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车票”,透出重庆经济转型的密码
重庆正事儿消息,如果想读懂纽约,只需站在曼哈顿的街口。
七年前的春天
当第一列“渝新欧”驶离团结村的时候
车上几乎只有一种“旅客”
就像所有历史都发生在瞬间
后来的“渝新欧”
却不经意间成了重庆的一张“名片”
甚至开了国内中欧班列的先河
“渝新欧”班列上的每张“车票”
只有薄薄的一张纸。
但上面的“旅客信息”
背后却是产业的最真实记录
如“车票”一样的货单
意外成了观察重庆的“窗口”
就像
曼哈顿的街口之于纽约那样
那么
从“渝新欧”“车票”这扇“窗”看出去
是一幅发生了什么变化的重庆风景呢
从专列到“新旅客”越来越多
在“渝新欧”初期的“车票”上,基本都是重庆代工生产的笔记本电脑。
从2014年起,“车票”上开始出现许多笔记本电脑的“小伙伴”: 液晶面板、集成电路等门类齐全的高附加值产品开始和笔记本电脑一起“上车”, 出口到欧洲。
“小伙伴”们的出现,是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壮大。
从最初只是代工生产笔记本电脑,到后来42种零部件基本实现本地配套,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向“芯、屏、器、核”多终端体系发展。
如今,车上的“小伙伴”越来越多。2017年,重庆除了笔记本电脑产量继续是全球首位以外,还生产了2.58亿台手机,液晶面板产量也翻了一番还多。
除了“小伙伴”,车上还来了一些完全不一样的一些“新旅客”。
福特、现代等汽车厂商落户重庆以后,推动重庆成了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这些公司每年需要在全球采购大量汽车零部件,于是汽车零部件也“买票上了车”。
坐“渝新欧”这趟车的“新旅客”, 已经有来自电子产品、整车及零部件、通信设备、机械、小家电、食品、医药、医疗器械等数十个大类。
另外,“车票”上的“新旅客”还在不断出现。
最近,重庆提出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可以预见,许多附加值更高的“新旅客”还会陆续“上车”。
回程“车票”了解一下
在最初的“车票”堆里,
基本都是去程的。
因为中欧贸易不平衡、海外客户认知度不高,回程货源短缺,“渝新欧”经常只有单程。
“车票”上记着这一天:
2013年3月18日
“渝新欧”迎来首趟回程班列,首次出现回程“车票”。
现在,回程“车票”已经成了常态。
2017年,“渝新欧”班列共开行663班,回程班列占比35%。
回程“车票”上的“旅客”,包括进口整车、汽车零部件、母婴用品、食品、保健品等欧洲商品。
回程“旅客”的出现,折射的是重庆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
重庆作为国内唯一的跨境电商全业务试点城市,交易额已从4年前的6000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33亿元。
回程“车票”上的信息,反映的是重庆的贸易业态正从加工贸易向更先进的服务贸易转型升级。
外地“旅客”越来越多
从“车票”上看,“渝新欧”上外地“旅客”正在越来越多。
对“渝新欧”来说,最初“买票”的无疑以重庆本地“旅客”居多。
2015年7月16日,满载云南咖啡豆的首趟“渝新欧”咖啡专列从重庆出发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渝新欧”的“车票”上首次出现外地大宗货物。
现在翻看“车票箱”, “旅客”正从最初以本地为主,向全国甚至全球拓展,已覆盖西南、华东、华南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正事儿君听说,如今的“车票箱”里,重庆及西南地区占比约50%,其他地区和国家占比约50%。
从“运本地”到“运全球”的背后,是“渝新欧”班列正在从“线段”成长为“网络”, 欧洲、东南亚、日韩等地的货物以重庆为原点,通过多种交通方式集散分拨,也将进一步发挥“渝新欧”班列“运全球”的功能。
外地“旅客”越来越多,说明重庆作为内陆地区开放的典型代表,辐射力和影响力正逐步提升。
一张小小“车票”上的变化,藏着的是重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原标题:一张“车票”,透出重庆经济转型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