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来到重庆市武隆区火炉镇木水村一个叫胜利口的地方,一座矗立纪念碑——火炉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定会让你感到震撼。这座竣工于2011年的石碑,守护着19名烈士的英魂,铭记着一段峥嵘历史。直到现在,碑下时常出现的一束束鲜花,偶尔驻足浏览石碑刻字的人群,都代表着人们未曾遗忘。
(火炉人民英雄纪念碑)
46岁的肖龙是土生土长的胜利口人,从他记事起,就常听父辈讲起胜利口的这场战役,当记者向他询问起这段历史,这位一生务农的农民语速忽然放慢,开始向记者讲述起这个他早已烂熟于心的红色故事……
1949年11月7日,国民党宋希濂率领的集团军防布于湘鄂西的西南防线全线崩溃,8日西撤至彭水龚滩一线布防。14日,解放军攻占龚滩。16日,二野11军和四野47军攻占彭水县城。
彭水战后,敌军溃逃至白马山一线布防。11月19日,追击至此的我军在土地坳遭遇敌军阻击。此时,据守在土地坳上作困兽之斗的是宋希濂残部的两个排。有重机枪两挺、轻机枪六挺、82炮两门,任务是在此阻击,以掩护其主力向涪陵方向溃逃。而尾随其后紧追不舍的则是二野11军王连长(未留下全名)所率的先头连。我军追至坳口,遭到坳上敌军疯狂阻击,敌军凭借有利地形和精良的武器打退了我军两次冲锋。冲锋中,四个战士倒下了,我军果断决定,留下二三排作正面佯攻,一排的一、二班从右边的左家湾、石梁子迂回包抄,另一个班则从左边的狮子岩迂回。
坳上敌军被两个排强大的火力吸引,无暇注意我军的迂回包抄。半小时后,二十余枚手榴弹在敌军战壕爆炸,敌军血肉横飞,鬼哭狼嚎。王连长挥动驳壳枪带领我军呐喊着“缴枪不杀”,勇猛地冲上坳来,战壕中的顽敌却将一颗罪恶的子弹射向了冲在最前面的王连长……据当地村民讲述,王连长在中弹后用最后一丝力气要求战士们把他埋在这个地方,因为他要守着这块土地,想亲眼看到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能在解放后过上新生活。王连长叫什么名字,至今无人知道。
硝烟散尽,19位烈士忠骨永埋于此,有名烈士9位,无名烈士10位。他们的浴血牺牲,最终如愿换来了解放的新中国。
解放后,为纪念这场壮烈的胜利,土地坳改名为胜利口。后人为19位先烈忠魂筑起石碑,将战斗的一幕幕情景用文字和雕刻重现、铭记。如今,随着胜利口红色故事的流传,这里也成为了一个红色旅游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英烈们的传奇故事在这里世代相传,永垂不朽。
(纪念碑下刻画的战争场景)
肖龙是亲眼见证胜利口从杂草丛生的破败战乱之地变成了如今的平坦马路,十字路口高高矗立着纪念碑,他由衷感慨道:“我们现在和平稳定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多亏那19位烈士保护了胜利口,保护了我们老百姓!这个纪念碑也立得好,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应该来给烈士们扫墓!”
其实,给胜利口攻坚战战亡烈士扫墓从2011年纪念碑落成开始,就已经成了火炉镇许多人的习惯。火炉镇民政办杨建川主任告诉记者,从纪念碑竣工那年开始,每年火炉镇上所有的政府机关、中小学校等单位都会组织至少一次扫墓。
“用扫墓的方式缅怀烈士是我们后人唯一能为他们做的事情了,我虽然不是本地人,但从2008年开始来火炉镇工作也有十多年了,我能感受到烈士们的精神给这个地方的人民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绝对不能忘记这段红色历史!”杨建川主任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