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最近,网上流传着两份“乐坛中生代”段位排名,分别来自豆瓣和虎扑。两份排名中,“王者”都是周杰伦。接近“王者”的,有陈奕迅、孙燕姿、王力宏等人。此外,还分了钻石、铂金等等级。
豆瓣榜单,“钻石”位归属陈奕迅、孙燕姿、林俊杰、王力宏
虎扑榜单上,相对豆瓣榜单,张杰、薛之谦、邓紫棋的排位较高
在很多80、90后心中,这份榜单代表着一份珍贵的回忆——那是华语流行音乐的全盛时代,创作歌手、唱跳歌手、唱将、组合不断涌现,好像永远有听不完的歌。而当辉煌褪去,昔日的天王天后开始为人父、为人母,或是开启了新的生活重心。尽管不再为之疯狂,人们的歌单里依然还有他们的位置。
但怀念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些人开始追问,为什么没有挑大梁的新人出现?华语乐坛什么时候换血?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首先,中国没有一个权威的音乐榜单,来衡量音乐的总体影响力。另外,粉丝刷榜、流量注水等等现象,让数据更加扑朔迷离。与此同时,人们的音乐品味、生活圈层,就像是一块块马赛克,相互连接、又相互隔离。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所处的“小世界”,就代表了流行的样貌。
于是,数据成为了一颗稻草。不是随随便便的数据,而是尽量客观的、包容了最多人的数据。过去六个月,我把目光投向了朋友圈。这其实是微信的一个隐藏功能,打开搜索框,选择“音乐”,再输入你搜索的对象(例如“五月天”),就能看到他所有歌曲近30天的朋友圈分享量。像这样: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将“热度”量化,找出谁更红、谁是真正的国民歌手?由于微信有突破10亿的用户量,有理由相信,这份数据覆盖了相当的人群广度,有可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大众”。
在展示结论之前,先对数据进行一些说明:
1.数据采集的时间为2018年8月-2019年1月,共计6个月。共计观察了281位歌手,其中男歌手130人,女歌手118人,组合33个。名单主要由QQ音乐中的“华语歌手”确定,不包含外国歌手。
2.获取每位歌手每月前10名的热门歌曲及分享量,简单来说就是“每人10首歌”。这样做,一是因为歌手之间,出道年份、歌曲数量差别都很大,不好比较。其次,看前10名的歌曲,更方便我们研究哪些歌曲、歌手受欢迎,而不容易被长尾(一般来说冷门的歌曲都会比热门歌曲多很多)所干扰。事实上,你将会在下面的文章里看到,能撑够10首歌曲都热门的歌手,其实少之又少。
3.我们采集的是“分享”的行为数据,并不等同于收听量。分享到朋友圈,本质上具有“展示”的功能,或者表达心情,或者表示认可(例如看完节目之后分享其中歌曲),或者用于炫耀,等等。由于朋友圈的强社交属性,比起一般的收听行为,分享到朋友圈,意味着用户与这首歌之间,有更深度的连结。
朋友圈音乐分享排行榜一览
那么,一首歌一个月之内会被分享多少次呢?
在我们6个月的观察中,最高的分享量来自张紫豪的《可不可以》,这首歌在2018年9月被分享了超过202万次。其次是王力宏的《需要人陪》,在2018年8月被分享了138.5万次。
事实上,这两首歌的表现有点过于突出,拉通来看,分享量能够超过10万的单曲,就已经是佼佼者。例如王天戈的《心安理得》,10月份被分享了66万次;王大毛的《去年夏天》、马良的《往后余生》,大约在30-40万次左右。
这只是单曲的情况。综合10首歌之后,情况又如何呢?首先是男歌手的排名:
毛不易排在第一,他的Top10歌曲月均分享量突破了7万次,2-4名依次是王力宏、薛之谦、林俊杰,月均分享量都超过6万次。接下来是陈奕迅、李荣浩、黑龙、简弘亦等。周杰伦则排在第14名,平均每首歌被分享3.6万次左右。
而豆瓣榜单里排在“黄金”位的“小猪”罗志祥,在这份排名里,已经跌到了115名,他Top10的歌曲,平均每首的月均分享量仅有3200次左右,差不多是第一名的1/22。可见,乐坛的热度更替也是很残酷的。
女歌手方面,排在第一的是庄心妍,每首歌的分享量超过了6.5万次。作为早期的网络歌手,她在网上定期发布翻唱、原创作品,做音乐直播。尽管在很多人心目中,她至今仍停留在“草根”阶段,但这个分享量却是非常有分量。
排在第二的是邓紫棋,平均每首歌被分享5.9次。而后的张碧晨、alin、孙露等分享量就明显低于前两名,大约是3-4万次。
而出现在豆瓣、虎扑榜单上的孙燕姿,在这个排名里位于第15名。田馥甄位于第12名,萧亚轩位于第16名,张靓颖位于第26名,容祖儿则位于第88名。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相比男歌手,女歌手的总体分享量都要低一些。如果我们用“划分数段”的方法,把男女歌手的分享量画在分布图上,男强女弱的格局就更明显:
女歌手更多地淤积在底部,这意味着分享量低。而头部的女歌手,又显著得少于男歌手,甚至还出现了空缺。能与男歌手一较高下,并且相对活跃、一直保持发新歌的,只有邓紫棋。
最后是组合的情况。第一名房东的猫,是当下热门的女声组合,她们的高分享量主要得益于《云烟成雨》在年前的爆红。接下来是Beyond、五月天、逃跑计划等。因为抖音和选秀走红的摩登兄弟和火箭少女也位列其中。
2018年11月,因为陈羽凡吸毒事件,羽泉的分享量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升高(主要靠《最美》、《奔跑》两首歌拉动),但6个月综合下来,羽泉也只排在组合的第20名。尽管拥有较高的江湖地位,实际的热度却比较低迷。
超越短暂的热度,才是真正的“钻石”歌手
当然,单看平均分享量是远远不够的。
有时候,某一首歌的爆红,会显著拉动整体平均数的升高。这种“一带多”、“几带多”的情况,经常出现在某个影视剧、综艺的播出期间。节目热度会显著的带动歌曲分享量。
以OST(影视原声带)“大户”张碧晨为例,8月份,她与张杰演唱的《只要平凡》收获了超过50万次分享。作为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主题曲,这首歌随着电影一起风靡朋友圈。但是几个月后,分享量就迅速下降数倍。而作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年发行)主题曲的《凉凉》,尽管已经算是“老歌”,在半年之间分享量也下降了2-3倍。更早的OST《年轮》(2015年发行),则大致经历完衰退周期,回归到了5000-10000的分享量。
另一位“一带多”的典型是王力宏。在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王力宏自弹自唱了他的老歌《需要人陪》。这首歌在8月份收获了138.5万的惊人分享量。而经过几个月的传播,到2019年1月,这首歌的分享量下降到10万左右,削减了13-14倍之多。
最近依靠影视剧发力的,还有郁可唯。随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热播,郁可唯演唱的主题曲《知否》也快速获得了超100万的分享量。同时,她参加《金曲捞》、《蒙面唱将猜猜猜》等综艺,也让一些live歌曲分享量上升。
其实,登上歌手分享量排行首位的毛不易,也有这个特点。他的歌曲,过去半年间,在大量的影视剧、综艺里曝光。以《像我这样的人》为例,先是被《中国好声音》选手演绎,再是在《梦想的声音》里被林俊杰翻唱,之后刘宇宁又将它作为《歌手》踢馆歌曲演唱。接连在三个现象级综艺同时曝光,实属罕见。
当然,除了这些方式,也有一些歌曲以“奇”取胜。例如李荣浩新专辑中,时长仅有4秒的《贝贝》,在10月被分享了5万次。王心凌新歌《劈你的雷正在路上》,12月获得分享1.3万次。但这类的歌,在满足了人们的猎奇之后,回落的速度其实更加迅速。
分享量代表着歌坛的一个侧面,潮起潮落的现象不胜枚举。但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歌曲,仍然会被一直分享下去。以周杰伦为例:
相比于前面的歌手,周董的表现并不惊艳。他分享量最高的歌曲,也不超过8万次。但所谓“稳定”就在于,他Top10的歌曲,全部都保持了上万的分享量,最低的也有19000次。
“歌神”张学友也有这个特质,而且相比周董,上榜的曲目还要更加稳定:
组合里面,Beyond也是“高而稳”的典型。《海阔天空》、《谁伴我闯荡》、《真的爱你》等金曲,即使经过时光的检验,也依然鼓舞着一代代人。但是,个别月份里,Beyond也有歌曲没能“破万”。
可见,10首歌都打入“万次俱乐部”,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在281位歌手中,6个月能同时挤入“万次俱乐部”的,只有薛之谦、林俊杰、陈奕迅、周杰伦、邓紫棋、张学友、刘德华7人。“近似万次俱乐部”(有3首以内的歌在8000-10000之间,其余都在1万以上)的,只有王菲、蔡健雅、Beyond、张国荣。
对于一个华语歌手,职业生涯里能有10首热门歌曲,就算得上“王者”了。这些歌手的共性在于,歌曲多、传唱度高,还能在适当的时候抚慰人心。这并不是一时的流量、商业推广、获奖,就能达到的。
再谈“热门”与“稳健”
从数据的角度看,上面所讨论的,一是平均值,一是标准差。因此,我们试图用散点图把二者综合起来看。
下图中,横轴表示歌曲的平均分享量,纵轴表示分享量的标准差。也就是说,越靠右,平均分享量越高;越靠上,分享量分化越大。因此,在趋势线上方的,相对来说是“热度型歌手”,在趋势线下方的,更偏“稳定型歌手”。
比如,王力宏因为《需要人陪》的巨大分享量,成为标准差最大的男歌手。毛不易、郭顶等也属于“热度型”,他们都有几首歌在去年突然大热。
而“稳定型”的歌手,分享量最高的三位是薛之谦、林俊杰、陈奕迅。三人中,陈奕迅标准差最低、最稳健。薛之谦则比较特殊,他出新歌的频率很高,但几乎每首都能打入热门行列。因此,即便是Top10歌曲一直在更替,也能保持“高分享量+低标准差”的表现。
相比男歌手,女歌手的标准差偏低、分享量也偏低。正如前文所说,女歌手非常缺乏头部的稳定型选手(位于趋势线右下方,可以对比男歌手观察),除了庄心妍以外,平均分享量能上4万,且比较稳定的歌手基本没有。而天后如王菲、林忆莲,在图里的位置其实和男歌手里的张学友、张国荣很像,都是分享量中高、标准差很小的部位。
邓紫棋其实和薛之谦有相似之处。她发行新歌的频率高,并且能很快登上热门。而这里之所以位于趋势线上方,很可能是因为《光年之外》的爆红拉高了标准差。
流量包裹之下,同志仍需努力
或许有人还会好奇,既然这是一份流量排名,那所谓的“流量明星”们,排在哪里?
事实上,即使在朋友圈里,强大的粉丝效应依然存在。但是,这种流量的突增,往往只出现在新歌发布时,这大概得益于粉丝们的宣传、打歌。但是因为歌曲没有真正深入“大众”,热度不到一两月就会迅速衰退。
以鹿晗为例,8、9月分享量都较小,10月份新歌发布后分享量激增,11月又快速跌落:
吴亦凡,8月份因参加《中国新说唱》,歌曲热度较高,之后下降明显,中途还经历了Billboard打榜事件。尽管舆论纷纷扰扰,但至少分享量说明同志仍需努力。
蔡徐坤,8-9月连发新歌,分享量极高,但10月以后立刻回落。
作为一个比较私人的社交空间,朋友圈的私人性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更真实的受众情况。这也同时说明,一首歌、一个人要真正屹立,不仅需要持续的努力、不断经历浮浮沉沉,还要经历时间、大众的检验。所谓“流行音乐”,意义如同时尚,始终在追求着新鲜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不断的有人被抛下。要成为经典,唯有超越流行本身。
仅仅是半年的数据,我们就已见证了许多。
一些额外的奇谈
朋友圈分享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分享行为很多时候与人们的心境、社会环境相关联。
比如,教师节的9月,有1.5万人分享了宋祖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1994年,宋祖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这首歌,20多年过去,它仍然是许多人对于教师的第一联想曲目。国庆节的10月,6.1万人分享了汪峰的《我爱你中国》,另外有1.1万人分享孙楠的《红旗飘飘》,1936个人分享韩红的《我的祖国》。
更有趣的是11月,林志炫的《单身情歌》以6.7万的绝对优势领跑光棍节。另外,胡歌的《光棍》被分享了5058次。郭静的《单身美好》也有小幅上涨,不过仅有808次。
12月,陈奕迅成为“孤独的圣诞之King”——《圣诞结》被分享了18万次,《Lonely Christmas》6.2万次。张碧晨翻唱版的《圣诞结》也有1.1万次。而新晋的热门圣诞歌曲还有张艺兴的《When It's Christmas》,被分享了3.2万次。
最后,从季节来看,人们又喜欢分享什么呢?我们分享了去年冬天里,被分享的带“雪”或“冬”字的歌曲:
在《延禧攻略》和各大综艺推动下,《雪落下的声音》成为当之无愧的冬日主打歌。除此之外,薛之谦《认真的雪》、许嵩《断桥残雪》、陈慧娴《飘雪》、范晓萱《雪人》等,也是大众熟知的歌曲,可能提到“冬天”,就会自然的联想过去。不过,尽管歌曲相似,按下分享键的每个人,可能又有着属于自己的心情和故事了。
写在最后
“大众”是什么?我不知道。或许每一位自认为是“大众”的人,在这份排名里,都能看到自己“小众”的一面,看到其他人的选择。
这份数据是一个纯“流量”的排名。用户听歌、分享歌的原因五花八门,无论这些歌手的出身如何、流派所属、音乐是否“高级”、从什么渠道发布,都可能获得流量。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至少知道,周杰伦并没有独孤求败,以前的天王天后也并不都还在神坛上;新生的创作歌手并不少,流量明星也有无奈的一面;抖音成为重要的音乐传播渠道,通向娱乐和消费的商业在运作,其中充满机遇和变数……对于华语音乐来说,它如今呈现的格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远远复杂于2000年——那个我们内心感到最惊喜、最怀念的时代。
原标题:抱歉,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听周杰伦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