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隆友
冉隆友是重庆市中医学界的骨干医生,现任丰都县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是重庆市第7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06年,冉隆友加入中华骨髓库,先后两次与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在得知自己眼压偏高的情况下,毅然坚持为患者捐献,拯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大爱无疆感人至深。
再续生命 医者仁心
“在日常工作中,目睹了太多的生老病死,我对生命有着更多的珍惜和敬畏,当一次次从死神手里抢回病人的生命,面对喜极而泣的病人家属时,我的心里都是万分激动,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冉隆友告诉记者,2006年6月,在一次医院组织的献血活动中,他毅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从此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随时为挽救他人生命做准备。
2010年底,冉隆友第一次与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但可惜的是移植计划确定后,因患者病情原因而导致了此次捐献的终止,这也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个遗憾。
入库10余年来,冉隆友献髓救人的初心从未改变。2017年7月14日,距离上次成功配型7年之后,重庆市红十字会骨髓分库再次接到总库通知,冉隆友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相合。
“当接到干细胞库工作人员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进行捐献并体检时,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冉隆友说,在他看来,如果能够成功捐献,能够拯救病人,对他来说,就是上天赋予他的神圣使命,他也会感到格外的幸福。
起初,他的家人和朋友对他捐献事宜不了解,产生了诸多顾虑,担心他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导致体质变差等情况,都劝他多多考虑,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冒着风险不值得。不仅仅是他们,在很多人眼里,都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件很伤身体的事情,许多配型符合的捐赠者也正因为来自亲人、朋友、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和身体的短暂不适,最终不愿捐献或中途放弃,让一个个等待“生”的血液病患者彻底丧失了唯一的希望。
然而,这一切丝毫没有动摇冉隆友献髓救人的决心。
冉隆友说:“选择学医这条路,就是想着能用一技之长治病救人,而捐献造血干细胞也一样能救人,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
心中有灯 点燃希望
“自从得到通知后,我格外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天坚持多喝水、多运动,不能让自己生病而影响了捐献,影响了受捐者。”冉隆友在进行高分辨检查和健康体检时,医生发现冉隆友眼睛近视、眼压高,捐赠造血干细胞有可能造成视网膜脱落甚至失明的风险。
7月的重庆,酷热难耐,为了能顺利捐赠,白天顶着高温,平均每两个小时就要到医院去检查一次。
经过新桥医院血液科和眼科的专家会诊、复查,8月28日传来好消息,冉隆友符合捐献条件。听到这个消息后,冉隆友兴奋异常,热泪盈眶。红十字会也传来消息,被捐赠一家得知有配型成功的骨髓,濒临崩溃的一家人抱头痛哭,冉隆友的造血干细胞给了这一家人重生的希望。
9月4日,冉隆友在妻子及重庆市红十字会骨髓分库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入院,开始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历程。
“因注射动员剂,我出现腰酸痛、四肢关节痛、发烧、全身乏力、心累等不适,身体难受得整晚都无法入睡。”冉隆友说,但每当他一想到在远方那个素未谋面,生命即将凋零的“亲人”在焦急地等待着的时候,他觉得这点痛苦都算不了什么,“亲人”的健康就是他最大的愿望和支撑。
9月8日7点,采集正式开始,血液成分采集机里,鲜红的血液正在不停地循环,造血干细胞被缓缓地分离出来。躺在病床上,看着血管里的鲜血流出,冉隆友丝毫没有皱眉,嘴角微微上翘,微笑中透露着坚定。
经过近五个小时外周血循环,共提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75毫升。随后,重庆市红十字会骨髓分库工作人员搭乘当天下午的航班,把这袋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种子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
心中有爱 大爱无疆
一年后,红十字会传来喜讯,被捐赠者现在身体健康,工作生活已步入正轨,一家人很幸福,他们感恩社会给予他们一家生的希望,今后也将会帮助更多需要他们去帮助的人,将这种大爱传递下去,冉隆友为此感到很欣慰。
冉隆友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的行为于个人而言是爱心承诺的兑现,于社会而言是对关爱血液病患者、奉献爱心行为的一次引领。
据了解,因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率极低,迄今为止,冉隆友此次捐献为丰都县首例,重庆市第70例,全国第6729例,众多的血液病患者依然徘徊在死亡边缘等待配型相合的捐献者。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捐献经历告诉社会奉献爱心,科学献髓,无损健康。”冉隆友说,心中有大爱,人间就会有无限美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通讯员 李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