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标准出台 专家:并不是阳澄湖的蟹就一定好
澎湃新闻消息,一年蟹季即将开始。
8月28日,《中华绒螯蟹商品蟹标准》在上海发布。这份团体标准由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光明特种水产有限公司、上海崇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起草。标准起草人之一,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吴旭干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是阳澄湖的蟹就一定好,其更多是品牌效应。而拟定这份标准,就是剥离各种因素,按照大闸蟹本身特点分出五个等级。“螃蟹好坏并不是按照产地分的,分这个等级,就是告诉大家,什么地方都有好蟹,也有差蟹。不用执着于某一个产区。”吴旭干说道。
中国高级水产工程师,原江苏省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1993年,全国大闸蟹产量仅1.75万吨,2015年这一数量增加到82.3万吨,2016年又减少至81.21万吨,2017年与之基本持平。阳澄湖大闸蟹的产量,前几年基本维持在2000吨左右。这几年,因为拆除围网、保护环境等举措,基本稳定在1500吨左右。
也就是说,每年80余万吨的大闸蟹产量,只有千余吨产自阳澄湖。但不管在电商、超市或者专卖店、餐饮店,阳澄湖大闸蟹的招牌所处可见。因为价格可以翻倍,也造成每一年外地蟹上市前到阳澄湖中“洗澡”上市,甚至直接贴上阳澄湖大闸蟹标签就开卖。
“在阳澄湖养蟹的,每年到我们这低价收蟹,当阳澄湖蟹卖,卖一百多块钱一斤,同样的蟹,我们自己拿到市场去卖,最多也就卖七八十元一斤。”江苏兴化一名不愿具名的大闸蟹养殖户透露,这些年市场上逐渐养成阳澄湖大闸蟹一家独大的格局。“不是其他地方蟹不好,而是没有名气。这对养殖户积极性打击极大。”该人士说道。
“做大闸蟹等级标准,我们其实准备了很多年。”吴旭干多年研究大闸蟹,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不管什么产地的大闸蟹,看他的好坏,无非是看规格大小、肥美度、营养成分和味道。所以他们在起草大闸蟹标准时,将体重、感官指标、可食率、肥满度、肝胰腺颜色指标、可食组织中常规营养成分指标、安全卫生指标等作为参考标准,将大闸蟹从特级到四级分为五个等级。
“这就和很多标准化商品一样,品牌归品牌,等级归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价格,而不仅仅用产地划分好坏。”吴旭干称,大闸蟹行业因为长期标准缺失,乱象不断。这个产业发展至今,需要规范,消费者也需要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鉴定买到的蟹好坏。吴旭干说,此后他们将根据标准的实施情况,申报行业标准。
原标题:大闸蟹团体标准出台,专家:不是阳澄湖的蟹就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