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学生发现涡虫蛋白,成果亮相双创周:或可用于肢体再生
科技创新的未来在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所必备的许多重要素质在基础教育时期就已埋下“种子”。如何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童接触科学知识?如何利用科技更新教学手段,开发学生创意思维?如何以科技教育为载体,发现、孕育培养人才苗子,吸引优秀学生投身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
10月9日,在双创周上的创新星空间展区,用科技创新教育,成为双创周活动现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互动体验区。
在“梦想家实验室”实操互动性极强的创意科技硬件,现场操作、互动、演示、分享和交流,小孩手中的一副涂鸦可以立即制作成为生动鲜活的视频;在“创新云学院”置身AR课堂,上一堂增强现实的数学课,日常视线看不到的立体几何盲区,也能再现;在“少年创客星”,既有防近视台灯、节能水龙头、多功能夜用包等小发明,也有高三学生所做的涡虫再生实验。
双创的科普引导,在此全面开启。
成都七中高三学子发现涡虫再生奥秘:这种蛋白人体内也存在
很少人会注意到一种叫涡虫的生物,它们大多生活在溪流浅水处的石头下面,昼伏夜出,只有米粒大小。但18岁的邹普越却对它很熟悉。在高中入学夏令营听到老师介绍涡虫可再生的能力后,他就开始留心涡虫,并展开对涡虫再生奥秘的探索。
双创周上,成都七中高三学生邹普越带着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亮相。原来,小小的涡虫在切断头部尾部后可以原模原样地长出来,是因为HSP90应激蛋白,而这种蛋白在人体内也存在。
“人体肢体再生和神经损伤修复一直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我希望未来能让人类拥有像涡虫一样的再生能力。”邹普越说,他猜想,未来这项发现或可应用于再生医学。
“我们查过资料,目前有从蚯蚓着手研究再生医学的论文,其实涡虫的可再生能力比蚯蚓更好,也更值得去探索发现。”邹普越说,实验团队还有两名同学,三人共同思考讨论框架,也会分组实验。整个暑假,他们都泡在学校的实验室,一名负责喂养涡虫,一名负责实验记录,他负责数据分析,“做实验来度过暑假很有意义,尤其是实验成功后很有成就感。”今年8月底,这个项目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人来人往的展区里,邹普越的展位吸引了很多人的好奇驻足。“能不能真的应用?”是大家最大的疑惑。邹普越说,他马上就要上大学了,心仪的专业是生物,他将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专业学习来求证并回答大家的问题。
未来教育的场景运用 AR当老师延伸感知
老师在讲台上调整设备,大屏幕上的四季变换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随着地球公转,太阳高度角也通过植物的阴影表现变化。在“创新云学院”,一场代表未来教育场景运用的“AR课堂”正在进行。这种用科技帮助学生开发培养创意思维的方式,被逛展观众们戏称为“拯救学渣神器”。
“AR课堂”如何拯救“学渣”?四川科华天府科技有限公司CEO巩煜介绍,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打造“AR课堂”,无需借助传统教具、模型,直观地将地理、生物、物理等科学知识呈现:模拟身体、模拟星系、模拟气象、模拟几何……让抽象的知识点不再“抽象”。
“AR课堂”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呈现知识,用在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上尤为有效。记者现场体验,考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立体几何不再困难,一个普通的立方体不仅能在屏幕上透视,还能在各种角度旋转。巩煜表示,“AR课堂”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推导,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这种基于AR的情景化课堂,是传统教室的升级,创作的初衷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扶贫。”巩煜说,不同于单向度接收的网课,AR课堂上仍然以老师为教学主体,AR只是一种教具,通过创造性地分解展示教学难点,老师从课程设计中解放出来,学生也能更直观生动地去学习课程内容。“不管在哪所学校,不管使用什么版本的教材,都可以享受共同的教学资源。”目前公司已完成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的知识难点采集和制作,促进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屏幕手绘AI识别做视频 现场打印3D脸谱
看似普通的屏幕用手指触摸画脸谱,经AI的自动识别技术生成手绘视频,在一旁的3D打印机现场打印脸谱。这场特别的美育启蒙课是“梦想家实验室”展区最受小学生欢迎的地方,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围着屏幕画脸谱,不同的脸谱形象和故事便在手绘的过程中深入人心。
来画视频市场总监叶昂介绍,手绘视频是孩子们用真实的手或笔对各种文字、图片进行绘制,同时融合声音、音乐、动画的一种新型视频表现形式,“每个视频的最后成品都是孩子们自己手绘或者点选各要素的,独一无二。”在声画的选择中也无形得培育了孩子们的审美。
叶昂透露,这次展出的主题是脸谱秀,是针对孩子们初接触画画时都以画圆开始的特点来设定的。目前来画科技公司创办了全球首个线上手绘视频制作交易平台,在成都有子公司,承担独立的内容生产,未来将会继续扩大与中小学的合作。
现场还有“少年创客星”展示。阿坝州松潘县白羊学校初二学生张炜发明的“节能水龙头”,利用水的导电原理,通过液位检测系统调节电磁阀开关,实现“水满则停”自动化。他透露,小发明的外观材料还是回收利用得来的,整个作品都是为了体现环保的理念。该校六年级学生蒋金涛发明的“光线检测防近视台灯”,可以通过周围环境的光线自动调节台灯亮度,为使用者提供更为舒适健康的用眼环境,同时还会监测用眼时间,通过提醒帮助使用者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成都商报记者 钟茜妮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余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