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涪陵城北长江中,有一块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古时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冬天长江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就会是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古人用“刻石记事”的方法,在这石梁上记录下长江枯水水位,用“石鱼”作为水文标识。
如今,石梁上现存题刻165则,3万多文字,18尾石鱼共记载了1200多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其中,清康熙二十四年所刻的两尾石鱼,其鱼眼高度,几乎准确标识了川江航道部门当地水位零点。这石梁,就是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的白鹤梁。
1992年,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决议被通过,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涪陵河段最高水位会升至175米,这意味着,白鹤梁将被淹没于水中。
白鹤梁的保护工作就此展开。经多方商讨,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的在原址上建立水下博物馆的“无压容器”方案被最终选用。
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白鹤梁题刻被淹没在了近40米的江底。2009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成了。
如今的博物馆愈加“智能”,这里陆续推出了微信语音导览、720度全景参观、VR体验等项目。游客来到博物馆,除了能隔着玻璃观看题刻,还可以带上VR眼罩,置身江上小舟,了解白鹤梁得名原由,甚至“亲手”凿出“白鹤梁”三个大字。
其实通过23个观察窗看到的,只是70米长题刻中,较为集中的石梁部分,更多部分虽然被保护了起来,但是现在游客还无法看到。不过依托如今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相信未来的某一时刻,我们一定会一睹它的全貌。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肖雪 张奇
原标题: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