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一个人在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60%,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新东方创始人 俞敏洪

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爸妈?

近来,一部聚焦国内中小学生的综艺节目——《少年说》,引起不少网友的讨论。节目第一期,就有两个孩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初中的女生袁璟颐一登上“勇气台”,就冲着妈妈喊话,“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

凑巧的是,在璟颐之后登台的吴迪,就是璟颐妈妈口中经常提到的“别人家的孩子”。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吐槽的却也是同样的内容。

她说:“别人家的孩子父母的口中,也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成绩不好,家长口中会有一个经常考第一的“别人家的孩子”;

成绩上来了,家长口中会有一个运动很好的“别人家的孩子”;

运动也赶上来了,家长口中又会有一个懂事的“别人家的孩子”;

......

中国家长的眼里,看到的仿佛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今天,我们想替孩子们问一句:老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可是爸爸妈妈,你们有没有把自己跟别人家的家长比过?

孩子之间的差距

实际上是家长之间的差距

去年6月,北京市高考状元熊轩昂的一段采访视频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熊轩昂采访片段

最近一段时间,这段采访被各路媒体与“寒门难出贵子”这个观点疯狂捆绑在一起。的确,“外交官”、“知识分子”、“中产阶级”这些标签,确实给熊轩昂的家庭裹上了一层“富门”的外衣。

但是,“富门”之下,有两个问题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这里的“富”,指的仅仅是金钱上的富裕吗?

难道优秀的孩子都是在这样条件优渥的家庭里成长的吗?

显然,二者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家长之间的差距不在于“爱的多少”,而在于“爱的方式”。

经济条件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却不是最重要的一点。“富在格局”才是真正能让孩子走向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父母能在这一点上做到“没有差距”,孩子才会“没有差距”。

今年高考,有位以707分被北大录取的18岁女孩,她家中有六口人,全靠家中的五亩地和父亲接零工赚来的收入过活,生活十分拮据。这个女孩叫王心仪,是刷屏文《感谢贫穷》的作者。

但是,她感谢的其实并不是贫穷本身。正如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她感谢的是战胜这种境遇的过程。

▲王心仪获得的各种奖状

而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对王心仪的引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在文中写到,“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中。”

王心仪说,是母亲一直给自己向上的引领,才让自己有很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王心仪和妈妈

无论是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熊轩昂,还是来自贫困家庭的王心仪,都是典型的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在感叹孩子优秀的同时,你是否也会好奇他们的父母到底是怎么培养他们的?

当然,大部分普通家庭既称不上中产,也不会拮据至家徒四壁。两个被媒体报道出来的个例,不足以让普通父母了解到“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养出来的。

而我们也知道,父母口中经常出现“别人家的孩子”,并不是看不到自家孩子的优点,而是希望孩子能优秀点、再优秀点。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却没人能教一教他们怎么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学生不熟悉知识点,可以把错题反复看反复写;但是作为“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们却永远不会有重来的机会。

因此,我们特别邀请到10位特别的讲师,亲口告诉你“别人家的父母”都是怎么做的。

“别人家的教育经”

如果说孩子来到世界的时候是一张白纸,那么父母就是决定画纸色彩基调的第一画手。

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是有意为之,亦或是无心插柳,这张“白纸”上总会留下痕迹。

或许“画手”们会忘记整幅画从无到有的细节,但是每一笔都会完整记录在画纸上。

所以,我们请来的这10位特别的讲师,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本孩。

来自国内顶尖学府,是他们相同的标签;来自全国各地、成长于不同环境,是他们各自的特点。

为了能找到最符合中国普通家庭情况的典型例子,我们进行了层层筛选。最终从百余位接受调研采访的同学中找到他们。

学习成绩优异并不是他们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陈苏娅同学不仅话剧、国标、摄影、写作样样精通,还是清华大学校庆105年周年微电影女主角。

▲清华大学校庆微电影剧照

朱远航同学曾参加由马东主持、高晓松等人担任评委的节目——《汉字英雄》,并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汉字英雄》节目截图

除此之外,还有人获得过社会工作奖、校运会毽球比赛一等奖、寒假实践最佳领队称号等各式荣誉,真正做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

优秀的他们背后,有的并不是多么与众不同的成长环境。相反,他们的成长经历与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中,有人跟着小学文化的爷爷长大,有人曾是妈妈眼中的早产儿、爱生病的“傻姑娘”,也有人原本不写作业、成绩平平……

在此次特殊的课程中,十位同学将与大家分享自己成长的故事,告诉大家,是怎样的教育和学习方式让他们最终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10位顶尖学府学子走心讲述

合计近300分钟的干货分享内容

限时特惠99元(原价299)

揭秘“别人家孩子养成记”

长按扫码,立即订阅

一次购买 ,永久回看

“汉字榜眼”朱远航将告诉各位,爸爸妈妈让她爱上阅读的五种方式,以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跟着爷爷长大的裴钰会告诉大家,爷爷如何营造出“学习是最重要的事”的氛围。    

同时,他们还会提到管教和放纵的界限、父母如何处理早恋问题、怎样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等,总计15个方面的66个问题。

▲课程大纲

10位同学,10个分享,除了告诉你“别人家的父母”是怎么和孩子相处的之外,10位学霸还会告诉你自己父母的哪些做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感受。与其隔着好几个代沟自己揣摩孩子的想法,不如直接听听这些孩子的心声。

▲部分分享内容

教育孩子的路上,“换位思考”这个词你一定听得不少。但是20多岁年龄的差距,让你很难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这10位同学将会协助你做到“换位思考”。

掌握了孩子的心理活动轨迹之后,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自然就会缩小,然后可以举一反三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式,成为孩子口中“别人家的家长”。

15个方面 66个焦点问题

10位顶尖学府学子走心讲述

合计近300分钟的干货分享内容

限时特惠99元(原价299)

揭秘“别人家孩子养成记”

长安扫码,立即订阅

一次购买 ,永久回看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