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教师孙丽璐:春风化雨培养学生“元能力”
“一年之计,莫如数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仲在二十多年前提出了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需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重庆理工大学教师孙丽璐自从师之道16年来便一直践行着管子的教育思想。她一直在寻找这样一座天平,一边是艺术,一边是教学。艺术教人,时而热情洋溢,用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授课模式为重理工描绘出一幅桃李天人求美,教育教人求真,形成她特有的艺术气质和科学精神。一颗赤子之心,三尺育人讲台,撑起了万千学子未来之梦。
旁敲侧击,艺术教学培养学生元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就是要‘授之以渔’,强调师生的双边关系,推导‘启发式教学’。”孙老师强调到,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希望通过这种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以创造性应对挑战的能力。
据了解,孙老师还有另一重身份:重庆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系副主任。她为本科和研究生讲授3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一些经典心理学、历史学和经济学书籍的阅读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企业实践中的经典案例,分享交流心得体会,幽默灵活的教学风格和深厚的学识修养,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为何孙老师的教学如此富有魅力和效果呢?孙老师会心一笑谦逊地回答道:“我没有达到艺术融入教学的阶段,此生都难以达到啊。仅仅在教学里,加了一点交叉学科的知识而已。”据了解,孙老师结合心理学和管理学对职业胜任力长达46年的研究结论,旁征博引教导学生以“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可以多视角地看待问题,多视角就是给他们创造性应对挑战的能力,而随机应变则能帮助他们应对意外之事。
这种能力是具备一定基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去发现和培养比如直觉、感知、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够面对未来时代更基础、更深层次的能力,有种说法称之为“元能力”。
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艺术”化的有趣教学成效显著,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可是在这条16年的教师道路上,孙老师也曾遇到瓶颈,让她以HR的角度重新思考了“城墙”与“护城河”的关系。
孙老师在采访中这样说道:“不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HR的传统专业版块和案例库,都经历着解构和颠覆。这是我觉得最困难的。比如10年前没有智能手机,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公司是诺基亚,今天它已经倒闭了,倒闭的时候全球总裁在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好像什么东西都没有做错,但是我们今天就倒闭了。’”孙老师认为,最困难的是要不断地和学生一起,解构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才能经受时代和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数次的挑战,才能与时代同步。
“城墙”是核心技术,当你有核心技术的时候,你的核心技术有没有不断地迭代和创新?“护城河”指的是你怎么抵抗敌人的袭击,者就需要我们从组织和个体上进行自我革命。孙老师以海尔重建了员工和组织的关系,结合小米把核心人才能力与生态链联系一起的这种独有的模式为我们解说,如何利用企业人才的“蜂窝式的能力”,从而激发“内生性的创新能力”,并且思考当人工智能介入时, 技术变革导致人对自我能力的理解将发生怎样的变革。
“知道自己哪里不好知识10%的成功,知道自己怎样才会好才是剩下的90%。”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更是不断对自己进行剖析和提升,孙老师教必有方,用滴滴汗水滋润万千桃李。
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现在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大多更看重员工的学习效果转化和工作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是单纯为文凭而文凭,为培训而培训,为能力而能力。”孙老师在采访快结束时,还给我们提到了“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据悉,孙丽璐具有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知联会委员等10个多重身份;主持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多项,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健康和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培训工作,培训和咨询单位包括重庆市总工会、重庆市税务局、金融办和电视台等政府机构,也与银行、地产、电力、制造和能源等多个企业有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在当代发展快变数大的时代,企业很难精准预测到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能力素质。而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选拔具备一定基本专业能力的人才,在此基础去发现和培养比如直觉、感知、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够面对未来时代更基础、更深层次的能力,即上面说到的‘元能力’。”因此,在校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和专业能力体系,也要培养自己的“元能力”。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最后,孙老师也对重理工的芊芊学子们给与寄语:“过好每一天,让自己成为有好奇心、能合作积极思考的人,去面对这个变化而开放的时代。”(文/章桂嫚)
重庆理工大学官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