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网官方号消息,
“罗珍秀在金殿把本奏上。”“哇嘿!”
“不由孤低下头自己思量!”“哇嘿!”
“因前番界牌关去把宝抡!”“哇嘿!”
……
拉纤。
7月22日上午,骄阳似火,江津区珞璜镇顺江社区大沙码头,20名头戴汗巾、脚穿草鞋平均年龄在69岁的老人正在河边吆喝。原来,作为区级非遗申报项目的珞璜船工号子正在这里演练,60多年前珞璜船工号子的旋律在空中回荡。
川腔船工号子来源于民间运输,历史悠久,公元500年前,船工号子就已经响彻川江。珞璜船工号子是川江船工号子的一个分支,近代从第一代林兴顺(出生于1868年)、第二代林顺和(出生于1885年)到第三代林春荣(出生于1932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船工们正在划桨。
林春荣出生在泸州,作为第三代船工,从小随父便听着船工号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也学会一些船工号子。1949年,不满18岁的林春荣便跟着大人上船当纤夫,1953年林春荣随父亲拉船来到珞璜。20岁他就当上号子的副手,21岁林春荣作为领号人喊出了第一声川腔号子,这一喊就是几十年。
在演练现场,老人们首先在船上演示了摇橹的场景,只见老人们均匀地站立在船只的两侧,在林春荣、黄代元老人的主领下,《金店审字》、《老鼠告猫》、《桃花山》倒板(数板)下水、《盗二宝》 下水等一一唱响。
随后,老人们又回到长江边,展示纤夫拉船的景象。只见老人们肩上搭着一条手掌宽的拖布,身后用麻绳穿着的搭板搭在纤藤上,身体前倾,将体重压在拖布上,而且还四肢着地形成弓步、鸭子步左右摇摆,使尽全身力气展示拉纤的情形。
此时,《虎牢关》、《上天台》、《游金河》、《刘备招案》、《白寿图》、招架号子(拉船号子)、抛河号子、二流号子等也随之唱响。
“船工是辛苦活,为了使大家劲往一处使,只有靠抑扬顿挫的号子指挥大家行动。”今年86岁高龄的林春荣说起珞璜船工号子非常激动,在行船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水势水性,所喊的号子是不一样的……
“我年幼就跟随父亲一道拉船、学喊船工号子,1956年我加入了江口星火木船运输合作社,后来又同单位同事林春荣同船共学喊船工号子。”1938年出身于船民世家的黄代元介绍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天大家又聚在一起,重现珞璜船工号子的旋律,太难得了。
专注的船工们(左三为林春荣)。
“珞璜船工号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用川剧的调子、内容等进行吆喝。珞璜船工号子的出现也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珞璜当年有长江上游最大的运输公司——江津轮船六公司(前身是国民党国营招商局运输队,新中国成立后为国营四川省第二船舶公司运输队,1955年与江口海员工会、船民协会合并为公私合营集体企业——江口星火木船运输合作社)。当年该运输公司还有造船厂、船工子弟校、医务室(江津区工人医院的前身)等,公司最辉煌的时候有职工2000余名,运输船舶100多只,航线从金沙江新市镇至上海。可以说江津轮船六公司对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江津区文联刘恒生对珞璜船工号子非常肯定。
麻绳穿着搭板,缠在纤藤上。
“在人力拉纤的年代,船工号子作用非常大,它不仅能让船工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而且具有指挥作用,让大家步调一致。同时船工号子也是大家同住一条船、同纤一条藤、同划一船桨、共同朝着相同的目标前进的精神体现。”珞璜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将积极对珞璜船工号子进行保护传承,让珞璜船工号子这一艺术形式再获新生。同时也将收集完善相关资料,积极申报江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准备。
江津网通讯员 李念
原标题:感人至深!100年船工号子重现江津码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