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2)日,一场传统的“拜师典礼”在重庆灵龙中医院举行。典礼简朴而热烈,没有司仪,不请贵宾,但附近的邻居和就诊的患者纷纷赶来庆祝。收徒的,是远近有名的老中医刘灵,他用收徒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八十大寿。
耄耋之年,普通人早已退休,他为何还要收徒?
刘灵常说一句话,“结缘中医,你至少多活20年!”一生受益于中医,刘灵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但“弟子择师难,师得弟子亦不易”,最终,经过三年考察,刘灵八十大寿终于如愿收徒。
收徒 八十大寿收关门弟子
在北滨路,八十岁的老中医刘灵远近闻名,他要收的,究竟是怎样的徒弟?
“拜师典礼”简朴而热烈。典礼没有司仪,也不请贵宾,刘灵的夫人深知丈夫一生勤俭,不喜欢操办,于是自己“客串”起了主持人。但一大早,还是有不少街坊邻居闻讯而来,好多正看诊的患者听说了,也赶紧前来祝贺。“今天早上,刘医生还到我病房查房呢!”患者周先生还挺吃惊的:“没想到,今天是他老人家的好日子呢!”
收徒仪式按照传统礼仪举行,刘灵身穿深红色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在众人的见证下,三名弟子站成一排,向师父跪地三拜,然后双手举过头顶,依次奉上敬师茶,才算礼成。
师傅刘灵回赠爱徒的,是一幅刻有“勿药有喜”的匾额。刘灵说,“勿药有喜”出自《易经》,他将这块匾额作为回礼转赠学生,希望提醒他们时刻谨记,医生治病,但目的更在于预防,正如古人所言:“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
刘灵说,虽然个人生命有限,而中医药文化却是无限的。将三人守为关门弟子,希望他们精勤不倦,努力求索,传承中医药文化。
结缘 行医60年至今仍坐诊
说起中医,刘灵与之结缘一生。
他常说一句话,“结缘中医,你至少多活20年!”刘灵从小便惊叹于中医的神奇。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胸口痛,他亲眼见附近的老中医摘下柑子树的树叶,和草木灰一起热敷。而敷上一阵,妈妈就会缓解许多。那时,虽然不解其中的道理,但热爱中医的种子便这样种下了。
十七八岁时,刘灵便跟着已经小有名气表哥学习中医。那时,刘灵家乡四川省射洪县太和镇有一位名中医叫毛太和,他爱到茶馆喝茶,乡亲们只要听说他来了,茶馆立马排起看病的长队。
在刘灵心中,崇拜之心油然而生。
为精进医术,刘灵后来拜师时任射洪县中医学校校长的任达夫先生学习中医;又因仰慕骨伤科专家郑怀贤先生之名,考入了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上世纪九十年代,刘灵师承名老中医陈枢燮学习三年,一生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刘灵已八十岁高龄,但依然每天坐诊。
“病人远道而来,我必须把他们都看完了!”从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岗位退休后,2004年,刘灵创办了重庆灵龙中医门诊部(现在的灵龙中医院),他早上8点开诊,但经常一忙起来就到了下午。
来看诊的萝莉说,刘灵老先生看病特别仔细,尤其是初来的患者,他一个病人就要看30—40分钟,经常一忙起来,一两点才能吃上午饭。刘灵的夫人只好一到中午便准点出现,叮嘱他好好吃饭。
接班 学医术更学做人
而耳濡目染,跟师学医,更是学做人,学医德。
刘灵常说,学中医,除了“精医术”,更要“重医德”。术不精则无异于杀人。而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三个徒弟中,大徒弟刘翘是刘灵的儿子,他自幼学习中医,深得父亲真传。二徒弟魏大河是云阳县某中心卫生院医生,三年前因仰慕刘灵医术,辞职学医。三徒弟刘文俊从小热爱中医药文化,虽然大学考上了通信工程专业,但最终决定拜师学医。
“他们几个,我考察了三年以上!”刘灵说,所谓医者仁心,只有心存仁爱之心的人,才能真正将医术,变成济世救人的仁术;而中医人才的培养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医是至精至微之事,而学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才能不断提高医术,治病救人。
新闻多一点>>
活跃医疗一线 八旬老人有秘诀
自古中医多高寿。八十高龄仍活跃在医疗一线,身体硬朗、精气神十足的刘灵老先生让不少人羡慕不已。
刘灵的儿子刘翘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父亲如今每天都在工作,他一三五到医院查房、二四六到中医馆坐诊,即便周日得空也不休息,还是要到医院看看才能安心。
而父亲的高寿,得益于工作带来的乐趣,也在于多年形成的生活规律。
刘翘说,父亲多年来生活规律,除了喜爱的看书看报没有其他的爱好,甚至不会打麻将,但他每天坚持6点起床,然后用自创的“丹田功”进行锻炼,7点吃早饭。
而在饮食规律上,刘灵和普通人没有多大区别,但喝酒一定不过量,每天6钱—1两酒,天热喝红酒,天冷喝白酒,哪怕再高兴,三钱的小酒杯也不会超过5杯。
而刘灵还有一个坚持多年的习惯——午睡半小时,哪怕大年三十也雷打不动。午睡过后,再会到南山呼吸新鲜空气,在山中散步一两小时,夏天则坚持游泳。晚上从不熬夜,最晚10点前入睡。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顾小娟 实习生 高立吉 摄影 杨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