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把脚当回事儿!糖尿病患者警惕足部又凉又麻
日常工作、生活中,无论站立、行走都离不开脚。普通人很难想象一旦没了“脚”怎么办,但这种情况在糖尿病群体中却不罕见。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自己患了糖尿病足,一定要及时治疗,拖延下去,就可能有截肢危险。
指导专家:陈忠勇,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万家燕医院创伤修复科主任。《中华烧伤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特邀编委,《西北国防医学杂志》特邀编委。擅长各种烧伤治疗,疤痕整形,各种创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整形修复,皮肤浅表肿瘤切除修复,褥疮、糖尿病足等慢性创面的修复,以及美容整形。(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糖尿病足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近日,家住大渡口的李峰因足部溃疡住进医院,溃烂处深达1cm,65岁的李峰有5年糖尿病史,最近他发现自己的脚底火辣辣的疼,等忙完后脱下鞋来一看,原来脚底被磨破了皮。当时他并未在意,不料小小的破皮竟久久不愈合,并且开始溃烂。发现不对的他,这才前去医院诊治。
他的主治医生、万家燕创伤修复科主任陈忠勇告诉记者:“糖尿病足本身病情重危害大。糖尿病足反映了糖尿病造成足部神经、血管的病变,并导致局部组织的破溃、感染、骨髓炎、坏疽等,局部治疗通常非常困难,甚至可能被要求进行截肢或截趾。”他提醒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患者不仅可合并心脑血管病,而且可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综合征,以及因足部感染扩散导致全身脓毒症,甚至危及生命。
同时,陈主任表示,节假日期间,创面尚未恢复的糖尿病足患者是不能回家居住的,只有处在康复期并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向医生申请,但回家以后一定要注意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戒烟戒酒等等。
足部迟钝、出现溃疡警惕糖尿病足前兆
糖尿病足是下肢的神经、血管病变导致的溃疡。其症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足部感觉迟钝、有脚踩棉絮感
下肢神经的病变,会使患者的下肢皮肤出现因无汗而干燥,并且肢端会伴有刺痛、灼痛、麻木、甚至感觉迟钝或丧失,其特点是呈袜套样改变,或者有脚踩棉絮感。由于缺血等造成下肢营养不良,甚至肌肉萎缩,会使得足部出现畸形。
2.下肢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肌肉萎缩
下肢缺血常常带来下肢皮肤、血管的一些改变。由于营养不良,肌肉出现萎缩,皮肤变得干燥弹性差,皮肤温度也会降低,并且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下肢的动脉搏动会减弱或消失,并且在血管狭窄处可能闻血管杂音。
3.走路不便、间歇性跛行
糖尿病足所引起的下肢较为早期的表现是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主要原因是,下肢较轻微的缺血,使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开始出现乏力、麻木等表现。其特点是停止行走或休息后可使下肢乏力、麻木的症状得到缓解。但是当缺血进一步加重,便会出现休息痛。
所谓的休息痛就是在不行走、不运动的静息状态下也会疼痛。这种疼痛主要出现在脚趾或者足部的远端,具有夜间加重、卧位时加剧、保持下肢下垂时可以缓解的特点。
4.肢端出现溃疡、坏疽
这是糖尿病足较严重的状态了,出现坏疽的患者常常伴有大动脉闭塞和足趾溃疡。溃疡的好发部位为前足底部,一般可分为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和混合性溃疡。同时,陈主任表示,糖尿病肢端坏疽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如果患者出现了知觉神经障碍以及痛觉或温觉麻痹时,应该特别注意防止发生烫伤和外伤,以免伤情进一步恶化。
教糖尿病患者学会7招保护足部
陈主任提醒,随着天气逐渐转冷,糖尿病患者除了注意天气变化、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外,足部护理还应注意以下7个问题。
1.注意足部保暖。保证足部血液循环,避免脚长期暴露于寒冷或潮湿环境。
2.每天晚上睡前应用温热水泡洗双脚,并检查足部及趾间皮肤,看看是否有擦伤及破损。
3.鞋袜要柔软合适,不宜过紧、过硬,也不宜远距离步行,以免足部磨损。
4.有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下肢及足部检查,对下肢并发症进行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糖尿病患者保护足部。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双足胼胝、鸡眼等,要保持鞋袜清洁宽松、柔软合脚、透气要良好,糖尿病患者保护足部不宜赤脚行走,以免给脚部扎上伤口。
6.进行适当的运动。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动量如散步、快步走、原地踏步、提脚跟脚尖运动、弯膝下蹲运动、甩腿运动等,每天坚持40分钟左右为宜。
7.发现足部伤口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糖尿病患者脚部伤口不容忽视,一经发现,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治疗,将糖尿病足扼杀在摇篮里。如果拖延下去,创面可能会持续溃烂,发展至重度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