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秋收秋种一线见闻
金秋十月,燕赵大地秋粮陆续收获,各种经济作物次第成熟,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繁忙,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河北省磁县磁州镇黄官营村种粮大户黄树强在村里流转了700多亩耕地,一条村路将他流转的耕地分割成两大块。今年黄树强在路的一侧试验了耐密高产抗倒玉米品种,一亩地能种5500株左右,比普通品种多1000多株,亩产量超过800公斤,另一侧种植的普通品种,亩产量不到700公斤。
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河北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农技骨干、“一村一名农技员”三支队伍作用,深入开展粮食精细精准科学管理,统筹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强化病虫害监测防治,力促粮食稳产增产。
磁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李树洋说,全县大部分秋粮今年继续增产也受益于更加精细化的田间管理。磁县在全县10万余亩农田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节肥的基础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在玉米收割前一个月通过无人机进行“一喷多促”统防统治,进一步提升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明年产量还有提升空间。”黄树强说,明年他计划进一步扩大耐密高产抗倒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
在做好秋收工作的同时,河北积极推动秋种工作有序开展。魏县爱耕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西林说,收完玉米马上就播种冬小麦,几乎无缝衔接。“小麦播种机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线路在田间来回穿梭,解决了播行不直问题。”
国网邯郸市肥乡区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卜炳印近期也格外繁忙,他说,近期区域内的粮食烘干企业,设备每天运行10多个小时,他利用一早一晚时间对厂区内用电线路、电力设备进行全面“诊断”,确保安全可靠用电;同时再有1个月当地小麦就要浇灌“越冬水”,平日需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对区域内机井进行排查,备足各类抢修物资,保证农民正常用水。
近期,河北各地经济作物也陆续迎来收获。在安国市,当地种植的半夏、防风、威灵仙等中药材喜获丰收,机械化作业成为田间一道风景线。
安国市药都街道西各堡村村民李建庄今年种植了1000多亩威灵仙,他说,威灵仙是根部入药,其根上存在很多细小须根,以前多是人工采挖,不仅成本高,还容易影响品质,这两年借助农机,有效降低中药材收割破损率,实现降本增效。
农业智慧化的发展也进一步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空气温度28.08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70.85%,土壤湿度40.7%……”在馆陶县黄瓜小镇有机黄瓜种植基地种植大棚,基地负责人王鑫拿着手机读着数值告诉记者,目前的环境适宜这个阶段黄瓜的生长,预计还有两三天就可以采摘。
王鑫说,这些实时记录的数据由分布在棚内的传感设备采集传输,一旦数值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通过手机可以调整卷帘、通风等,确保黄瓜正常生长。
河北玉锋实业集团是一家以粮食加工为主的企业,近期每天约有650辆卡车拉载新玉米进厂卸货,总重量2万吨左右,这些玉米从入库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初加工、深加工,转化成淀粉、玉米胚芽油、动物饲料等系列产品,并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玉米机械化种植程度提高,规范化种植越来越成熟,使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在持续提升,为公司的玉米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得益于此,近年来公司生产的一些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发展。”河北玉锋实业集团副总经理齐广波说。
原标题:河北秋收秋种一线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