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重庆300年“最牛衙门”修缮现场:“上色”后立马变“高大上”
“哪里冒出这么一栋洋气的房子,原来这里不是一处要垮的破房子吗?”18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解放东路的鼓楼小学采访,同行的朋友被鼓楼小学操场附近的一处 “古典豪宅”惊艳了——朱红柱子支撑的悬山屋顶,木墙配上青瓦铺面,屋脊上的翘角让人感觉穿越在老重庆的大宅门下。
这是什么房子?这是重庆老城最后一座衙门——拥有近300年历史的巴县衙门!经过近一年的修缮,这栋老房子又恢复了“最牛衙门”气派。
日前,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独家探秘巴县衙门,为你揭开这座衙门的神秘面纱。
△大柱上的斜撑和挂落都很精美
“破房子”变身:
正进行地面铺装和刷漆
今年1月,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曾来到修缮前的巴县衙门旧址进行打探,报道了巴县衙门启动修缮工作(《重庆晚报》2018年1月9日第5版《重庆老城最后一座衙门旧址保护修缮方案已于近日完成》)。
△巴县衙门修复前状况
当时的巴县衙门旧址用“摇摇欲坠”一词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建筑周围杂草丛生,大门紧锁,显然已无人打理多年。后期搭建在巴县衙门一侧的砖木结构民房用脚手架支撑,巴县衙门南侧的墙面大部分被改造成了白砖墙,老衙门成了“混搭风”。
△巴县衙门修复前状况
仅剩几间老房子的巴县衙门旧址和很多下半城的民居无异,要不是当时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提醒,很容易就此错过。由于历史原因,修缮前的巴县衙门旧址还曾是邮电招待所、企业厂房和居民住房。因此,去年渝中区决定启动对巴县衙门进行修缮。
修缮前的巴县衙门虽然破败,但是走近细看,曾经的木质的大梁柱和精美的雕花斜撑、雀替仍在,掩藏在杂草中风化的石栏板、栏杆立柱上的人物和花鸟图案雕刻难掩衙门当年的威严和气派。
△巴县衙门修复前状况
再次走进巴县衙门旧址修缮现场,现场工作人员还在对巴县衙门进行地面铺装和部分建筑刷漆,不过巴县衙门的主体面貌已经呈现出来。
△部分柱础是原有的
从正面看,四柱三开间的大殿南立面由四根朱红柱子支撑,连接柱子和梁架的挂落和撑拱很多就是曾经建筑上的老物件。台阶上,四块石栏板就像衙门前站立百年的武士,虽然风化,但是上面雕刻的“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仍栩栩如生。
△石栏板上雕刻的历史故事
远远看去,大殿配上两边的耳房,“破房子”变洋气了!
△衙门右侧有石拱门
“最牛衙门”档案:
建筑规模堪称最牛衙门
巴县衙门旧址是穿斗式山墙面,屋顶重重叠叠,感觉房子就像一个院落,其实不然。走近巴县衙门内部,里面就是分为前殿和后堂的两间大屋子,再配上两边的耳房。这也是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第一次走进巴县衙门内部。
△穿斗式山墙面
△屋内柱子左侧是花式雀替 右侧是镂雕斜撑
巴县衙门内部就像一个古建筑构件博物馆,四合花式木门、花窗、花式雀替和镂雕斜撑让人眼前一亮,值得一提的是,前殿的木板墙一侧有座石拱门通往室外,石拱门上方的石匾上看得见“水月”二字。
△花窗
△石拱门上方的石匾
这道石拱门可能就是曾经通往巴县衙门其他房间的一道门。
据《巴县志》记载,“旧在重庆府治右,依山东向。明末毁于兵,清康熙六年(1667)知县张冉重修,乾隆十六年(1751)知县王尔鉴重修。”
古代的重庆城是三级衙门所在地,巴县是国内一等大县,那时重庆府城与巴县县城同为一城,巴县衙门在重庆府衙的眼皮底下,巴县故得“首县”之名。
这个“首县”衙门究竟有多大?此前,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在清代张云轩绘制的《重庆府志全图》推测,我们现在看到的巴县衙门旧址可能为巴县衙门的衙神祠,供祭祀所用。后来又作为巴县衙门捕厅衙门的部分建筑。
△清代重庆城老地图局部
《重庆府治全图》上,我们可以一窥当年巴县衙门的全貌。当时的巴县衙门建在川东道和重庆府衙门之间,虽然是基层衙门,却修有常规的大堂、二堂、三堂,同时还外修了一道仪门,用以发布告示,增加官府威严。在平面布局上,20多间房围成3个四合院,形成了巴县衙门的大堂、二堂、三堂。
今天巴县衙门前面的空地和侧边的鼓楼小学曾经也是巴县衙门的地盘,所以论建筑规模,巴县衙门堪称当时“最牛衙门”。
而且,当年巴县衙门保存的巴县档案,记录了从乾隆十七年到宣统三年共159年间的内政、外交、财经、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方面情况,是中国时间跨度长、数量最多,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县属一级地方政权档案,被史学界誉为“一座内容极其丰富的文献宝库”。巴县档案现保存在四川省档案馆。
△从鼓楼遗址看巴县衙门
“邻居”老鼓楼衙署遗址现状:
文物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
位于巴县衙门旧址南侧的是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老鼓楼衙署遗址,遗址兴建于宋蒙战争的历史背景之下,且为南宋川渝地区的军政中心——四川置制司及重庆府治所。
日前,老鼓楼衙署遗址保护传来新消息,今年6月老鼓楼衙署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获得国家文物局审批意见,按照保护规划内容,老鼓楼衙署遗址保护范围为2.6公顷,建控地带为2.78公顷。这意味着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文物保护规划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批复。
△老鼓楼衙署遗址是全国文保单位
老鼓楼衙署遗址是2010年3月渝中区文物管理所在全国“三普”中配合主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调查时发现。据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遗址上目前最重要的发现是宋代高台建筑,这仅是当时宋代衙署的一小部分。
△老鼓楼衙署遗址考古中发现的宋代遗址
日前,在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宋代高台建筑。记者看到,高台建筑平面略呈方形,中间为夯土,四周为条石包裹,护坡墙及条石基础残高近10米。记者在筑墙砖上发现了“淳祐乙巳西窑城砖”等字样,“淳祐”是南宋理宗赵昀的年号。
△考古中发现的老砖
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老鼓楼衙署遗址发现清理汉、宋、元、明、清及民国高台建筑、房址、灰坑、墓葬、排水沟、水井、道路等遗迹261处,出土了一批保存较好的陶瓷器、钱币、瓦当、礌石、坩埚及漆器等文物9000余件(套),标本数万件。
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进行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整体设计的前期工作,公园整体以文化为依托,以文物为亮点,向市民展示该区域从南宋晚期至清末的历史文化。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何浩 毕克勤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