建筑时,乘客的眼睛便开始闪起光来。汽车停靠在黄桷坪正街,一大群兴奋的乘客从公交车上夺门而出,不时能听到一声声高呼,“501到了!”
这样的场景,对于公交车司机来说,一点不陌生。2007年,黄桷坪涂鸦街刚刚落成之时,就有无数文艺青年背着相机,蜂拥而至。如今,这条涂鸦街早已通过网络传遍了世界。
慢慢地从这条街上走过,你还能看到工业对这条街所产生的影响。街道两边,四处散落着厂房与仓库,透过被涂鸦装点得时尚的墙面,依然能看到老建筑的痕迹;路边,随处可见用废旧机器零件做成的装置作品;街上,粮油站等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依然在这里存活着。
抬头,当年发电厂的两根巨大烟囱仍高耸入云,它们是黄桷坪成为当代艺术中心的见证,一大批艺术家在这烟囱的见证下成长起来。对于游客来说,这烟囱的看点,在于它曾是亚洲最高的烟囱。不过,对于专程到这里朝圣的文艺青年们来说,这个陪伴着当代艺术成长的大烟囱,已经成了某种精神象征。
曾经,黄桷坪的市集也散发着浓郁艺术味道。书摊上有大量的旧书刊和杂志,几只简易衣架上的衣服也是特色突出、颇有个性,有些是当地艺术家的独立设计,也有些是由时尚买手从各处淘来的宝贝;地摊上的各种小玩意和工艺品,基本上是美院学生的手工作品。经过多年的发展,黄桷坪已经成为一个艺术品淘宝集市,吸引了寻宝的游客。
艺术家与居民共筑的文创园
黄桷坪与其说是一个文创园区,不如说它是一条由艺术家、原生居民共同构筑的、鲜活的、带着艺术气息的街道。对于很多创作者来说,这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触发人的创作灵感的地方。
人们理解黄桷坪,认为是靠住了四川美院这座大山,但事实并不仅仅如此。可以说,是因为黄桷坪自有的特殊性,才让这里成长为一个当代艺术中心。黄桷坪不大,但这里聚集了一个工业城市所有的元素,也恰恰因为小,这些元素浓缩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社会生态的观察窗口。
黄桷坪靠近九龙坡码头,有大大小小的仓库,有铁轨穿过,有电厂立于侧畔,有医院、渡口,这些元素构成了黄桷坪的社会生态,也让这里很早就形成了自由市场,而美院又让这里聚集了一大批走在时尚前沿的人。据介绍,当年重庆的台球文化就是在这里形成,最早的二手西装交易市场也是在这里形成,甚至有当地人这样打趣地说:“‘投机倒把’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正是这些集中呈现的社会生态,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的窗口,孕育出了一个独特的文创园地。
艺术家在这里观察生活,又在这里将生活融于艺术之中。黄桷坪的厂房和仓库改造,应该说是所有文创园区里风格最丰富,且最为个性的。除了外立面的涂鸦,内部众多工作室布局风格五花八门,都体现了每个艺术家独特的个性,本身就可以成为一道艺术风景。这里的艺术家大多是专业出身,作品从雕塑、绘画,到服装设计门类众多,那些对艺术有偏好的游客,来这里看他们的创作和艺术品收藏,简直就是一场艺术素养的培育之旅。
面向全国发展文创
对于黄桷坪文创园的改造,早在2012年就开始规划,这一带的改造可能将用10到15年的时间逐步进行。由于黄桷坪地位特殊,这里聚集的艺术家是任何文创园都无法复制的宝贝,因此黄桷坪的改造,不仅要留得住这些艺术家,而且要让更多的艺术家向这里聚拢。
在细节之处的把控上,园区更多的是尊重落户于这一带的艺术家们的意见,让艺术家们对园区的改造和完善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周边环境怎么改,也将更多的听取艺术家们的意见。目前,黄桷坪一带的3座废置仓库已经被陆续收回,电厂留下的可以用于文创的场地,也陆续进入到洽谈阶段。未来,这里将构建的,是面向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艺术家聚集地。(图/游宇)
来源:今日重庆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