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服用中药、药酒变“黄人”,药物性肝损伤需警惕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对健康质量的追求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因此,生活中这些现象屡见不鲜:一不舒服就吃药或自行随意服药,没有病却买了一大堆中草药、保健品服用。很多时候,这些做法可能没让身体康复反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很常见的就是药物性肝损伤。最近,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就接诊了一位因乱吃中药引发肝功能严重受损的女性患者。
乱吃中药、喝药酒一个月后变“黄人”
今年40岁的张女士家住江北区,她一向崇尚各种中医疗法,也对一些中药材小有研究,认为服用中药是调理身体的,不像西药那样对身体有副作用。平时,一旦身体有个什么小病小痛的,她也会自己到中药材市场买点药回家熬制。
一个月前,张女士出现了明显的肩关节疼痛,抬手、活动时肩部又酸又疼,于是她向小区中药馆相熟的朋友打听了一个缓解疼痛的中药方子,还在邻居推荐下购买了一种听说疗效不错的药酒,自己在家每天吃中药,喝药酒。殊不知,一个月后,张女士出现了明显的乏力、食欲下降、厌油、腹胀等症状,皮肤、眼睛也变得很黄,她这才赶紧来到附二院江南院区的感染与肝病中心就诊。
经医生检查,张女士血液中的总胆红素超过正常人的30倍,转氨酶明显升高,凝血功能也出现了异常,这是肝细胞严重受损的表现,接诊的医生在排除了其他肝病的可能性后,判断张女士是因吃盲目中药、喝药酒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遂立即安排张女士住院,经过约一星期治疗,张女士的肝损伤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我国有20%的急性肝损伤是由药物引起
据统计,在我们国家,有20%的急性肝损伤是由药物引起的,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则占整个药物肝损伤的51%以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蔡大川介绍,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现在不少药物都较易获得,比如各大药房都能买到非处方药物,中药材市场可以买到中草药;并且,不少人群对中药材盲目进补和依赖,这些都是门诊中患上药物性肝损伤病人较常见的发病原因。”蔡大川表示。
中草药也是药不能盲目服用
蔡大川告诉记者,像案例中张女士这样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数,喜欢服用中草药治疗、调理身体,没事就补一补,调一调,所以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越来越多见。据统计,有200多种中药都可以引起肝损害,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和一般的药物性肝损伤都是相似的,但是以远期慢性的药物性肝损害表现为主,不像一些西药那样吃了以后马上就表现出急性药物性肝衰竭。
所以,很多人在服中药后很长时间甚至几年后才出现肝损伤的表现,这种慢性肝损害往往会被忽视,当然也有少数急性,比如关节疼痛吃过中药后很快出现黄疸,只是数量比较少。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服药后短期内出现呕吐、乏力、皮肤黏膜出现黄染,甚至是肝衰竭,这种情况容易识别。
慢病患者长期服药需注意药物性肝损伤发生
蔡大川认为,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吃药如同“家常便饭”,规范的药物需要遵医嘱服用,但也不能忽视这些药物往往对肝脏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对肝脏的损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恶心、乏力、肝区不适、皮肤黏膜黄染要警惕
蔡大川表示,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中药和西药诊断相同,主要采用排他性诊断。比如有的患者可能那几天关节疼,或者为了治疗皮肤病就吃了几副中药,然后就开始觉得胃不舒服,眼白和小便发黄,去医院就诊,经过医生检查排除其他肝病后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
因此,蔡大川提醒,服用中药或其他药物后出现恶心、乏力、肝区不适、皮肤黏膜黄染等临床症状要想到有药物性肝损害的可能,及时到医院就诊。
药物性肝损伤应重在预防,规范化治疗
在确诊了药物性肝损伤后,首先,要停用造成肝损伤的药物,再根据肝脏损伤的程度不同给予相应的保肝治疗。对于中药造成重症肝损害或肝衰竭的患者,需要采取人工肝等治疗方法,如果是慢性肝衰竭或人工肝治疗效果不佳,就可能得做肝移植手术挽救生命。
“总的来说,药物性肝损伤应重在预防,提高大众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视,加强疾病科普宣传力度,‘是药三分毒’,合理规范地用药是关键,需要用药时,无论中西药物,都建议去正规、有资质的医院开药。对于已经出现的肝脏问题,规范化治疗,适应性用药是首要。”蔡大川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