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在成都又有大动作!筹建“大科学装置研究中心”
▲市民参观柔性屏折叠手机
昨日,作为2018年全国双创周地方特色重点活动之一的成都校院企地发展共同体峰会在双创周主会场菁蓉汇举办。
会场上不仅展示了成都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工作近一年以来的成效和政策环境,发布了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工作排行榜,还有两项新的校院企地协同创新项目签约落地成都。
近年来成都市已先后与北大、清华、哈工大、北航、对外经贸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平台、科技产业园区,同时还积极引入斯坦福等国外一流科教资源,推动校地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
据了解,自2017年12月我市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工作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全部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项目287个,协议金额超过2600亿元。
三方合作
聚焦电子信息技术 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将落地成都
昨日峰会现场,成都市政府与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三方签订了《关于筹建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项目协议》。
记者了解到,根据协议,成都市将与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三方合作,就“成都市军民融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力提升”,“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类科技资源在蓉的聚集”,以及“成都科学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汇聚高地”,这三个方面达共识,加快中科院科技成果在成都转移转化及产业化。
据中科院成都分院党组副书记王嘉图介绍,这一项目主要围绕通讯,电子信息等领域进行研发,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并进行公司化运作。研究院正式运作后,将对成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现场的第二项签约,是成都市政府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签订《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这一协议,“到202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成1-2个世界一流学科,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学科;到203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到2056年,共同将成都中医药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成都市将与成都中医药大学以此为目标进行合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市校协同创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双创周期间,不少黑科技现身成都。图为用“发电玻璃”制作的幕墙
立足科研
筹备建立“大科学装置研究中心” 未来还将开设科普馆
据中科院成都分院党组副书记王嘉图介绍,除了此次签约外,中科院成都分院还在多方面与四川省和成都市深化合作。例如,“我们筹备在成都建立一个大科学装置研究中心”,王嘉图表示。
据他介绍,依托大科学装置研究中心,将主要成立三个平台。第一,是以国家的重大科学装置为牵引,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希望将中科院的重大科学装置项目引进成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是立足由大科学装置研究中心派生出来的科研成果,将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希望将中科院的科技成果引进到四川、成都,为成果的转移转化搭建平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则是将依托大科学装置研究中心,建立一个科普馆。科普馆将对公众开放,为公众普及科学常识,激发创新兴趣。
王嘉图还透露,目前,位于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成40%的进度。完成后将聚集6000多名双创人才和一大批双创项目。
深度融合
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 已签约项目287个、启动实施项目117个
昨日会场上还公布了成都市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工作排行榜。
记者在榜单中看到,截至2018年8月31日,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工作当中,签约项目最多的是高新区,数量为34个。其次是双流区和温江区,分别为28个和24个。
而项目落地数目最多的是温江区、双流区和郫都区,三区并列,都是18项。协议投资额最多的是高新区,总数额1165.58亿元。其次是郫都区和新津县,分别为382.05亿元和201.04亿元。
此外,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12月我市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工作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全部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项目287个,协议金额超过2600亿元,已启动实施项目117个。产业功能区累计引聚包括60余名国内外院士在内的10000余名高水平人才;与300余个国家、省部级创新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建成产学研联合实验室1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4000余家。
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摄影记者 王红强
编辑 邱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