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多姿:大足用声光电“复活”古老造像,让游客“聆听”石刻讲述千年故事
北山顶上的“多宝塔”在灯光装点下能变换多种颜色,几公里外都能看见。
灯光映射下的北山石刻美轮美奂。 都市传媒记者 甘侠义 摄
夜晚,灯光重现了“二佛”刚修缮完工时候的炫丽色彩。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闻名天下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正利用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复活”石刻艺术,让游客能“聆听”石刻讲述的千年故事。
习总书记强调,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行千里,可以致广大”的重庆,也正立足自身优势,把旅游业作为“创造美丽、传播美丽、分享美丽的美好事业”,全面发力,积极推进。
地处渝西的大足区,旅游资源丰富,正依托自身的“金字招牌”——大足石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复活”石刻造像,以此全面构筑旅游发展新优势,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地。
运用声光电
让古老石刻“活起来”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大足旅游,石刻是招牌,但不能让招牌永远都是老模样。为了让这块“金字招牌”越来越亮,大足区开始利用声光电技术,让一个个古老造像“活”起来。
“这一技术已率先在北山石窟里运用。”昨天,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告诉记者,为了还原大足石刻精湛的石刻造像艺术,弥补因风化褪色引起的视觉缺陷,大足北山石刻景区开放了北山夜游。
北山夜游包括专业的灯光照明,以及对重点石刻的“彩绘投影”。由多台工程DLP-3D投影机,采用无缝融合拼接、总线控制及反变形技术,借助半虚拟现实技术,艺术性地对佛像表面残缺部分进行了艺术光学修复,并新增了动态影像,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巧妙地弥补了造像风化褪色的视觉缺陷,恢复了最初的原始风貌,重现古代石窟造像建造时富丽堂皇的迷人风采。
“北山石刻夜游场景多变、生动绚丽,得益于其采用的总线控制技术,对每只灯具都能进行单点控制,实现0—100%的灰度调整。”黎方银介绍,为了防止光线损伤文物,北山石刻景区均采用几乎没有紫外线及红外线的LED照明灯具,既让游客感受到了如梦如幻的佛国景象,又最大程度保护了石刻不被破坏。
黎方银说,大足北山夜游的开放,打造了大足“早朝宝顶,夜游北山”的新旅游格局,绚烂多彩的石刻景象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及本地居民。
除此之外,大足北山多宝塔及二佛造像,以朦胧交错的光影,全新动感绚丽的形象出现在夜空之中,更是为石刻的夜景增姿添彩。
拆除铁栅栏
欣赏石刻“零距离”
精美的石头不仅“会唱歌”,你还可以和它“零距离”亲密接触。在我国目前最大、最全面的石窟寺专业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内,一个个精美的石刻“零距离”出现在游客面前,而它们中的不少“成员”还是国家一级文物!
在没有玻璃罩的保护下“裸展”,能让你直观感受石刻之美。“以前也参观过很多博物馆,但在没有围栏、没有玻璃罩的情况下,如此近距离观看国家一级文物实属罕见!”来自北京的游客方有华说。
博物馆一楼,数尊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佛像齐齐亮相。由于没有玻璃罩与围栏,游客可以进行“零距离360度全景式”欣赏,文物雕琢的痕迹、肌肤的纹理、甚至细小的缺损都能收入眼中。
在这些“裸展”的石刻中,一尊雕凿于南宋的释迦牟尼像十分显眼。“这尊佛像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其价值在于佛像的头、肩、身、腿等各部位的比例非常协调,在佛像造像中较为罕见,佛像也曾在国外进行过展览。”讲解员介绍。
在现场,同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毗卢佛头像,也以精致的刻工吸引着大家的眼球。该佛像头上的螺髻上戴着花冠,花冠上装饰着一颗火焰纹的宝珠,佛像眉目低垂,十分逼真。
作为重庆市目前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博物馆集展览收藏、环幕影院、学术交流、游客休闲服务等于一体,能让观众置身于世界和中国的大文化线索中解读大足石刻,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不只看石刻
三品牌丰富“大足游”
到大足看什么?许多人都会说,当然是大足石刻。可是如今,你去大足看到玩到的,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大足石刻了。
“今年,大足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三大旅游品牌的目标。不仅要以宝顶山、北山、昌州古城为核心建设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的大足石刻人文大景区,还将以龙水湖、玉龙山为核心建设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养生养老示范基地,同时,大足区还将以棠香人家、观音岩等为核心建设乡村旅游环形景区。”该区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多品牌联合打造的目的,是让大足旅游从单一观光旅游变为复合型旅游,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够在大足看完石刻游龙水,游完龙水赏花香。
大足正在打造一条经济和文化联动发展的新路,一条生动的国际佛教文化产业链,促使大足文化产业向着经贸型集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用彩灯艺术诠释佛教教义与中国故事,正沿着“一带一路”践行着“让世界的石头说中国话,让大足石刻走向世界”的诺言。在加拿大、中国台湾、韩国备受青睐……如何扩大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的成果,墙外开花墙内香,举办世界佛灯艺术节就是一场“走出去”“引进来”的汇报演出。
佛灯艺术节,只是大足石刻“走出去”的一招而已。“大足石刻还将开展‘四个一百’活动,即举办百次展览、组织百场讲座、向百个图书馆赠书、拍摄百集微视频,开展全球化宣传营销。在大足石刻巡回展走进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基础上,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升大足知名度和美誉度。”黎方银说。
同时,据大足区委宣传部介绍,目前,该区还将依托“井”字形高速高铁,新改扩建旅游公路150公里、慢行系统48公里、骑行专线60公里,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成“快进漫游”系统;此外,还将建立“1+3+N”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形成13个单位联动机制,制订旅游餐饮住宿地方标准等,对全区旅游环境进行改造提升。
联手世界专家
宝顶卧佛将再放光彩
经过8年时间修复后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让游客们再次看到了这尊精美造像芳华绝代的容颜,而继千手观音之后,世界专家再次联手,开始了对千手观音“邻居”卧佛的修缮工作。
今年初,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卧佛修复治理工程(一期)通过竣工验收,“闭关”两年多的世界最大石雕半身卧佛再次面向中外游客开放。
“但这只是卧佛修复工程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将以半封闭施工的方式,对卧佛的表面进行修复。”黎方银说,中国石窟研究界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大足石刻始凿于唐永徽元年,是一处大规模摩崖造像群。其中名为释迦牟尼涅槃图的佛像是横卧造型,民众习惯性称它为卧佛。卧佛全长31米,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石雕半身卧佛像。
卧佛由于长期暴露在露天环境,遭遇多种病害,尤以水害最重。此外,卧佛外观破损,颜色脱落,多个部位残缺不全,已到了不得不修的地步。
千手观音贴金是难点之一,而卧佛的修复难点之一则是这尊巨大造像之上的彩绘。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说,文物保护专家们将用两年时间,对卧佛身上的病害进行检查,特别是彩绘层的修复,是治疗病害的关键一环。
“我们现在看到卧佛身上的彩绘显得灰蒙蒙的,色彩饱和度非常低。”陈卉丽说,在800多年的时间里,造像因为受到风化等多种“病害”侵蚀,残损和褪色是必然的。
如何对卧佛的彩绘进行补色,将成为卧佛修复工作中的新课题。文物保护专家们将对卧佛残留颜料进行分析,确定其所使用颜料是从哪种矿石中提取,而且还得确保这种矿物颜料的色彩可保持较长的时间不变色。
陈卉丽说,所有用于卧佛彩绘修复的矿物颜料,都将在实验室内进行前期试验之后才会用于造像的修复工程中。
“2021年游客就可看到修复完成的释迦牟尼涅盘图了。卧佛修复完成后将一如既往地庄严肃穆,光彩再现。”陈卉丽说。本版文/都市传媒记者 管洪 李晟
首次向世界展示石刻之美
大足石刻造像被绘制出书
经过12年的编撰,由重庆出版集团和大足石刻研究院联合打造的以考古报告体例编纂而成的《大足石刻全集》将正式对外发布。这套10卷7000页的丛书,将首次向全世界读者再现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5万多尊造像的真实面貌。《全集》集文献、影像、科考测绘于一身,它的出版填补了大足石刻多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空白。
一帧帧将大足石刻的每一个造像绘制于纸端之上,需要多长时间?如何做到分毫不差?
“拿北山245号佛龛来说,为了完整绘制出这个分布于20多平米崖壁之上的造像线绘图,测绘人员整整花了半年时间。”《全集》编纂项目组负责人、重庆出版集团美术出版中心主任郭宜指着已经完工的黑白图像说,造像里500多尊大大小小的佛像一个都不缺,甚至连佛像服饰上的璎珞都与真实造像一丝不差。
郭宜说,能做到这样精确,因为测绘高手们是依据上千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造像图片进行绘制的。
这样翔实的测绘工作,也让文物工作者们发现了一些之前所疏忽遗漏的细节。参与大足石刻文保研究的专家组介绍,以位于北山石刻的五百罗汉窟为例,上世纪90年代,文保专家也曾在此做过细致的田野调查,但因为风化等因素,当时很多肉眼难以辨别的铭文未能发现。近年来经过更细致的搜索,在本窟的正壁,发现了一些供养人的信息,这些铭文信息包括供养人的身份、籍贯等,对研究北山石窟的营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据悉,目前,文保专家已将上述新发现,通过编号、拓片、辨识、研究等步骤,形成考古文字材料。以北山石窟为例,新发现铭文九则,造像龛11处。此外,在南山、石门山、宝顶山等处的石窟寺、古建筑、古墓葬里也有一些新发现,均集中收录入了《全集》之中对外公布。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管洪 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