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外地游客打车到交通茶馆喝盖碗茶 那些老重庆的城市符号你还知道多少?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王渝凤2019-01-02 15:44

坐在交通茶馆,点一碗盖碗绿茶,开水与茶叶的每一个部分都开始充分接触的时候,绿茶的清香味迅速扑散开来,让人感到愉快。

左手托起茶碗,右手拿着盖子,拨弄一下茶叶,轻轻地呷了一口茶,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位于黄桷坪的交通茶馆里,比比皆是为了喝一碗盖碗茶不远坐车而来的老重庆。这两年,许多来自外地的年轻游客甚至背着背包推着行李箱,打车而来,他们就是要看看重庆城的的山城符号。“索道的独一无二,两江美景的绝无仅有,交通茶馆的独树一帜,我真的来了重庆就不想走了。”12月31日,记者在这里碰到了目前在北京读研究生的张果。他老家在山东临沂,这一次来重庆,下了个决心:“大学毕业后,我争取来重庆找工作,太喜欢这里了。”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仅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更多的还是那些在城市独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中诞生出的一个个城市符号。是记忆,是生活,也可能是向往,是一些岁月的残片。

过去,重庆的茶馆遍及城乡、大街小巷,坐茶馆吃茶,成为士农工商,男女老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旧重庆时,茶馆遍布大街小巷。人们喜欢坐茶馆,也不仅仅为了喝一盏茶解渴提神。茶馆对市民的吸引,还在于它在那个信息不畅的年代具有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功能:市井奇闻,官场秘闻,大至皇帝下台,小到寡妇嫁人,在茶馆里都能听到真真假假的消息。还有买卖人在茶馆里谈生意,袍哥大爷在茶馆里吃讲茶,川剧、评书、金钱板……你方唱罢我登场,茶馆里好不热闹。

如今,纯茶馆在城市越来越少,类似黄桷坪交通茶馆具有文艺气息的地方,确实值得一去。

今天,九龙坡区文化委们梳理了一部分重庆的城市文化符号。有心的你,一定能够慢慢发现这些符号所承载的城市记忆。

3d29ae299ecc3644e0e6a65664cc7e9e.jpg

地道的茶馆

消逝的渡口

重庆有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水深浪平,是天然港口。曾经,江边停满各种各样的船舶,真是樯桅如林、船篷相连,挤得密密匝匝。岸边是各种各样的街市,真是店铺相依、人来人往,把那青石板小路磨得光润发亮,日日都是赶场天,天天都是庙会节。

天还未亮,渡口上就油灯闪闪,炊烟袅袅,卖早食的就开始呐喊叫卖。到深夜了,那小街上的酒馆、茶馆、烟馆还灯影闪烁,招徕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久久平息不下来。渡口就像重庆城的嘴,不停地吞吐着,重庆城也就在这样的吞吐中发展起来。 

a4016f1a02ae04ca281778e00e8dabc0.jpg

老渡口

重庆的防空洞

重庆全市约有110万平方米的防空洞。抗战爆发之初,国民政府还未正式决定迁都重庆前,蒋介石即致电刚成立的重庆市防空司令部,令其负责指导、协助民众挖筑简易的防空壕沟,并明确要求防空壕须深6尺,宽2尺,上盖木板并厚加土层。

国民政府修建公共防空设备,民众也自建防空洞。这张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防空工程网,是数以万计的民工、石工、木工、铁匠、泥水匠、砖瓦匠以最原始的工具、最笨拙的土法,风餐露宿、肩挑背磨、一锤一撬、一手一脚打出来的、挖出来的、炸出来的。

b3a65c84fff390b1cbbdb688f8cd5d65.jpg

防空洞

力哥“传奇”

上世纪90年代末,一部《山城棒棒军》曾在全国电视圈掀起方言剧热潮。力哥堪称是见证重庆发展的活化石。他们用汗水与肩上的挑棒记录下了重庆发展的历程。据考证,由于重庆城山高坡陡,19世纪末就开始有了“棒棒”(力哥)。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成千上万的力哥冒着日机狂轰滥炸,与民生公司的船队一起,完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在战火中重生的壮举。

如今,力哥依然活跃在一些小区附近,为居民拎东西、给住家户搬家,只是少了年轻人活跃的身影。

9f34e3078b4e528fee6a553453756d71.jpg

力哥

地道的言子儿

重庆“言子儿”是重庆地方方言,俗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的总称,乡土味特别浓厚,语言幽默,也是重庆特色之一 。

对于重庆言子,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见解。

曾经有一位网友就在网上为重庆言子正名,“巴适”不是重庆话,重庆话说“安逸”。

重庆言子内容包罗万象。九龙坡区文化委方面认为,重庆言子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琐事无所不涉。重庆言子的形式更是灵活多样,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展言子习惯上叫歇后语、半截话,实际就是隐语。前半句是譬语或引子,后半句是解语或注语,是说话人的真意所在。

f1e4b730a94f246c0516730a4f4eb0a5.jpg

重庆言子

尘封的老街记忆

城市发展的脚步一路前行,而历史的痕迹正在逐渐消失。

多少风与月都付光阴中,如今您还会想起山城街巷吗?那条充满吆喝声的小巷在记忆里是否也早已模糊不清?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一条条老街的曲径通幽?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内的许多老屋即将消失,小巷淹没在钢筋混凝土的高楼中,汽车的鸣笛已取代悦耳的蝉鸣,历史的痕迹将不复存在。

如今,弹子石、下浩、东水门老街等已经获得新生,铜罐驿等古香古色的老街依旧还保留着最初的魅力。

厚重悠长老火锅

一口大铁锅,中间隔层九格,以牛油炒制的底料在高温加热下,变成各种口感适宜的饕餮美味,火锅,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都不一般。

2007年3月20日,在第三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开幕式上,中国烹饪协会正式授予重庆市“中国火锅之都”称号。九龙坡区文化委认为,以“火锅之都”命名一个城市,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而在重庆,火锅以其餐饮规模之大、就餐人数之众、层次之丰富、菜品之齐全、民俗风情之浓烈、文化积淀之深厚,在全国首屈一指。火锅作为重庆的代表食品,既是重庆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承载着这座城市厚重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记忆,堪称是重庆生活的一种缩影。

15c71bb36e87838cc58d5538ddb7d217.jpg

火锅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图片源自网络

责编韩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