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 “刚兑”或将打破 银行理财产品魅力何在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广告层出不穷,金融产品和服务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但是金融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金融消费者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这是今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众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发出的提醒。或许,这也可以理解为对银行理财市场或将迎来的一次变革敲响的警钟。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已明确即将打破银行理财“刚性兑付”。近日,上游新闻记者经过走访在渝多家银行后发现,对于银行理财市场的这一悄然改变,金融消费者还需要时间去适应。与此同时,一些银行对于在售的理财产品类型,已经开始作出相应调整。其中,结构性存款迅速增长,填补了保本型理财产品退出留下的空白。
创新产品 留住金融消费者
“我们建议你现在配置一些中长期产品,即使新规出台也不会受很大影响。”上游新闻记者在工行一网点与客户经理沟通交流时,该客户经理这样建议记者。他说,如果打破“刚兑”,对前期配置的中长期产品,理财收益和风险什么的应该不会受到影响。
“来银行买理财产品,图的就是一个放心。”一位在大厅正准备办理业务的大爷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在他看来,理财产品无非就是一个定期的存款。其实,在不少消费者的印象里,银行理财产品保本是“天经地义”的。
此前,虽然各家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一直都非常稳健(鲜有未兑现的出现),所以给大从造成了保本是“天经地义”这一错觉。但事实上,上游新闻记者在走访在渝各家银行网点发现,这些银行的在售理财产品清单上,都印有“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提醒字样,警示金融消费者。
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前,还有一段过渡期留给银行业与金融消费者。上游新闻记者发现,传统的“保本理财产品”现阶段尚未正式退出舞台。不过,各家银行也开始为适应新规做准备,创新推出一些产品,以留住客户。
在另一家银行网点发现,该行的宣传海报更有意思,把这种创新存款产品与储蓄作了一个对比,给客户的感觉是一目了然。虽然“刚兑”或将打破,但如这样的产品一直是吸引客户的“磁石”,深受市民喜爱。
魅力不减 预期收益率持续走高
“面临即将到来的变局,消费者必须学会辨别理财陷阱,提高甄别银行理财产品的能力。”重庆一家商业银行的理财师这样告诉上游新闻记者。
她说,银行在今年3.15前夕,已向金融消费者介绍辨别理财产品等金融类广告的技巧,首先,要查看金融广告主是否取得相应的业务资质;其次,要关注广告是否对理财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责任标有“投资有风险”等合理提示或警示;第三,广告不能以任何方式对未来效果、收益作出保证性承诺等等。
虽然表面上是针对金融广告,但这其实是告诉客户一个信号,保本理财产品或将生变。某业内人士透露,所以,近日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的预计年化收益一般都高于5%,并频繁售罄,这与往年来看是不同的。
如果按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规定,资管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但对于银行来说,仍需要一个利率市场化的工具来竞争存款规模。在这种情况下,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给出的预期收益率偏高,这是有原因的。
“最近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逐渐上涨,理财产品的销售比较好,很多产品不到募集期结束就卖完了。恰好临近3月末,又迎来了各大商业银行第一季度考核时期,银行有揽储的压力,因此各商业银行一般都会相应提高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个人投资者不妨抓住这波行情。”
作为“风险很低、收益不错”的品种,银行理财产品这些年来魅力不减,在市民眼里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甚至是首选。不过,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市民提高风险意识非常重要。从大趋势来看,安全和收益难以兼得,“刚性兑付”的情况会越来越少。在认清风险的基础上,再做出投资决策,才是理性态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寻找更多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