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有座百年古桥 村名也和桥有关系
拱桥村石拱桥已成为大渡口区不可移动文物
古树已屹立桥头百年
在重庆大渡口区跳磴镇拱桥村,有一座石拱桥屹立百年,就连拱桥村的命名也与它相关。直至近代,这里是拱桥村最繁华的地方。本期将由今年80岁的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延国来讲述《拱桥村的故事》,该故事已于2013年录入大渡口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百年前李氏自麻城而来
拱桥村位于大渡口跳磴镇,有李、王、梁、易、伍、刘、张、冯、雷、陈、罗、喻、周氏在村里,已传承两百年以上。各姓氏立有家训家规,拱桥村村民世代谨记,牢记心中。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在石拱桥那里听老一辈的人说过去的故事。”李延国大渡口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拱桥村的故事》代表性传承人,他说起以前的故事如数家珍。“据我的父亲李铨幡说,最早到跳磴镇拱桥村居住的是李氏家族,也就是村社4队李秀春的祖先。”
据李延国介绍,三百多年,“八大王”张献忠屠川。清政府在统一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李氏自湖北麻城孝感而来。那个时候拱桥村还无人居住,想要哪块地就用竹块写上本人的名字去你想去的地方插占,插得越宽土地就越多。”
“李氏祖先没过好久就在拱桥村扎下了根。可惜好景不长,有一天他在开垦田地的时候被野兽吃掉了,家人寻找七天才在本村的木鱼山顶上找到一双脚。”据李延国回忆,李氏祖先的坟墓在本村的一所小学旁,墓碑之上详细记载了该故事,他小时候还看见过,但现在早已损毁。
村名源自百年古桥
拱桥村四通八达,是链接附近各乡镇的枢纽。“南往陶家乡经拱桥村,北出到冷水场(现在的中梁山),西去石板场,东往跳磴场。”李延国说,“在我们李家落户拱桥村两百年后,也就是一百多年前,拱桥村早已变得繁荣兴隆,村里有酿酒、榨油、造纸等各类能工巧匠。”
“拱桥村的命名与这座石拱桥有关。”李延国介绍,为了满足当时人们出行的需求,村里几个大家族在150多年前出钱修建了拱桥村石拱桥(现为大渡口区不可移动文物)。一时间,桥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百年过后,石拱桥的繁华已成过眼烟云,干涸的河床似乎还在悄悄地述说当年的故事。
“解放前,桥的对面有一家商铺。”李延国指着一块水泥地说,“就在那里,当时我爹干完活喜欢去喝个‘单碗’(约二两酒),再吃个‘冒二头’(一碗饭)。附近赶集的过路的累了,都要在这里歇歇脚。”
李延国指着接近1米宽的桥面说,“你别看这座桥窄,当时水牛、马、小车都要从这里过。”据李延国回忆,小时候的石拱桥宽约1米,长约3.5米,桥拱最高处据河床约有4米高。“2014年政府新建了沟渠,河床干涸,之后河床被铺成了水泥路,垫高了一米多。所以石拱桥看起来矮了不少。”
古树守护村民150余年
“解放后,我们村里的人还是喜欢在石拱桥附近休息。我的祖父李献之看见了,就带着我的叔公李树云、父亲李铨幡把一公里远的村对面山坡上的一颗黄葛树移栽到桥边。”
这颗黄葛树已守护村民们150余年。记者发现黄葛树的树干直径已有一米八之多,要四个人才能合围,并且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好似一把巨伞矗立河畔。“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在树下乘凉。”李延国指着树周围的石板说,“以前一到夏天都有在树下睡觉的人,我的很多故事都是在那时从老人家嘴里听来的。”
“据一位已经过世的长辈说,以前,石拱桥上面还有一尊石龙。”李延国介绍,相传石拱桥竣工后李氏家族里的几户人家突然逝世了几个青年人,当时的人都很迷信,认为是鬼神作怪,就去请来“观花婆”(巫婆)和风水师来看。结果两个人都说是新修桥上的石龙吞噬了那几个年轻人的生命,众人听闻后就叫人去把桥上的石龙毁掉了。
原标题:重庆大渡口区跳磴拱桥村 或以百年古桥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