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时光┃四钢厂:沉寂的车间 定格的时代

坐标

綦江区三江镇。从兰海高速三江站下道,循着“四钢记忆”指示牌,沿着长坡往下一公里处,就是四钢厂。

四钢记忆是在四钢原址的建筑基础上,依托其占地500多亩、13万平方米的建筑,近8公里长的铁路专线,以及原汁原味的工业符号和强烈的年代感,以怀旧情怀、钢铁记忆、三线文化、创意创作、文化体验、游览互动、特色休闲为核心功能,打造的一个怀旧主题生产生活体验区。

关于重庆“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的记忆总是若隐若现,直到走进綦江三江镇的重庆四钢厂,我们有幸一睹布满年代烙印的“工业标本”。

四钢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自2012年停产,工厂里机器轮转的轰鸣声就已消失,然而老厂房、车间、铁轨、家属院,甚至一草一木尚历历在目,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止,这里也因此成了许多创作人发现旧时光的好去处。

存留的轮廓

在曾经的厂房区,一间间空荡荡的破旧厂房,安静伫立。外墙上挂着机器牙箱,有的地方红砖脱落,有的地方爬满了绿植。随处可见漆有“四钢生产车间杆路”的电杆,锈迹斑斑的绿漆青年文明岗亭……如此原汁原味保留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的面貌,在国内已不多见,许多剧组因此相中了这里。

我们走访时,电影《十七岁的轻骑兵》正在四钢厂里拍摄,讲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国营厂青年技工的故事。在此前,《钢魂》《追踪》《幸福照像馆》《同路人》等影视剧也相继在四钢厂完成了实景拍摄。

曾经的重点

看着剧组在厂里搞创作,演绎往事,周新禹“恍如隔世”。

1996年,24岁的周新禹从部队转业到四钢厂,成为一名热轧机操作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2014年四钢与重庆安全产业发展集团重组成立安源金属制造公司。公司重组后,有的职工去了大渡口、长寿的重钢,而他选择留在安源,工作地点还在四钢厂内。

回顾当年热火朝天的景象,他的音调不自主地高了起来:“机器一天到晚都开着,忙的时候,食堂直接送饭到车间,工人们轮流吃饭,吃完接着干。”

周新禹有些唏嘘,他走到锈迹斑斑的铁轨上,轨道两旁长满了芦苇。这条从厂区内穿过的铁轨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一直延伸到三江火车站,“从这里开始,火车满载钢材运到火车站,再南下,运往贵州、广州等地。”

是厂也是城

四钢厂曾是綦江数一数二的大厂,因为远离城区,加上职工和家属人口众多,使得厂区内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一座厂同时也是一个“小城镇”。

如今,生活区还居住着不少不愿离去的老四钢人。老人们搭个板凳,拿个茶杯,坐在屋前边晒太阳边闲聊。

老周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年每到春节,整整一个月,生活区的梯子、道路两边的树上,都挂着各色各样的彩灯,是三江镇最漂亮的。晚上,附近的三江钢水厂、103厂都有人专门到四钢来看灯。

2000年后,这些彩灯就从周新禹的视野中消失了。属于“大时代”的四钢厂,和它众多的“同期”一样,逐渐消声。不太一样的,或许是这里保存的“标本”更为完整,画面更加清晰。越来越多的人也因此来这里怀旧,取景创作。

“现在就只有房子了,很冷清。”在周新禹和老工人眼中,工厂没有了机器运转,就不再有生气。二十多年未曾走出去,他不太明白,为什么总有人愿意来参观废弃的钢厂。他停顿了一下,突然说起:“当初搬厂的时候,机器都当废铁卖了。要是热轧机留着,至少可以看看以前的工艺 。”(图/游宇)

来源:今日重庆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