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整天觉得自己得了大病?这是疑病症

健康人报周晋羽2018-07-18 13:17

指导专家:曾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渝中院区门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三全天,周四上午)

健康第一,可有些人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旦身体出现一点不舒服的症状,他们便会陷入无病呻吟的状态并且反复求医问药。真是身体出了毛病?其实不然,他们有可能患上了疑病症。

同事心梗去世 她整天觉得自己得了大病

刚50岁的许女士家住南岸区,身体状况一直挺健康的。半年前,她的一位关系非常好的同事因心梗不幸去世,这使许女士对身体状况产生了担忧。

前段日子,她自觉心慌、气短、老是头晕、头胀,自己是不是也得了什么病?徐女士陷入了紧张和恐惧中。她就立即去医院就诊,经检查后,并未发现什么异常。从医院回来后,许女士仍疑虑重重。其后,她走遍了全市的各大医院,要求做彻底的检查,还对照自己的症状,反复查找医学书籍。

尽管每次医生都说,她身体各项指标都显示正常,但仍改变不了她的“自我诊断”。她甚至怀疑是医生误诊,也担心是医疗器械没能检查出她的“病”。于是,许女士整天生活在自我恐惧中,既不能安心上班,也无法过正常的日子。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 曾妍表示,像许女士这样“没病找病”的现象,许多人都有,中老年人多见,但近年来青壮年发病的也越来越多。实际上,这是一种叫做“疑病症”的心理障碍。

敏感多疑者易得疑病症

曾妍医生介绍,疑病症是一种心理疾病,通常是由于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曲解医生的言语和缺乏医学知识,误信不正确的科普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紧张和担心。

曾妍医生告诉记者,患者病前往往性格过度敏感、多疑、固执、紧张,会由于身体疾病、环境变迁、生理心理条件等因素改变而引发疑病症,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也会使患者产生焦虑与恐惧。

此外,一些社会因素,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朋友交往减少,孤独,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

心理疾病也会导致身体不适

据了解,在疑病症的人群中,40~50 岁的人群以及独居老人比重较大。这些并不是他们的幻想,而是真的感到疼痛。不少病人不仅仅是因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不安全感而患上了疑病症的,更是他们把外界压力造成的内心焦虑转移到了身体上。

曾妍医生指出,人在紧张、焦虑和恐惧时,身体的确会发生反应,心悸、打嗝、胃泛酸水或者吃不下饭。大部分人会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心情不好,但是有的人却对自己的情绪没有自觉意识,就会认为自己的心脏、肠胃出了问题。为了回避来自外界的精神压力,精神上的痛苦慢慢地转化成了身体上的痛苦。

所以,疑病症确实会导致身体的不适。据曾妍医生介绍,说疑病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变化多端,其中最常见的是疼痛,约占病人总数的2/3,部位可在头部、背部等处,病人对疼痛的描述通常比较含糊。

疑病症也需要先确诊再对症治疗

曾妍医生强调,但疑病症这顶帽子不能乱扣,要经过诊断后才能对症治疗。而诊断疑病症的要点为:症状至少持续3 个月以上,但经检查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存在;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影响其原本的生活;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依据,反复就医或者反复检查,但检查结果没有异常或医生的合理解释也不能打消顾虑。

目前,轻度的疑病症以心理治疗为主,而中重度的疑病症则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曾妍医生提出,疑病症患者要注意识别和消除心理压力。此外,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尝试培养养花、钓鱼、下棋等兴趣,每天坚持体育运动,分散对身体健康的高度注意力,战胜消极、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

经过治疗 她的“病”终于好了

许女士的“病”在连续不断的检查中越来越严重。直到有一天,有熟人介绍她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门诊,进行了心理检查、测试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节和药物治疗,许女士逐渐从原来的偏执中跳出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并非身体疾病。曾妍引导许女士应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避免通过看书、上网等方式给自己看病、作诊断。保持与朋友的交往,化解压力。适当锻炼,强身健体。如今,许女士的情况已经有了明显好转,能正常开展工作了。

《健康人报》热线:139-8309-0574,为您提供健康帮助。

责编上游健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