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是许多网友心中的经典,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都在一代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11日晚,由重庆大学“95后”大学生自导自演的川剧《白蛇传》在重庆大剧院震撼上演,场内座无虚席,甚至在整场演出过程中,有不少老票友为这群热爱川剧的大学生点赞。
老票友点赞
11日晚七点半,随着乐器声响起,重庆大学版川剧《白蛇传》正式在重庆大剧院演出。此前,他们曾在市内多所高校亮相。
现场,观众热情高昂,三层的观众席,老老少少都沉浸在大学生演员的精彩表演中。大伙儿时而为“白素贞”的面目含情而感动,时而为吐火、变脸等川剧桥段所吸引,时而被青年演员们高亢的唱腔所折服……
△观众看得入迷
今年74岁的老票友张崇顺看得十分专注。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张崇顺看川剧超过60年。看到青年学生们自导自演、富于创新的川剧《白蛇传》还加入了这么多川剧元素,张崇顺连连竖起大拇指,“看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艺术和名著这么上心,表现得这么完美,我觉得很好看。年轻人选择《白蛇传》进行艺术再加工,赋予它新的生命力,我也很激动!”
大学生元素
川剧《白蛇传》取材于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同于大众耳熟能详的白蛇传故事,它更强调白蛇、小青、许仙几位主角之间前世今生的羁绊。
此次在大剧院上演的川剧《白蛇传》,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重大学生自己的元素——不仅在剧本和曲谱上有改动,部分服装、道具也都是由学生自己制作的,甚至妆容都有些是演员自己化好的。
看上去光鲜亮丽的《白蛇传》大学生戏骨,台上一分钟的光鲜,实则凝聚了80多名演职人员整整一年的心血。从2017年开始,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研究生魏源便聚拢了该校幽兰戏曲社、艺术学院舞蹈系和艺术团民乐队三支队伍,共同研习剧本、作出适合当代观看体验、适合大学生来表现的川剧剧本形式。
△青年演员精彩演绎
早在2010年,魏源还在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读本科时,就萌发了要制作重大版《白蛇传》的想法。作为幽兰戏曲社的创始人和第一任社长,他对川剧的感情一直有增无减,“川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要形式、内容好好包装,肯定会重拾观众。”
刚好在2016年底,重庆大学获批建设教育部“川剧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为该剧提供了资金、场地等多方面的支持,加上幽兰戏曲社成员的功底也在慢慢积累,去年5月,魏源将重大版《白蛇传》提上日程,并在校园内招募演员。
非科班出身
大剧院的演出中,不管是白蛇青蛇还是法海,每次演员身着华丽的川剧服饰重装出场亮相,都能得到现场观众的掌声阵阵。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令人惊讶的是,重大版《白蛇传》,从导演到演员都不是科班出身。
仅主角白蛇就有三位扮演者,而青蛇则是分别有一男一女两位扮演者。“想要一个人做到整场又唱又打是不可能的。三位演白蛇的女生根据特长分别在不同的场次出场,有的场次武打多台词少,有些场次则有大段唱词。”魏源说。
上游新闻记者前往大剧院后台时,虽离演出开场还有三个多小时,几名主角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化妆了。扮演主演白素贞的邓曼玲一边往脸上涂厚厚的粉底,一边对记者说道,为了演好这个观众耳熟能详的角色,她可谓是受了不少苦。
每次造型时,邓曼玲都需要“捆头”。“演出戴头饰前需用‘千斤顶’绑紧头发,使得整个眼部向上,脸部看起来更有精气神。”邓曼玲说,头“捆”上以后很容易眩晕,几年前她第一次演出《贵妃醉酒》时,刚捆上发饰就头晕吐了,吐完了还得赶紧上台。
△演员在后台化妆
除了演员,值得一提的是,重大版《白蛇传》的大部分道具都是重庆大学的学生自己手工制作的。魏源介绍,由于经费有限,重大的男生们操起针线,干起了制作道具的精细活儿——大到床幔,小到一个灵芝,一套酒具,学生们制作精良的小物件甚至可以以假乱真。而主角佩戴的精致华丽的川剧盔帽,则多出自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研究生邱粟杨之手。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摄影 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