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随着海底捞董事长兼创始人之一张勇、首席运营官杨利娟在港交所敲响铜锣,一直被传的海底捞赴港上市的消息也终于尘埃落定。
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发行价17.8港元,开盘价18.8港元,较发行价涨了5.6%,随后又飙至19.64/股。首日收盘价为17.82港元,较发行价上涨0.11%。海底捞市值亦突破120亿美元。
海底捞的上市为餐饮业带来哪些信号?
2016年,海底捞底料独家供应商颐海国际登陆香港交易所;2017年,海底捞旗下冒菜品牌优鼎优登陆新三板。前有呷哺呷哺、辉哥、小尾羊,今有海底捞,这些火锅品牌的相继上市,又为餐饮业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呢?
1、品牌梯队与头部优势愈显
作为火锅界的“扛把子”,无论上市与否,近两年,海底捞从盈收、翻台率、规模等综合数据方面都稳坐国内火锅市场第一把交椅。
截止至2017年年底,海底捞共有320家餐厅,其中内地296家,海外24家,每年服务客户超过1亿人次。在上市现场,海底捞股东代表苟轶群致辞表示海底捞将借力资本市场,在门店扩展、服务升级、新品研发、新技术运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中式餐饮的国际化、现代化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可以预见,在资本的作用下,海底捞的头部优势将更加明显。对于餐饮业来说,站在品牌梯队的顶端,品牌影响力带来的溢价空间也愈发明显。
2、供应链是决胜市场的关键
本次海底捞上市的主体为门店运营,而如今的海底捞早已从火锅门店成长为一个餐饮帝国。海底捞针对不同的职能成立第三方公司,包括颐海国际、优鼎优、蜀海供应链、微海咨询等在内的公司共同组成了海底捞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它们向海底捞提供食材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输送人才,店面选址设计等服务。而供应链也将成为海底捞接下来保持高速扩张的有力支撑。
3、特色服务依然是吸引回购的利器
关于海底捞的“变态服务”,网络上流传有很多版本,陪吃、哄孩子、免费剥虾壳……没有最“变态”,只有更“变态”。一个关于“海底捞有哪些让人难忘的服务细节”的知乎话题,浏览量就超过4700万次。在大多消费者看来,服务,才是海底捞最大的特色;吸引人们无限回购消费,形成海底捞独特品牌文化的也是它的出色服务。就连小米创始人雷军也曾评价海底捞的服务,不同于服务行业的“标准式”笑容,海底捞的服务员笑容让人感觉是发自内心的笑容,非常能够打动人。
在餐饮业,只有当品牌拥有鲜明的特色,有辨识度的记忆点时,即便在特色之外的其他方面表现相对平庸,也能形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4、餐饮行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有消息称,海底捞上市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门店扩张的战略需求。海底捞方面亦表示,对于上市募集资金的投向,拟将有60%用于扩张,20%用于研发和实施新技术,15%用于还贷,5%作为一般营运资金使用。
就目前来说,除了大品牌上市之外,融资、贷款依然是餐饮品牌获得资本的主要途径。未来,随着餐饮行业品牌化、规模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融资、贷款现象将在餐饮业更为普遍,餐饮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也将更加紧密。
5、二三线市场将成为餐饮业的又一高地
数据显示,在海底捞年服务上亿人次的总量中,二线城市门店服务客户数占据53%。在2018年上半年新增的71家门店中,大多数门店亦集中于二三线城市。就数据来看,二三线城市已经成为海底捞的营收支柱,且呈不断增长趋势。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就曾表示,在餐饮业“三高”的背景下,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有利于降低开店成本。
纵观整个餐饮业,不只是火锅行业,其他餐饮板块也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迅速靠拢,在一线城市高运营成本与激烈竞争的双重作用下,二三线城市成为餐饮品牌扩张必争的高地。
上市后的海底捞或将迎来哪些挑战
按照海底捞的战略规划,在2018年将开设180至220家新店,几乎相当于原规模基础上的翻倍增长,海底捞在未来的扩张决心可见一斑。对于上市的海底捞来说,这样的扩张速度算不上疯狂,但高速扩张依然或将会为海底捞留下“后遗症”,为海底捞未来的运营带来挑战。
1、食安问题
2017年,一篇《卧底海底捞:老鼠爬进食品柜,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的报道让海底捞遭遇信任危机。虽然事后海底捞通过出色的公关战术阻止了事件的持续发酵,但此次食安事件依然成为海底捞不可磨灭的负面印迹。无独有偶,日前,受“老鼠门”事件影响,呷哺呷哺的股价大跌,两个交易日市值蒸发约15亿港元。
未来,随着门店规模的增长,管理难度的提升,食安问题依然是包括海底捞、呷哺呷哺在内的餐饮品牌的重头大戏,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让食安问题成为品牌发展的“十字路口”。
2、资本依赖风险
门店扩张,一应的成本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当下物业成本与人工成本快速增加的大环境下,海底捞对于资本的依赖也会愈发明显,资金压力将是海底捞在扩张路上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
3、新型服务与“山寨”模式对海底捞核心竞争力的冲击
生态餐厅、机器人餐厅……各类跨界餐厅的出现,以及新兴科技与餐饮业的融合,随着餐饮业的持续发展,新型服务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对于以特色服务取胜的海底捞来说,也必将面对新型服务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冲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模仿者与山寨者的出现,也将会进一步弱化海底捞特色服务的优势。
位于北京的一家还未开业的店中,海底捞正在对新的智能设备进行内测。来自“勺子课堂”的消息称,海底捞联合松下打造出了这间智慧餐厅,由机械臂、送餐机器人组成全自动门店。
4、管理难度
目前,海底捞5万多名员工中,服务员占据90%。海底捞极致服务的背后,就是这5万多名员工的辛勤付出。在海底捞的管理理念中,做服务业,只有企业对员工好,员工才愿意发自内心对顾客好。
海底捞有着成熟的“师徒制”激励政策,即每位店长去开新店时,在老店选一名徒弟升任店长,他们即形成了正式的师徒关系。与此同时,店长不仅可对本店享有业绩提成,还能从徒弟、徒孙管理的门店中获得更高比例业绩提升,由此形成员工之间利益绑定与裂变。然而,依然不能否认的是,扩张带来的基层员工的持续扩充将会让管理难度翻倍增长。
参某说
在招股书上,海底捞特意强调其服务的价值:“我们相信服务是铸就我们品牌的基础,也是使得海底捞如今独树一帜、并如此成功的原因。”海底捞的服务就是它的“人设”。
向海底捞看齐,拥有鲜明特点的“人设”就是一个餐饮品牌成功的起点,是完成品牌化、规模化转身的基础,亦是未来跻身品牌梯队高层,吸引资本关注的核心竞争力。扩张也好,上市也罢,对于海底捞与投资者来说,裂变的是规模与价值,不变的是其品牌基调;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了资本支持的海底捞持续不断通过创新与改进赶超消费期望值,有这一点,就够了。
原创声明:本文由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