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系列报道 | 照顾“痴呆”老伴,你需要“情绪发泄”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就是平日里大家所称的“老年痴呆症”,目前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居世界之首,而且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但对于此病目前还未有可逆转的治疗方法,唯有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还能延缓病情发展。那么,如何照顾患者,照顾患者的人自身又需要注意些什么?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邀请老年精神科专家对此进行系列讲解。
门诊故事》》
照顾老伴自己也患上抑郁症
王国英的老伴今年73岁,几年前得了老年痴呆,在患病开始的阶段,他开始频繁忘事,甚至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你的老伴找到了,快来接他回家吧。”几年来,王国英不知接到过多少个这样的电话。“到了后来,我产生了幻听的症状,只要老伴一出门,我就感觉电话在响。”几次找人的经历后,王国英的心理焦虑越来越严重,睡眠受到了很大影响。随着病情加重,王国英开始不让老伴出远门了。但之后老伴经常半夜起来在屋中转悠,任凭家人怎么劝说,他都不听。王国英咨询医生后了解到,这是老年痴呆病情加重的表现。本就经常失眠的刘建英,几乎整夜都不能安然入睡,身心疲惫照顾老伴力不从心。
“我的钱在哪儿,是不是你偷的?”王国英经常承受老伴这样的冤枉。因为健忘,老伴前一分钟放的钱,后一分钟就找不到了,但每次受到责怪的都是王国英。“我真的感觉太委屈了,而且不是一次两次。”王国英说,有时自己实在忍不住,就要和老伴吵架。但吵架后,她也无法释放情绪,一方面觉得老伴生病,自己让着他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焦虑失眠等负面情绪在她身上越来越集中,前不久,王国英诊断为患有抑郁症,失眠、焦虑及厌食症状十分严重。
心灵解码》》
患者的猜忌攻击、作息异常会引发家属焦虑
“像王国英这样因为照顾家里的老年痴呆患者而患上抑郁症的病人,在门诊其实不在少数,但大部分都是失眠、头痛、厌食很严重后才到门诊就诊,一般对照顾者的身心关注太少。”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曹国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得了老年痴呆症后,患者的情绪、人格等方面都可能发生剧烈转变。刚开始时还可以理解和忍受,但时间一长,必定会对照顾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工作繁重琐碎,很多病人日夜颠倒,行为异常,还会猜忌、攻击,这就导致了照顾者也要配合患者的起居,适应患者的情绪变化。日复一日长期操劳身体健康状况极度下降,这种疲惫的状态也会引发心理上的疲惫感。”曹国兴说,美国曾经对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的调查显示,76%的照顾者出现焦虑,42%出现抑郁症状。
无法沟通让照料者内心痛苦加剧
而且老年痴呆患者由于病情导致认知功能异常,照顾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就变得十分困难,同时照顾者得不到患者的情感回应和支持,内心往往承受着比患者更巨大的痛苦。曹国兴表示,“如果是肿瘤病人,他们能够理解你是为他好,而老年痴呆症患者因为认知能力退化,他就跟你反着干,你越细心照顾,他越觉得你要害她。”这样长期以往,照顾者会越来越焦虑和抑郁。他表示,照顾痴呆症患者是一条漫长而坎坷的路,由于需要长时间陪伴在患者身边,缺乏社交生活和娱乐活动,照顾者会更容易出现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
专家支招》》
照顾者要先照顾好自己
面临这样一种长时间的压力,家属们该如何调节?曹国兴提醒,照顾者应先照顾好自己再照顾患病的家人。
1.照顾者一定要对这个疾病进行了解,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包括对痴呆症症状的认识及护理技能的培养,能及时正确处理痴呆症的行为异常问题,减少无助感。
2.照顾者想要不被老年痴呆患者的情绪影响。要时刻提醒自己,患者的情绪改变是一种疾病,并不是针对照顾者的情绪,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心理暗示。
3.每天至少外出1小时散步,减缓心理压力。多数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属选择居家照护,不少人甚至罹患忧郁症,没有及时就医,也不懂得减压。曹国兴建议,照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人每天至少外出1小时散步,减缓心理压力。
保持社交找到自己的“发泄途径”
在减缓心理压力方面,曹国兴还表示,很多家人为了照顾病人,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生活,整天24小时围着病人转,如此一来,大量的负面情绪无法得到释放。因此,他还提醒照顾者还要尽量保持自己的社交圈子。
1.保持社交:尽量保持原有的社交圈子及正常社交活动,哪怕只是外出买菜途中,与之前在小区的朋友们聊一聊,也能有助于缓解照顾病人带来的压力,保持乐观情绪。
2.善于求助:在出现频繁乏力、缺乏生活动力、备感无助等不良情况时,及时向他人求助或请求采取针对性调整治疗,最好有另外的家人能轮流照顾病人,让照料者有一个缓冲的休息时间。
3.合理休息:中期老年痴呆患者可能出现日夜颠倒、四处游走等情况,照顾者应针对情况调整休息时间,保持体力。
4.亲友串门:家人、亲友等加强对照顾者的关爱,甚至建议成立照顾者小组,交流看护心得、缓解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