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
“中新互联互通的项目,是一个崭新的合作项目,没有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催化、带领中国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的发展。”8月15日,重庆媒体代表团赴新加坡对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进行采访,首站就受到了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接待。面对来自中国的媒体记者,陈振声部长平易近人,也很健谈,“问吧,你们要问什么尽管提出来!”
采访原来计划30分钟,结果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
采访中,他就大家最关注的中新第三个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运行情况,以及南向通道、多式联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中新项目能释放中国西部潜能
陈振声表示,目前中新项目进展比较好。他回顾了中新间的三个合作项目。“其实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与之前两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有很大的差别。”他介绍说,前两个项目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在新加坡是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第三个政府合作项目中新互联互通则是一个崭新的合作项目。对中国和新加坡来说,双方都在绞尽脑汁想出一个新的概念。陈振声表示,这个项目没有地理位置局限,而是一个网络概念,它的目标是希望能带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的发展。
“那怎样达到这个催化和带动的作用呢?”
陈振声从金融、融资以及物流进行了阐述。“我认为,只要把融资成本、物流成本降到最低、降到和沿海地区差不多,那我们就能把中国西部还有西南部地区的潜能带出来。”
近两三年以来项目取得哪些成就呢?从金融融资方面看,项目为中新两方都带来了商机,中国公司到新加坡上市,新加坡金融机构到重庆发展业务。
据2016年底统计,中国企业到新加坡发债的融资成本,比在国内以传统方式融资的成本平均降低了约0.7%。中国企业赴新加坡融资的积极性很高,目前企业可用的外债额度已达上限,新方正在争取更高额度。
另外在物流方面,以航空为例,以前,重庆到新加坡的航班每周有五班,现在达到了每周14班,而且还没有达到饱和,还有提升的空间。把重庆江北机场和新加坡樟宜机场衔接起来,产生哑铃效应。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航空领域的合作不仅仅是点到点,而是枢纽到枢纽,再从枢纽延展到点。
陈振声接受上游新闻等媒体集中专访。
南向通道仍有打通中间环节空间
陈振声说,另外一方面比较亮眼的当然是南向通道,“南向通道是一个新的战略。这个通道将中国的西部还有西南部的潜能和货物都带出中国,带到东南亚。”他表示,以前中国西部、西南部的货物都是通过长江,到上海绕一圈才能到达新加坡,平均实际所需时间大概是三个星期,而现在通过南向通道,通过铁水联运的方式只需要大概一个星期。
未来还有进步空间。现在整个行程需要大概4到5天的时间,中间还多花了两天通关,未来在一些手续、程序上、作业上还可以缩短时间。
陈振声兴奋地表示,因为南向通道大大缩短了两地时间,新加坡的许多产品就能进入中国,比如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蔬菜、海鲜等。如果是以前,这是不敢想的,不但成本高,而且难保新鲜度,这就为新加坡以及东盟国家开拓了许多的新市场。
“所以,中新双方现在还在积极想办法,打通最后一公里,做到铁路与水路的无缝联接,将成本、时间减到最低,减到最短。”陈振声说,到时候,才可以真正带动整个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经济,将更多西南部的产品带出中国,带到了东南亚。
重庆真正具有中国西部带领作用
“南下通道的建设当中,重庆作为运营中心是有突出的作用的。”
对于重庆在南向通道中所处的地位,陈振声赞不绝口。他说:“我们很早就意识到重庆是一个基地,它的辐射范围可直达整个中国的西部,具有重要的延伸作用。”所以,将重庆作为南向通道的运营中心,这种顶层设计是非常精妙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兄弟省市加入到这个网络,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物流人才、物流资源,从而使南向通道这张物流网成本降得更低。陈振声算了一笔经济账,成本低,当然就更有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来用好这张网,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张网不具有排他性,不是说我参与进来了,那你就不能够参加,其实越多人来参与这个项目,它的经济效益越高。”
陈振声回顾说,南向通道一开始,马上就吸引了广西、贵州、甘肃三个兄弟省市来参加,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重庆作为运营中心,能够把周边兄弟省市的真正潜能带出来。
希望在重庆建设新的物流中心
“中国内陆地区有很多很好的货物,有自己的竞争力。以前只是受到了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局限,不能把货物卖到国际市场,发挥不出应有的经济效应。”陈振声说,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重庆作为南向通道的中心,还能更好的将南部地区的货物北上。不止是中国南部地区,还包括东盟十国的不同货物以后都可以聚集在新加坡,先通过水路直达钦州港,再通过铁路北上转运到重庆,再在重庆聚集后,发向中国的西部地区,并通往欧州腹地。
陈振声还透露,目前新加坡正在南宁建设综合物流产业园,而且他认为这还不够,“在重庆果园港或者团结村,我们也需要建设新的物流中心,来配合南向通道多式联运效率的提升。”
此外,他还谈到,目前新加坡樟宜机场已经与重庆的江北机场在后勤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展开合作。最后,他还向中国西部、西南部的朋友发出邀请,“到新加坡来学习,互相交流,通过这种平台,双方共同碰撞并生成更多的新理念、新东西。”
上游新闻记者 杨野 新加坡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