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安家》自开播以来,热度和收视率居高不下。这是六六自2009年《蜗居》之后,第二部以“房”为主题的编剧作品。
耀客传媒买下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的版权后,找到了六六,“他们希望我能写一个作品,对10年前的《蜗居》致以回应,也就是说10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句“10年后的回应”打动了六六。为了这个“回应”,《安家》还专门邀请了海清和郝平出演一对买房的医生夫妻,他们曾一起主演了《蜗居》,在其中为房奔忙。
《安家》海报
创作这部剧,六六采访了房地产中介行业中的很多人,从公司董事长,到普通业务员,她发现创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设定主角。“谁是我这个戏的主角?原型的寻找是最痛苦的,做那么多采访资料,你发现每个人都有故事。”她举例链家的创始人左晖,“他是个非常有故事的人,而且他改变了整个行业的业态。这样的人绝对是值得书写,但我是不是要把笔触放在这样的一个人身上?”
“好多人都跟我说,说‘房地产行业的人学历很低的,985为什么要去卖房子?’,但你知道吗?很多房地产公司的领导层是欧美留学回来的,讲一口地道的英语。”六六说道,“如果从故事的角度来讲,一个哈佛毕业的回来卖房子,是不是更具有吸引力?因为你人物的特异性很强,但我最终还是选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代表,为什么?就看你屁股是坐在哪里的?写作的人一定要永远记住,你的屁股要跟大众坐在一起。”
“你写的这个人物,观众在生活中天天能遇到,或者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剧中那个人的时候,才会有共鸣。我们每天写高富帅、白富美,激发了别人对那种生活的好奇和憧憬,但它不接地气,你看一乐。但你写一个普通人,每天为三餐衣食奔忙,有各自的痛苦,才是这个社会老百姓心有戚戚焉的故事。”
《安家》开机合影,当时剧名为《卖房子的人》,六六在后排左三
六六将《安家》的背景设定在上海,这是她熟悉的城市。另一方面,她笑道,上海的白领精英,进到楼里都是Angelina、Cici,而在地铁里、公交上、超市里,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时候,还不就是那个“李淑芬”“王建国”。“上海这个城市非常有意思,你永远看不出来,坐在你办公桌对面的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六六这样总结。“英雄不论出处”,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似乎是“房似锦”们最有可能靠自身奋斗和才华,改变命运的地方。
“房似锦”这个人物的原型,是六六从大量采访人物中挑选出来的,年轻,聪明,接地气,讨客户喜欢,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痕,带着一种蓬勃坚韧的顽强精神。孙俪在接到这个剧本后,很快决定出演。这是个和她过去出演过的大女主们不一样的人物,没有开挂的金手指,没有一路贵人相助家世加持,咬着牙从底层一路向上奋斗。为了这个角色,从造型到人物日常细节,处处可见用心。六六提到剧中房似锦的服装,全是淘宝买的,“五六十一件”。
相比《蜗居》,目前《安家》呈现出的,是群像化的,带着轻喜剧色彩的。但对六六来说,她也没觉得这是一部轻喜剧,“因为它挺尖锐的,很多正在发生的现实故事是很戳心的,只是语言风格上相对比较幽默。观众看到小楼在样板房上完厕所发现没水冲,观众都笑惨了,可他那一刻面对客户,得有多绝望?有的时候喜剧往往是眼泪构成的。”
六六,图片来自六六微博
【对话】
“真正想把事业做到极致的人,生活一点不复杂”
澎湃新闻:故事是围绕房产中介这个群体的生活和工作展开的,前期创作你是怎么去进行素材上的搜集工作的?
六六:这个相对来讲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个行业有一个特点,它的专业技能性比较低。我认为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最痛苦的是专业技能高、学历高那一部分人很难做准备。比方说医生, 一个《心术》,我做了两年的准备,我为了学中医都自己读了个硕士。但房地产中介这个行业的孩子们,他们有一个特点,其实他们比较简单,他的目标性也很清晰。技术处理方面,其实相对来讲难度比专业技能型要容易。
房地产行业的特点是门槛很低,它跟写作一样, 你认识几个字,你喜欢写作,你就可以开始写了,但是有没有人买你的作品是另当别论。那么房地产行业的人你会说话,你勤快,你在这个城市里面就已经可以开始工作了。他起薪会比较低,因为他们是业务提成制的,你能不能拿到你生活所需的那部分钱,就看你适不适合干这个。有些孩子天生特别适合,房似锦的人物原型,她说她从业的第一年自己都吓坏了,第一年她就拿了30多万。她特别适合干这个行业。
孙俪 饰 房似锦
澎湃新闻:孙俪对于这个人物的塑造,从前面几集就能看出她有很多非常用心的细节在其中。能不能聊聊这次合作中,你对她的一些观察?
六六:其实我对孙俪的了解更多是来自于她的朋友圈。我跟她有个共同之处,我俩的生活圈很简单,我不社交,她也不社交,我俩发的朋友圈,都是家里面做饭、带孩子这些事。 其实我认为“大道至简”,真正想把事业做到极致的人,生活一点不复杂,那种天天出去社交、混圈子、泡吧搞人际往来的人是做不到顶层的,或者做到顶层,他也站不久。
澎湃新闻:还是一个专注力的问题。
六六:她是非常专注的。据说她非常快就决定接这个剧本,在我和老板讨论她合适不合适的时候,她已经决定接了。当时我们在讨论,她就有很多的想法,她问了我很多的问题。最有意思的是,她问的问题,完全不是我这个角度能想到的。比如她会质疑这个人物性格的合理性,她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物?但你知道我写的这个人物,是我采访出来的,所以这个人合理不合理,我没有考虑过,我只是呈现,她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也没有考虑过。
但是后来孙俪特别逗,她找了个星盘师,给这个人算了一下命理星座,发现她就是这样。我就笑死了,我就觉得她的研究的方式很有趣,无论如何她一定要给这个角色找出行为方式的根据,所以她是个很认真准备的人。而且我们戏开拍前6个月,她已经开始背台词了。 她背台词不仅仅是背自己的,对手演员的也都背下来。她是一个极其用功,极其投入的人,而且她也不瞎接剧本, 她要是碰不到喜欢的她就不演。我和她这一点挺像的,我没碰到喜欢的角色我就不写,无论告诉我价多高,我没有感觉,我就是写不出来。我说这个其实跟爱情是一样的,我不爱你,你是总统都没有用。
《安家》剧照
澎湃新闻:编剧来说的话,很少有人像你这样,遇到一个喜欢的题材就写,但没遇到的情况下就不写,按自己的节奏来,你怎么去保持这种从容的心态呢?
六六:我不从容,我写戏的时候,你知道这跟风投是一样的,我的剧本出来以前,也不会有人买,你得是好剧本别人才买你。所以每一次写戏对我来讲,我花5、6年,3、4年的时间就是一个赌博,那我怎么敢下这个注呢?这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你不能听别人的意见,你要发自自己内心喜欢。因为听别人的意见,你写了以后别人不替你买单,那你不是很痛苦,你觉得辜负了你的创作。那我为自己写的,我就是这样,算我眼光不好呗。我下注是因为我喜欢,那输了就输了。就好像我爱过这个人,离婚了就离婚了,离婚了不能够否定我过去曾经爱过他。
“我敢写,肯定是因为它存在”
澎湃新闻:剧集播到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争议,就比如说朱闪闪这个角色,观众普遍反映说这样的一个人在中介公司两年没被开除,挺不真实的?
六六:你们看到后面,会好喜欢朱闪闪,她会给你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而且这个演员演得太好了,把朱闪闪的憨劲儿演得好真实。我相信你在这个行业,你也会发现,不是每个记者都很厉害,对吧? 也是有憨憨的老是踩不着点,每次写作出来稿子都被毙掉的人,对不对?
孙佳雨 饰 朱闪闪
澎湃新闻:另一个争议是大家提到女主为卖出跑道房,装修了这套房子。观众质疑房地产中间不太可能会为了卖出一套跑道房,费这么大功夫?
六六:我认为观众最有意思的一点,他大概一生就买一次房,最多两次,然后他质疑的是谁呢?质疑采访过买卖房故事1000套以上的人,这就是我觉得特别不能够理解的。因为我敢写,肯定是因为它存在,而且上海有专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就是做这个工作的,把老破小的房子通过改造变成新装修,卖出个好价钱。这样的人存在,这样的消费群体也存在,你们一定要注意,龚蓓蓓和她老公是什么人?他们两个是医生,时间是非常值钱的,而且工作很忙,他们没有时间搞装修。 如果一套符合他们心意的、装修好的房子出现在面前,他们是愿意出钱的。我相信上海现在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澎湃新闻: 相对于原版《卖房子的女人》有些猎奇和夸张地去展示房地产中介这个行业,《安家》则超出了房产中介行业范畴,涉及了更多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也包括家庭纠纷,小三出轨这样的一些议题。 这部分内容是你在创作过程中最有表达欲的部分吗?
六六:其实这部戏我很难说它是改编剧,因为我本身也不太改编,所以对改编的定义,我本身做的就不好。耀客当时买了版权,希望我写个中国房地产中介的故事。最主要打动我的地方是,他们希望我能写一个作品,对10年前的《蜗居》致以回应,也就是说10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房价的状况、人们的生活表达,我想写一部这样的戏。但我只能写我自己想写的戏,但他们有版权,我觉得我也得用一点,不然不尊重人家,花钱买了,结果你没用。所以借用了一些原版权方的元素。 对我来讲,原作里很日本化的部分我全都去掉了,因为在中国不可能发生。我把一些有可能共情的部分,能借鉴的我拿过来,加上前情后事。
《蜗居》海报
澎湃新闻:像你刚说,想做一个向10年前的《蜗居》致以回应的作品,那你觉得在《蜗居》之后,这10年,你所看到的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尤其在买房这件事情上。
六六:我个人觉得未来房价应该不是困扰中国人的一个问题了,除了大城市还会有,其他地方不会有。因为人口在减少,幼儿园的数量都在减少。所以未来最早一批有房子的人过世以后,他们的房产给子女,以后房子应该不是问题。
澎湃新闻:你这个预期和10年之前大家的焦虑是很不一样的。但目前在《安家》中,好像还是能看到买房者很焦虑的情绪?
六六:焦虑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把房子当成“家”,你焦虑的不是房产而是“家”。比方说要不要写儿媳妇的名字,这个涉及到的是家庭关系:我们未来会不会和谐的相处?要不要住在一起?所以我认为把我们所有的焦虑归结于房子或者房价,这是不公平的。
澎湃新闻:在买房卖房的故事里面,其实你很想去讲的一个东西是关于中国人对家的一个观念?
六六: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国外哪有什么买房子要加儿媳妇名这事儿,大家都没有婆媳关系的问题, 国外也不存在说“夫妻俩买房一定要买一间父母来住的房子”这个问题,大家都不住一块。所以这个问题是中国独有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写戏只能写中国人的戏,写不了好莱坞的戏,你文化背景不一样,理解也不同。
“安家五子”
澎湃新闻: 那这样来说的话,确实目前《安家》这个名字其实是比《卖房子的人》要贴切很多的。
六六:是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文化观点。我前两天遇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一个中国台湾人娶了日本太太,他告诉我一件事,我觉得很诧异。他说他的岳母在他们家养老,80多岁了,跟他们住在一起,我说我们大陆也是这样,都是女孩照顾父母。他说不是,他说我的老婆把她妈妈接到这来,跟我们过的原因是因为我,因为在我的观念里面有“孝道”,日本人没有孝文化,老了以后都进养老院,孩子们全部不管,我是觉得老人太可怜了。你看,也就是说这个日本女人嫁了个中国男人以后,她的文化根基都发生改变。在日本的文化里面是没有“遗产”、“孝道”这两个概念的。你没有看过日本人写戏,说把我的房子给我的孩子,你知道什么原因?因为在日本,如果父母想把房子留给孩子,孩子要交高额遗产税,现金,谁都交不起。
“孝文化的丢失是很可惜的”
澎湃新闻:你刚才谈到,未来房子在中国家庭中的重要性可能会降低。而像中国人,是把家的概念和房子捆绑得非常紧,那你觉得在未来,房子重要性的降低,会不会使家庭这个概念也发生改变?
六六:我觉得会,我觉得我儿子这一代,他们“孝道”的观念会变淡。 因为现在是世界村了,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但在我个人的观念里面,对父母尽孝这件事情,是中国高度文明的象征。因为父母都知道对自己子女好,这是天性。你不对你幼小的孩子好, 他就活不下来,在自然界会被淘汰。所以母爱父爱这个东西是天性。
但是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从天性变为人性,这就是文明的表现。 什么意思呢?人类为什么会有群体生活?为什么互相照应?是因为人类本身,从上天赋予的能力来看,既不是爬得很高的,又不是跑得很快的,也不是猎杀能力很强的,你只能够群体行动,最终才能站在食物链的顶峰,在这里就体现出对老人和孩子的照顾的重要性。中国文化里面,孝是什么?教之所有也,孝这个字是教育发源的地方。我认为在中国文化里面,孝文化的丢失是会很可惜的。
罗晋(左)饰 徐文昌
澎湃新闻: 那如果房子在家庭中的重要性降低了之后,我们去维护家庭这个概念的方式,可能就会少了很多经济捆绑,变成更为纯粹的情感羁绊?
六六:我觉得未来家的概念会比较淡,尤其是像现在这种微博、微信这种家庭联系,网络电话这些,其实未来父母和子女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关系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也很担心未来家庭的概念,房子可能还是要买,但家这个概念有可能会淡。我们有时候慢慢就倾向于西方社会,松散性结合,逢年过节聚一下,偶尔打个电话,我觉得这有可能是未来家的常态,不像过去三世、四世同堂了。
澎湃新闻:你是有幼教背景的,那基于你的担心,能不能给现在的年轻父母也好,给中国家庭也好,一些教育方面的建议呢?如何让亲子之间或者几代人之间,未来能尽量保持“家”的凝聚力和紧密性?
六六:这个很难,你知道吗?很难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独立性越来越强了,跟过去不一样,现在我们文化的扭转,有一点接受了西方的影响,就是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这个文化在中国过去几千年都不存在。我们以前认为孩子怎么能有自己的个性呢?不是应该父母说了算吗?现在不可以,现在你要问他的心理感受,要尊重他的想法。我问我儿子,妈妈老了以后,你会跟妈妈在一起过吗?这在过去需要问吗?这是必然的,尤其是我只有一个儿子。你知道我儿子说什么?“我得问我老婆同意不同意”。我说你为一个还没出现在你生活中的女人,得罪了已经在你生活中的女人,划算吗?实际上现在孩子已经变了。
澎湃新闻:这两年很多作品像《都挺好》《欢乐颂》,包括这次《安家》里,都出现了一个奇葩母亲的角色。房似锦是很糟糕的原生家庭里出来的,而且她一直在努力试图摆脱家庭的束缚,这一点其实蛮想听你聊一聊。
六六:因为我说句实话,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我相信这么多故事的重复,已经证明这种事情在中国是常态,而不是变态。我采访的这个原型的主人公特别有意思,她跟我说他们家的故事,说她妈问她要钱,说你弟弟好可怜,昨天晚上吃的方便面。她说:我弟弟吃个方便面,我妈就觉得他可怜了,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一饿三四天,就喝点白水,我妈也无所谓。她说这个话的时候笑盈盈的,我听了都快哭了。所以你就知道,我也搞不懂为什么,中国的父母对儿子看得这么重。写这个戏的时候,我也是觉得,她原型的故事就放在这里,你添一点减一点都不合适,所以我就还是忠实的就这样放进去,连采访都放进去。
澎湃新闻:前面我们谈到了“孝道”,你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精华的一部分,但同时你又写了房似锦这个角色,那“孝道”这个东西,对她是个非常可怕的紧箍咒。其实也是蛮有意思的对比,这部分创作你的考虑是?
六六:能怎么办呢?原生家庭她摆脱不了,你说你断绝关系不回家,很难,刚开始和家庭保持联系是因为她爷爷,爷爷把她带大有感情,等爷爷走了,她还有弟弟,弟弟对她没有不好。人有感情的对吧?实际上你看这个戏,另一个角色徐姑姑。徐姑姑就是典型的无父无母,没有亲人。他妈妈跳楼了,他跟他爸断绝关系了。是不是跟家庭决裂的人就幸福了?一点都不幸福,没有归宿。 所以最终房似锦把她弟弟接到城里来,跟他们一起创业的是徐姑姑。为什么?因为他是渴望有家庭的,渴望能找到归宿的,而最后这个归宿房似锦帮他解决了。我觉得每个人都能说的好像很决绝,说为什么不跟家庭断绝关系?你怎么不断?但其实是没那么简单的。
原标题:《安家》编剧六六:我敢这么写,因为是真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