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书画家孙峻峰首个个展落幕 会古琴的美术编辑未来想要尝试更多书体
9日,《白岩青云——孙峻峰书画展》落下帷幕,这是青年书画家、重庆出版集团美术编辑孙峻峰的首个个展。除了欣赏孙峻峰的书画作品,在展览开幕的第二天,展馆里来了一群古琴高手,他们轮流登场,悠扬的古琴声飘扬在展览现场。
书画展现场怎么会来了古琴师?原来他们都是孙峻峰的朋友和老师,都说琴棋书画是文人的“标配”,看来除了是美术编辑、书画家,古琴对于孙峻峰来说也不在话下。现场孙峻峰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经历,原来不论是书画的启蒙,还是古琴,都是孙峻峰自学的!
展览现场。
对着硬笔字贴、寺庙匾额学书法
“老天爷赏饭吃”,我们经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在某一方面极有天赋的人,孙峻峰也应该算是这样的人。家里人没有写书法的,但孙峻峰从小就对书法感兴趣,“那时候镇上有写对联的摊位,我就经常去看他怎么写。”孙峻峰回忆,“后来我试着拿起笔写了一下,那人就说要不你来写吧,你比我写得好!”
在孙峻峰十三四岁的时候,镇上有一位读书人,经常给各个地方题写匾额,孙峻峰上学放学的时候,就喜欢去看他写字。时间长了,也许是孙峻峰对书法的执着打动了他,这位读书人邀请孙峻峰可以到他家二楼去看看。一上楼孙峻峰发现,满屋都是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家的画册,还有很多书画真迹。“虽然他没有直接教我写字,但让我看到了很多好东西,接收到了丰富的信息。”
《刚健笃实》大字中堂。
孙峻峰的天赋还体现在他自学书法的过程。那个时候孙峻峰没有毛笔字贴,他就看各个报纸、杂志的刊头,琢磨怎么写,甚至拿着庞中华硬笔字帖,来摸索毛笔的写法。出生在重庆梁平的孙峻峰,还经常跑到双桂堂去——原来寺庙里有很多现成的书法。“我去看寺庙里的匾额、对联和碑刻,把它记在脑子里,回家凭记忆照着写。”
为工作编书自学古琴
因为出色的文字功底,孙峻峰后来到了重庆出版集团工作。作为一位美术编辑,本来有很多繁杂的工作,但单位非常支持孙峻峰的创作,不仅免去了他很多事务性的工作,还专门给了他一间“工作室”,让他在工作之余可以写写字、看看书。当然,孙峻峰并没有因为创作而耽误工作,甚至还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展览现场。
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基金资助项目的《现代琴学丛刊》,是一套关于古琴文献、史料和琴谱的专业图书,当时为了这套书,孙峻峰自学了古琴。“以前对古琴有一点了解,为了编书,我又去学了古琴,因为我怕别人说我不懂。”孙峻峰看文献,翻琴谱,也和琴家交流,最终不仅学会了古琴,还认识了不少全国的琴家。
重庆出版集团美术出版分社社长郭宜就告诉记者,孙峻峰和中国很多古琴大家都成为了朋友,对《现代琴学丛刊》的编辑帮助特别大。不过孙峻峰却谦虚的表示,“其实古琴入门很简单,弹的手法并不复杂,我自己只是能弹,弹得好不好还是取决于自己对于琴谱的理解。”孙峻峰还说,学习古琴对他的书法创作也有益处,“古琴节奏的轻重缓急,和书法的创作,其实是相通的。”
《万松深处》大字横披
未来想要尝试更多书体
此次“白岩青云”展是孙峻峰的第一个个展,展出了他近3年来创作的最新书画作品。展厅中的书法作品以楷书居多,不少观众都表示,在炎炎夏日来看孙峻峰的书法,能让人觉得宁静、舒服、干净。孙峻峰说他写字画画,表达的都是自己的态度和状态。展厅的一角用传统中式家具布置成书房的形式,墙上悬挂着的《癸辛杂识》中的一句话:“薛野鹤曰人家住屋须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孙峻峰说自己非常满意这件作品。“这就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场景,也是我向往的生活。”
孙峻峰。
说到自己的作品,孙峻峰这样概括到:“醇厚、工整、含蓄、古朴,我写字讲究法度,没有法度就会乱掉。”不过对于未来的计划,孙峻峰说他想尝试一些他不太熟悉的字体。“这次展览展出的都是些基础性的东西,接下来我想把草书、行书等自己不太拿得出手的书体,捡起来再学一学。”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孔令强 摄影 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