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地铁!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初运营
5年,横跨贵阳南北的地铁1号线,从蓝图变为现实;
35公里,途经4个区(县),市民出行结构得到优化提升;
25座车站,连接新老城区,融合发展、产业聚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12月1日12时,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后通段开通,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进入全线初运营(贵州日报·今贵州新闻客户端正在进行直播——贵阳地铁1号线,约你去体验!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据了解,轨道交通1号线是贵阳市获批建设的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长35.11公里,贯穿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共设25座车站。
自2013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广大建设者克服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诸多不利因素,顺利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轨道交通1号线首通段观山湖段已于2017年底顺利实现试运营。
此次开通的后通段共14个站点,分别为雅关站、南垭路站、八鸽岩站、北京路站、喷水池站、中山西路站、河滨公园站、贵阳火车站、沙冲路站、望城坡站、珠江路站、长江路站、清水江路站、小孟工业园站。
全线开通后,轨道交通1号线两端始发站首班车发车时刻为6:30,末班车发车时刻为23:00,全日运营时间16小时30分钟,高峰行车间隔约6分钟,平峰行车间隔约8分钟,低峰行车间隔约10分钟。
11月29日,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开展媒体集中体验活动
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初运营,实现了贵阳轨道交通"零的突破",对构建城市公交新格局、促进新老城区融合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里程碑意义。贵阳市将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优化完善轨道建设运营各个环节,规范高效服务广大市民,不断提高市民出行质量、提升城市品质。
根据《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2年)》,到2022年,贵阳市将有6条城市轨道路线(1号线、2号线一期、2号线二期、3号线、S1线和S2线一期北段)、总长约180公里的线路投入建设或运营。
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小河停车场
这是一道在针尖上跳芭蕾的“难题”
地铁时代,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品位,更推动着贵阳经济社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千岩万壑,青山碧水,典型喀斯特地貌带给贵阳的,是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和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而地下世界,地形起伏大、地貌多样等特征,曾令无数人对贵阳修建地铁不抱希望。
2013年10月,贵阳地铁1号线正式动工,在岩溶发育高达60~70%的地下施工,无异于在针尖上跳芭蕾。
与国内其它城市采用全机械化的隧道暗挖方法不同,贵阳由于多溶洞、多断层,隧道暗挖只能选择传统方式,施工工艺要求极高;受周边环境条件限制,工程多处下穿房屋、河道、桥梁及铁路建构筑物,实施风险高、控制要求严;区域地下水丰富,造成隧道和车站防治水难度极大,处理不好,将对后期运营形成安全隐患......
1号线途经贵阳中心城区段,沿线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繁多,建设者们首次在轨道交通领域引进悬臂式掘进机进行隧道开挖,不仅克服了钻爆施工的爆破振动影响,还比其他机械冷开效率更高。
一道道施工难题,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案例。建设者们自主创新,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运用写进“教科书”,用在贵阳地铁1号线的建设上。
一个个痛点变成亮点,建设者们的心血凝结成全国第一条在大比例岩溶强发育地区修建的地铁线路。
为确保运行安全,节能环保,贵阳地铁1号线也有“新招”。
所有列车均安装了先进的弓网监测系统,通过高清摄像机拍摄的视频获取情况并自动分析处理,实时监测地铁列车受电弓及接触网的工作状态,为预防性维护及弓网事故提供具实可靠的数据及图像资料。
在能源控制上,1号线所有地下车站屏蔽门安装顶梁上设置了通风孔及风阀,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工况运行模式,一年可省电394万度,节约电费约260万元。
1号线全线开通、2号线正在建设、3号线即将开建,地铁时代打破了贵阳单一的城市公交格局,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BRT(快速公交)、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使贵阳形成现代化城市“都市公交”格局。
南来北往,1号线连接的观山湖、云岩、南明、经开四个区(县)日渐紧密,更强化了云岩区、南明区两个核心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新老城区融合发展产业聚集,进一步优化“双核多组团”城市发展格局。同时形成廊道经济效应,激发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活力点,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是一群看不见的“幕后英雄”
贵阳地铁1号线的“五朵金花”
乘坐地铁时,乘客们可以看到干净整洁的车厢,感受温暖人性化的设计,体验轨道交通带来的方便快捷。而在背后,还有无数看不见的“幕后英雄”,时刻为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紧张而忙碌着。
保洁班组——晚上8点清洁道床
11月30日20:00,贵阳北站。当晚保洁班组负责人王有谊驾着工程车缓缓前行,用高压水枪冲洗道床,紧随其后的10个人疏通积水。同时,另外12个人分组清理水沟、污水坑里的淤泥污垢。
“1号线观山湖段开通运营已有近一年时间,地铁隧道慢慢产生淤积物,会破坏地铁及车站内的空气质量,妨碍司机驾驶作业视野,影响隧道设施设备稳定运行的环境,需要定期对隧道进行清淤,保证安全。”王有谊说。
1号线全线开通在即,后通段的开荒清洁(使用前的最后清洁)工作同样十分紧张。
八鸽岩站ABC口有施工,站厅通道在更换地砖;河滨公园站B出口直梯及旁边的消防梯囗在施工;中山西路站保洁用水可能因为人民大道的施工被限制;珠江路站出口地面需冲洗,但无取水点……在开荒清洁难度大、需要反复作业的情况下,保洁员徐娜和同事们埋头工作,无暇顾及其它,只为了能给市民提供一个干净、明亮、整洁的乘车环境。
贵阳地铁1号线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入职宣誓
地铁司机——每天“手指口呼”至少700次
清晨5点,贵阳地铁1号线的首批司机武婧涵打开地铁客车驾驶舱门,开始用一系列静态检测“唤醒列车”。
打开驾驶室电源,用通信设备向信号楼报告车辆序号、股道序号,确认“股道带电”后,转身检查2个设备柜开关状态。检查完毕,用钥匙插入设备台,开启紧急制动试验。“列车运行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设备台上这个醒目的红色蘑菇按钮能快速制动。”武婧涵说。
“小媚眼”被“唤醒”后,武婧涵拿着手电筒走出驾驶室。总共6个车厢,每一节的车底都要细细检查。“箱盖锁闭、阀门位置正确、转向架设备正常、轮对正常……”每到一节车厢,武婧涵都会蹲下,用“手指口呼”的方式完成检查。
“工作一天,‘手指口呼’最少都会达到700次。”武婧涵说。
贵阳地铁1号线操作室
围着电客车绕了一圈,一切顺利,武婧涵重新返回驾驶室。升受电弓、连通全车电源、开启车灯测试、人工广播测试、车门开关测试、车厢内灭火器检查……静态测试完毕后,打开两侧车门,回望电客车附近有无异物阻碍行驶,然后进行最后一项动态制动测试。即电客车刚开行后即采取正常制动。
这一系列车内车外检测,耗时约45分钟。每个早班,地铁司机一天,都是从这45分钟开始的。
准备发车
地铁民警——每天巡查步行超过2万步
江金明是贵阳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窦官站治安派出所的一位民警。
从清晨6点半到深夜12点,他和同事们要保证地铁站内的巡查不断线。
民警巡查中
江金明今年57岁,早年检查出有痛风。自从去年进入地铁站内工作,他就搬来了几个取暖器,放在林城西路站警务室。“别看外面是艳阳天,地铁站里冷得很。”江金明说,因为贵阳地铁站比较新,越是晴朗天,地下返潮越厉害。
江金明和同事每天要去下麦西、老湾塘、阅山湖公园、林城西路、观山湖公园这五个站,至少巡查6趟。虽然站与站之间可以乘坐地铁到达,但每个站从站台到售票厅再到进站口,距离也不短,特别是林城西路和观山湖公园这种较大的站。
步行巡查时,手铐、警棍、喷剂等警用装备必须系在腰间,随身携带,重量接近20斤。
“我的微信运动APP记录我每天上班时间都能走超过2万步,经常占领朋友圈封面。”24岁的辅警于芳晴说,仔细一看,和自己排名不相上下的,大多都是自己的同事。
贵阳地铁1号线“小媚眼”
调度员——“神经中枢”全天保持精神集中
04:30,开始组织运营前检查工作。
05:30,组织列车空车轧道,为载客列车运营做好安全保障。
06:30,组织载客列车上线运行,确保列车正点发车,为乘客准点出行保驾护航。
06:30-22:00,认真监控全线列车、行车设备运行状态,接收各种故障信息,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确保列车安全、高效运行。
地铁1号线安全调度室
这是贵阳轨道交通1、2号线控制中心(OCC)一天的工作流程。调度员代涛说:“只要当班就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时刻盯控前方20来平方米的电子大屏和工作台位上的4块显示器,上面密密麻麻分布着各色线条与图标,通过调度台位上的直通电话、公务电话、手持台等通讯设备与司机、车站随时联系。”
指挥调度是地铁运营组织的“神经中枢”,关乎成千上万乘客的出行安全,不容半分疏忽与失误。代涛深知自己和同事们每天的辛劳付出,就是为了让地铁运转起来更加顺畅。
维修员——凌晨4点前完成所有检修
深夜,城市安静下来,地铁维护工作才刚刚开始。维修人员行走在深夜的停车场、车站、地铁隧道和高架,对35公里的地铁线路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测,所有问题必须在凌晨4点之前解决,保证第二天的安全通行。
地铁机电维修工人在雅关站合影
“白天要实时监测列车运行的数据状况,记录下来,夜晚停运以后要在每个车站检查、车厢内部检查、控制中心检查。”王津升是贵阳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修务部通信科的技术骨干,他和同事们负责1号线所有环节的通信设备检修。
“检查完一个车站的通信设备就要花近半个小时,时间非常紧迫。”王津升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出行人流量大的时候,夜间检修工作的任务就更重,为此贵阳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制定了日检、周检、月检、半年检的维修制度,以及一整套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确保轨道交通各环节的安全。
检修不只是为了1天的正常运行,而是365天的正常运营,是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更是全年无休、默默坚守岗位的辛苦付出。
建设者——为了修好贵阳地铁连续19个月没回家
“现在1号线终于通车了,我在这个工地整整干了五年。”作为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后通段最大地铁站北京路站的建设者,中铁二十四局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五工作段生产经理,在得到1号线全线在今天通车后,心情显得十分的高兴,为了尽快实现贵阳人的地铁梦,他和同事,无论严寒酷暑,一直都奋战在第一线,夏伟更是有19个月没回家。
“2015年的春节是在贵阳过的,2016年也是,直到儿子参加高考,我才请假回南昌陪他高考。”夏伟说,从2015年年底至2016年年中,整整19个月时间里,哪怕是在儿子读书最关键的时候,他都没有回过一次家。“工作都忙不过来,更别提照顾家里了。对于家庭来说,我就是不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
实际上,在第五工作段的地铁建设者中,像夏伟这样超过一年不能回家一次的工人比比皆是。“有17个月没有回家的,有13个月没有回家,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同事中很常见。”夏伟说,自己很有幸作为贵阳地铁的建设者,见证了贵阳地铁从无到有,从短到长的过程。在贵阳呆了五年,他湖南的口音都慢慢的带有贵阳话的味道了。
“现在1号线通车了,我们迎来了短暂的胜利。”目前,2号线延安西路站的部分工作还在收尾中,夏伟想带着老婆孩子去昆明旅游的梦想,或许还会暂时搁置着。
统筹:晏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