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前夕,周世军的手机响个不停,大部分是打来请他牵线做媒的。和他的本名相比,“周媒婆”“周红娘”被叫得更多。对于一个男的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做媒,而且一做就是31年,很多人觉得有点“扯”。但在老周看来,做媒就是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在大家眼中,周世军热心肠,没有什么其他爱好,就是喜欢做媒。
2004年,郭先生从新加坡打工回重庆后,由周世军热心牵线,找到了美好姻缘。“他预判很准,真是不服都不行。我们有时都叫他‘天使红娘’,好像丘比特手里那支箭一射一个准。”
今年56岁的周世军,被大家戏称为“中国第一男媒婆”,由他牵线的单身男女,至今已有300多对步入了婚姻殿堂。
做媒要知趣
“你们俩慢慢喝,我还有点事”
8月14日晚7点半,较场口一家茶餐厅,周世军比约定时间早到了半小时。今天他要做的“媒”是39岁的男检察官和31岁自己创业的妹子。他翻开手机,再温习了一下双方的情况。
老周安排约会,通常会避开用餐时间,地点大多选择空间大,坐着比较自在,又没有最低消费,每人点杯十几二十元的饮料都可呆上大半天的平价茶餐厅。
女孩先到了。老周站起身,笑眯眯地先把对方赞美了一番,接着“推销”男方:“工作能力很强,车、房都买了。”到了8点,男方还没来,他又打起圆场:“这个点不好停车,别着急,马上就到。”7分钟以后,男方赶到。老周赶紧把他安排到了女孩的正对面坐,“你看,我没说错哈,妹妹这么漂亮,又自己开店,能干得很!”
见双方还有点不好意思,他主动问起:“听说你们年轻人都喜欢研究星座呀,你是什么座?”把话题挑起来后,气氛轻松了许多,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攀谈起来。
这时,他忍不住提醒:“男士还是给妹妹点点喝的嘛。”叫来服务员,得知一壶茶加杯要收费时,老周赶紧说,你们俩喝就行了,我还有点事,先告辞,你们慢慢聊。
周世军步履轻松地走去公交站,“这一对,成功几率很大!”
做媒有遗传
“父母兄妹都爱牵线,耳濡目染”
在中国古代,无媒不成婚。对于男性媒人,更准确的称呼是“月老”。但“媒婆”这个叫法似乎更深得人心、更接地气。多年前,有人开玩笑地喊了周世军一声“中国第一男媒婆”,从此这个称呼便在熟人间流传开来。虽然他一再表示这个称呼太夸张,但听到有人这么叫他,脸上还是会露出得意的笑容。
周世军在渝中区小米市长大,父母都是国营单位职工,是街坊当中出了名的热心肠,喜欢帮男男女女牵线搭桥。耳濡目染,家里几兄妹似乎也都遗传了父母爱当媒人的基因。
周世军第一次做媒是在1987年。他有个中学校友,小时候患病导致听力障碍,24岁都还没谈过恋爱,特别沮丧。周世军决定留心身边的姑娘,帮他介绍对象。
他到南川的哥哥家玩,觉得哥哥的小姨妹与校友年龄相仿,性格相配,就特意邀校友也来南川玩。经过几天相处,双方都互生好感,但校友却认为工作地点不在一起,也担心对方嫌弃。
周世军暗暗记下女孩地址,鼓励校友多给女方写信,“你把心里话变成文字,就不用担心听不听得清楚的问题了。”经过半年鸿雁传书,两人感情升温,最终步入婚礼殿堂。
婚礼上,校友向他敬了一杯“谢媒酒”,周世军觉得这杯酒无比香醇,“没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可以为别人带来终身幸福。”从此,周世军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男媒婆”的生涯。
老周的爱人也是“做媒”做来的。虽然她从小就是邻居,可如果不是哥哥从中撮合,可能也无法开始这段缘分。这也让老周意识到,媒人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做媒受得气
“没被看起有怨言,我再给介绍”
老周这样评价做媒: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
他说,首先要善于发掘双方优点,适时“推销”。见面冷场时,主动寻找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充当“润滑剂”。他认为,现在的男女自我意识比较强,如果单独见面,稍微有点落差,可能就会一拍两散。而这时,“媒婆”就要发挥作用了,站出来撮合。他总会苦口婆心给双方做工作:“每个人都是七分优点三分缺点。找对象,要看长处,只要人品好,正直,就对了一半。”
当媒人必须有耐心,他曾经给一个男士介绍过50多个对象,过了十多年才成。老周也没有怪对方太挑,只说是“缘分未到”。
做媒还得能受气。曾经有人托他介绍对象,女方没看得起自己,于是他就把怨气发在周世军身上。对此,老周笑而不言,还一再安慰,“只能说明你们不合适,再给你介绍一个。”
老周的本职工作是在渝中区一家公司做行政,做媒都是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而且不收一分钱。他享受的,是做媒的乐趣。
他家有满满一抽屉照片和一堆记事本,记载着收集来的单身男女的信息,大部分是亲戚朋友介绍的。在他这里登记过的男女共有3000多人。他根据年龄、身高、长相、工作单位、择偶标准等进行分类,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配对。哪个适合哪个,他始终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经验。
14日晚,周世军在较场口某茶餐厅等待前来相亲的人。
做媒留心眼
“有时隐瞒几公分身高,不碍事”
除了热心,撮合也需要技巧。有一次,姑娘明确提出,男方必须高于1.7米,达到了才见面。但老周认为有一个男孩无论相貌、职业、年龄、性格都和姑娘匹配,唯一不足就是身高只有1.68米。
“如果只是因为2厘米的差距就错过了一段姻缘,太可惜了。”他打定主意,先当一回“小人”,跟姑娘隐瞒了身高信息。
果然,见面时,男孩的气质、谈吐深深吸引了姑娘,两人相谈甚欢。看到姑娘满意,老周还故意私下试探:“你觉得这个男娃儿像不像有一米七哟?搞不好还差一点呢。”女孩喜滋滋地说,没关系,差点就差点,这么优秀的男娃儿,我不要就被别人抢了!
老周遇到最“挑”的男青年中,小王算是之一,他有几大硬性指标:年龄28岁以下;颧骨不能太高;最好属兔、猴、虎,一定不能属蛇,否则与他妈妈属相相克;有稳定工作和收入;身高不能低于1.6米,也不能高于1.65米;双亲还不能离过婚。
经过几周的筛选和比较,终于发现了一名在银行工作的姑娘小陈各方面都比较符合,但就是年龄比小王要求的大了一岁多。
老周又是有意没给小王说明。安排见面后,两人一见如故。面对老周的试探小王坦言,自己都33岁了,家人也相当着急,只要双方各方面合适,也没啥。老周放心了,对他说:“幸好当初善意隐瞒了小陈的年龄让你们接触,如果全部按你的要求呆板来挑选,怎么能遇到那么好的姑娘呢?”
做媒肯张罗
“约在我家相亲,他们娃儿都13岁了”
老周的儿子在中学学跆拳道时,教练听说“周媒婆”的名气,便委托他给自己的领队介绍对象。
领队小张身强体壮,容易把男方吓跑,而且获得过全国柔道冠军,对另一半要求自然也不会低。但和女孩接触后,老周发现她虽然外表刚硬,但也有温柔一面,这时,他想到当厨师的小郭。
如何凸显男方优势?肯定是做饭啊!于是,第一次见面他就安排在了自己家里。周末,他和爱人买了菜,就把厨房交给小郭和小张。果然,小郭大展厨艺,小张给他打下手,很快,一桌好菜摆在面前,辣子鸡丁、红烧排骨、糖醋鱼……。双方都吃得很开心。
第二天,老周趁热打铁问双方感受,结果都表示可以接触。过了一个月,老周又约两人吃饭,结果电话那边,他们正在大足旅游,不久后就扯证了。如今,他们的儿子已经13岁了。
还有一次做媒,双方都50多岁,丧偶。老周清楚,这样的情况,双方都或多或少有些自我保护和防范心理,如果坐下来谈不一定能成功。当时恰逢植树节,他便邀约二人一路去郊外参加植树活动。一人挑水一人搬树苗,相互配合,一边劳动一边闲聊。老周建议他俩把两棵树种在一起,成为“爱情树”,使初次见面增添了意义,也是对感情美好的祝愿和期盼。
一年后,两人走到了一起。婚礼上,老周看到女方儿子上前热情拥抱“新爸爸”,感到欣慰。“因为我的付出,又多了一个幸福家庭。所以你问我为啥喜欢做媒,这就是原因。”他忍不住笑了起来。
相关链接>>
相亲支招
女生忌浓妆,男生重细节 不要一见面就扯过去的事
老周说,第一次见面,守时非常重要,最好提前15分钟到。女生不要化太浓的妆,穿着不宜职业化。
他建议,双方初期见面时,话题最好不要涉及到自己和对方过去的情感生活。曾有个女孩第一次见面就跟对方不断提到自己曾有过长达十年的同居经历,结果把男方吓跑。在老周看来,虽然双方应坦诚相待,但过去毕竟已过去,不宜再谈起。即使非要讨论,也应是在双方建立了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再谈。
男女双方都要注重细节。有一次相亲,本来女孩子对男方印象不错,结果临走前,男的习惯性地往地上吐了一下口水,女孩脸色立即变了,再也没有联系。
第一次见面后,作为基本礼节,男方应当送女方回家,如果是太远或女方觉得不便,至少也应当送上车或送到轻轨站,并在晚些时候发个信息询问到家了没有。
未来计划
退休后安心做媒还要出书 就叫《男媒婆做媒的故事》
2015年,周世军被评为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办事处优秀志愿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周都是把双方约在自己中兴路的家中见面,一来省了茶水费,二来家里氛围更轻松。31年来,介绍成功了300多对,老周参加了其中大部分婚礼,每次也都会包上红包祝贺。“有人问我做媒赚了多少钱,其实,谢媒钱可能还不够给新人送贺礼哟!”他哈哈大笑。
老周30年前给人做的媒,现在人家儿子28岁了,也跑来请老周做媒,他深感责任重大。
66岁的肖远碧是老周的朋友,在她眼里,老周当“媒婆”有个天生优势——“男媒婆”少见,很多人觉得好奇,话题自然能从他身上而起,缩短双方距离。
和最初做媒相比,老周有个明显感受:现在女娃儿单身的多,父母来求介绍的多,大家对另一半要求也多了。他说,其实对于一桩美好的婚姻,外在是其次,内心的安定才最重要。他准备在退休后,安心当好“媒婆”。再出一本书,书名可能就叫《男媒婆做媒的故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