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庆市委改革办、重庆市委宣传部举办的重庆市“我最喜爱的10项改革”网络评选活动一经公开,不到一小时,《“三全”预算绩效管理跑出加速度》一项的点击量迅速上升到几千,高居榜首。
“我市两年审减市级预算78亿元用于民生。前不久,一个部门的2020年预算在市财政局公开评审。经过半天论证,该部门明年的项目预算就被砍掉了27.5%。”连年担任评审专家的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曹书军表示,“以前的预算是‘闭门做’,现在是‘开门办’。单位每年用钱必须一一‘过堂’,先说清为啥子要钱、要多少钱、预期效益怎样,然后全程公开评审给不给、给多少。这样既给政府‘钱袋子’加了把‘安全锁’,又能保证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2017年重庆市首推预算公开评审改革,由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机构、审计局等监管部门干部、市财政局等专业部门人士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当“审判官”,对项目支出预算从项目有无依据、绩效是否合理、实施有无条件、经费预算是不是恰当四个方面进行“公审”。相比前年,去年项目评审的通过率提高了32个百分点,未通过率和调整率分别下降2个、30个百分点,资金审减比降低5.3个百分点。同样令人瞩目的是,2017年、2018年重庆市一共审减市级预算78亿元,已全部用于民生。
“公开评审不仅是审减了一些钱,更重要的是普遍形成了要用钱先评审的规矩,增强了大家的绩效观念。”重庆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韩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