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偷酒喝 今天成酿酒师 他想把“独门”技艺申报非遗
望仙酒厂外景 受访者供图
望仙酒厂的工人正在劳作
李应强(右)参加央视《影响力对话》录制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消息,从10岁开始偷喝白酒,20多岁投身酿酒,如今54岁的李应强已经与酒打了半辈子交道。作为国家一级酿酒师、品酒师,李应强通过改变“固态发酵”技术,研发出独具特色的糯谷酒,帮助其创办的望仙酒厂成为一家年产值达5000万元的酒企。
懂酒之人通常不爱牛饮,李应强也自称酒量很差,半斤就醉。“传承父辈‘酿心’,做百年酒庄。”18日,李应强告诉记者,他准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父辈传下来的“独门”酿酒技艺传承下去。
天生结缘
幼年因偷酒喝曾挨父亲揍
李应强看上去并不像嗜酒之人,笔挺的衬衫,儒雅的举止,让他少了一份饮者的豪迈。不过与一般商人爱在办公室放置书籍不同,李应强的“书柜”里全是珍藏多年的白酒。酒之于他,并不是“豪饮消愁”的爱好,而是文化和传承。
由于祖辈三代酿酒,李应强从小便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看着父辈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幼年的他便对酒产生了浓厚兴趣,“是什么琼浆玉液,让大人们喝得如此尽兴?”带着疑问,李应强在10岁那年第一次偷偷撬开了父亲的酒瓶。从此,偷大人的酒喝,成为李应强童年刺激而冒险的游戏。他告诉记者,记得一年寒假,他竟然不知不觉地把一瓶父亲藏的白酒喝光了。“当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酒是要凭票买的,父亲发现我偷酒之后,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中专毕业,他被分配到原涪陵地区曲酒厂。“我是学财会的,然而去了单位发现办公室并没有我的位置,后来在保卫员和酿酒工人之间,我无奈选择了后者。”童年偷酒喝时的甘甜滋味,并未延续到之后的酿酒工作中。作为学徒,李应强每天必须要下到2~3米深的酒窖里翻腾酒糟,繁重的体力活,加之酒窖里浓烈的酒酸味,让李应强一度想过放弃。“当时我的同学都坐办公室,当时在外面,我都不敢告诉朋友自己在酒厂当学徒的事实。”李应强回忆,还好当时父亲的劝说让他打消了念头,“要把祖辈的酿酒工艺传承下去”的想法,第一次在他心中萌芽。
子承父业
“酒痴”迎来人生事业拐点
1984年,李应强终于迎来了事业的拐点。由于培养后备人才的需要,他被单位派往泸州老窖酒厂学习先进的酿造技术,泸州之行不仅打开了李应强的见识,同时也让他真正感受到酿酒的趣味和酒文化的魅力。
“在中国传统的七十二行中,酿酒排名最后一行,因为工作辛苦、环境差,很多人都难以坚持。但酿酒也是一门艺术活,因为就算是用同样的操作工艺和手法,每一次酿出的酒都不一样。”在李应强看来,捉摸不定的神秘感正是酿酒吸引他的地方。
1998年,李应强从单位辞职,回到涪陵蔺市的大山中,承接了父亲创办的酒厂。与其说是酒厂,不如说是隐藏在山间的一家小作坊。不过由于为人忠厚,从不“掺假水”,李应强家生产的白酒早已在当地有口皆碑。他接手没多久,小作坊的年产量就达到300吨,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
由于当时已经达到饱和生产,酒厂亟需扩大规模,李应强在选址上遇到了难题。他说,酒厂所处的山中,有座望仙台寺,所以得名望仙山。因为长期使用山上冷沙黄泥浸透出“望仙神泉”酿酒,所以李应强父亲把出产的酒取名为望仙酒。考虑运输、地势的原因,有人建议李应强把厂址往山下搬迁,然而,在他心中却割舍不下父亲留下的传统工艺以及天然的水源。一番挣扎后,最终李应强斥资3000多万,在半山腰修建了新厂,并通过引流,保留了“望仙神泉”的水源。李应强说,“高山藏幽谷,江河隐玄机。望仙酒能畅销市场,首先得益于望仙山的好山好水,这也是我不愿离开的原因。”
匠人精神
计划把酿酒技艺申报非遗
“水是酒之血,除了水源之外,酿酒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粮、曲、勾调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共同构建起酒的骨、肉、魂。”如何构建起酒的血肉和灵魂,使之丰满,李应强没少下功夫。为此,他还专门考取了国家一级酿酒师和品酒师的职称,以便攻克技术难题。问及成功的秘诀,李应强告诉记者,除了独家的酿造工艺外,望仙酒最大的特点是秉承传统的制作工艺。在望仙酒厂记者看到,即使在工业化程度颇高的当下,酒厂的工人依然还在用竹箢摊粮食。李应强告诉记者,这是由于竹箢上附着有野生的酵母菌,对粮食发酵有帮助,使得酿出的酒体更加丰富。
众所周知,酒水行业竞争一向很激烈,面对市场竞争,李应强通过多年研究,改进了“固态发酵”技术,于2005年研发出了一种用糯谷和糯高粱酿造的糯谷酒。他表示,由于糯谷和糯高粱属于支链淀粉,与精高粱酿造酒比较,出酒率更高,味道更丰满。不过由于原料不同,用糯谷酿造的酒很难提纯出高度白酒,这也为望仙糯谷酒筑起了商业壁垒。由于糯谷酒醇和绵软、甘冽净爽,颇受市场欢迎,如今酒厂的年产量已到1000吨,销售额达5000多万,其中糯谷酒占据其中70%的销售份额。
“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酿酒上,酒对我而言,已经超越了本身,而是代表着一种文化和传承。”李应强介绍,明年他将把家族流传下来的这套酿造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酿酒文化发扬光大。
声音
传承父辈“酿心” 做百年酒庄
“人生如酒,酒如人生,我这半辈子注定是要与酒结缘了。”虽然李应强看上去性情柔和,但是白酒的刚强与浓烈依然潜藏在他的内心里。回忆多年的商海沉浮,他告诉记者,在最惨的时候自己也曾想过放弃:“2000年到2009年,涪陵出现了很多酿酒的小作坊,并以低价快速抢占了望仙酒的市场。为了不留下勾兑假酒的把柄,我们厂依然持续着生产,不让企业烟囱停止冒烟。”纵然当时延长了酿酒的时间,但是由于滞销,酒厂的仓库很快被积压的货品堆满,无奈之下,李应强不得不用货品向银行贷款,但即使如此困难,他从没想过通过勾兑假酒、掺水降低成本。
在涪陵蔺市的望仙山中,李应强的酒厂看上去并不起眼,但是“诚实做人、诚信酿酒”的大字却异常醒目。采访中,李应强也多次把诚信挂在嘴边,在他看来,经营酒厂急不得也快不得,一些成功的企业就是因为产品供不应求后,或粗制滥造,或找人代工,最终走上了绝路。在他的理想中,要把酒厂做成欧洲的百年酒庄那样,随着岁月的洗涤,越陈越香。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张宇
原标题:一个小作坊如何发展到年产值5000万元酒企?这个品酒师有项“独门”技艺要申报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