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辣眼短视频大行其道 “流量就是收益”系背后推手
04-18 07:59:3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498024639_672.jpg

资料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近年来,今日头条、新浪微博、腾讯、阿里、360、秒拍等相继进军短视频行业,拼补贴、拼政策、拼流量……其运营方式给自媒体行业带来波澜壮阔的变化,但其传播内容却泥沙俱下。互联网应该为公众提供什么样的视听内容?近期短视频行业的治理规范,给我们提供了明确答案。

挑战社会底线

网络直播行业自2016年开启井喷式发展,全民参与,却也乱象丛生,缺乏监管。有网友指出,在一些视频网站,“什么辣眼睛、毁三观的视频都有,唯一没有的,就是底线”。在直播中吃灯泡、进行性挑逗,恶搞英雄人物、国家政要;在短视频中用说唱详细描述吸毒感受;爬上巡逻执勤的警车踩踏;传播“未成年人怀孕生子”……这类乱象比比皆是,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网络视频用户近5.79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22亿。而据团中央下属机构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49.1%的受访者每天浏览短视频半小时以上,66.3%的受访者在网上发布过自己拍摄的短视频。聚集着几亿流量的视频网站,“低俗流行”充斥其中,与主流文化大相背离。

“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短视频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内容形态两种特征,迎合了受众填补闲暇时间的需求或获取感官刺激的心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常江说,一些用户追求感官冲击,一定程度上滋长了低俗内容的传播空间。

流量推手作怪

如此低俗的内容大行其道,究竟谁是背后推手?

据记者调查,散布低俗网络视频、恶搞网络直播的人,有一部分是“专职”,以此敛财。如网络主播,他们以出位内容博得眼球,进而赚取收入。他们认为,离奇乖张的内容意味着流量,流量就意味着利益。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出于新奇、炫耀等心理,尤其是价值观还未成型的青少年,跟风玩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等,互相攀比粉丝数量,把低俗当作一种潮流来膜拜、效仿,以此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也折射出当下青少年生活方式单一、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等问题。

同时,低俗视频的流行与平台的纵容也不无关系。在资本的推动下,部分视频平台瞄准“流量就是收益”的盈利模式,在准入门槛和内容审核上降低要求。

据易观智库不完全统计,近3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生的投融资额累计超过136亿元。百亿资本进来了,自然要求回报。为了博取巨额广告收入,一些视频平台打着“算法中立、机器推荐”的旗号,不但不制止违规账号的行为,反而通过重点推送、置顶显示等方式,对低俗内容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被网民称为“低俗的搬运工”。

网络强力去“霾”

乱象越演越烈,主管部门再不能坐视不管了!约谈、整改、下架,今年以来,主管部门使出“组合拳”,给一路狂飚的网络视频行业踩下了“急刹车”。

2月,国家网信办会同工信部关停下架蜜汁直播等10家违规直播平台;3月,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求网站不得擅自对原创视听节目作重新剪辑、重新配音、重配字幕;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网信办先后责令今日头条、快手整改。

事实上,网络视频并不只是“秀场表演”,如果善加利用的话,在政务、公益等方面,它也有极大的价值空间。比如山东潍坊高新区通过直播打造阳光政务,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领域展开视频直播,效果很赞。再比如今年2月,熊猫直播与央视网开启专属直播间,24小时直播国宝大熊猫的生活,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还有,日前新浪微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展“变废为宝大挑战”活动,数十位主播参与改造生活废弃物,赋予废品新的价值,吸引超过500多万粉丝围观……

“直播以其特有的真实感、代入感和强大感染力,为公益活动的传扬和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空间。”腾讯文化产业办公室高级政策专家王一如此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包括商业创新,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在经历了飞速发展和清理整顿后,网络视频行业或许会走上健康发展的正轨。

原标题:短视频“辣眼睛” 组合拳“治低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